單反鏡頭知識普及

  傳播學本科教育不能僅僅侷限於普及傳播理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同樣重要。用數碼單反視訊相機拍攝視訊是近幾年影像創作的熱點之一。與此相關的高校實踐教學卻相對滯後,加上教材的匱乏,單反視訊拍攝教學更多的是業內自發、摸索式自然學習過程的復刻,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步入誤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1:快門

  快門就是相機裡控制曝光時間的裝置。

  其實快門是一個簡稱,全稱叫快門速度。所謂快門速度,就是在按下快門,反光鏡翻起,快門葉片開啟使感光元件感光,到快門葉片關上,感光元件停止感光 其中這一段時間間隔叫做快門速度,簡稱快門。 在攝影術最初發明的那些年,拍張照片曝光時間一般都需要好幾分鐘,大部分照相機是不需要快門的,開始曝光的時候把鏡頭蓋取下,然後看錶,五分鐘後蓋上,照片完成。

  後來,膠片的感光速度越來越快***ISO越來越高***,曝光時間變為一分鐘,幾秒鐘,1/10秒甚至幾百分之一秒,這時候用手取鏡頭蓋就不夠快了。我們需要一個能準確控制曝光時間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快門。 快門有機械快門,電子快門,以及電子機械聯合快門等很多種類。

  安全快門: 安全快門約為——焦距的倒數。

  例如:使用35mm鏡頭,快門速度不得低於1/35秒,使用200mm鏡頭時速度不得低於1/200秒,否則圖片就可能糊了。***某些鏡頭有防抖功能,安全快門下,仍可降低快門速度1-2檔***

  若抓拍,需要快門優先。***提高iso,短焦段,大光圈,三腳架,等一切可以提速的工具***

  1/4000快門可以抓拍瞬間。

  b門功能,從按下到鬆開,快門開閉時間你自己掌握。:

  2: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指的是感光元件的感光本領。感光度在膠片時代是恆定的,一個膠捲只有一個感光度,因為一個膠捲從工廠裡生產出來,膠片上的銀鹽數量已經決定了,是不可變的。數碼時代,CCD/CMOS是感光元件,感受光後產生的電流大小可以通過放大器來調節,因此感光度是可變的。感光度的英文縮寫是ISO。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的感光本領越強。同樣的光圈快門條件下,感光度越高,畫面越亮。

  相同條件下,ISO越低,畫質越好!ISO越高,快門越快!

  高ISO雖然速度快,放大後,影象顆粒粗***即噪點大***,不能精細出圖。所以風光攝影要用最低感光度!高ISO萬不得已的時候才用!

  對於D3100:建議晴天100、200。陰天200—800,夜晚手持、抓拍1600,上三腳架可用100.

  3:測光和曝光

  測光,就是機器去判斷光的強弱明暗。

  測光方式:一般為矩陣,中央,點測光。

  1.測光不要對著天空,不要對著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間值。

  2、因為機器為方便後期,自動曝光會欠曝,導致灰濛濛的,白的不白,黑的不黑。所以,遇到白色要加曝光,遇到黑色要減曝光!

  3.依照你拍的題材,善用測光模式***權衡測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4.若遇到測光抓不準的時候,請用AE lock 對身邊灰色的東西曝光鎖定後再來拍攝。

  5。對於M檔,測光無效,但是會影響液晶屏直方圖資訊提示。

  手動測光:

  1. 尋找畫面中接近18%灰的區塊 。

  當拍攝經驗逐漸累積之後.我們就很容易在一個畫面中找出接近18%反光率的地方.它可能是監天.可能是大太陽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綠的草叢,也可能是沒有粉刷過的牆面。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確認進行點測光的地方.應當多多拍攝.然後觀察結果並修正自己的判斷。

  2.使用灰卡或是手掌來測光

  如果判斷中間調的經驗不足或是環境混亂.可以直接將灰卡置於環境光源下,直接對著它來測光。 如果沒有灰卡.可以用自己的手掌來取代。人的膚色接近18%的灰調.所以自己的手其實就是一張很好用的灰卡。不過要記得別用被太陽晒得很黑的手背.那樣會影響測光結果。

  曝光的準確:

  拍攝時,準確的曝光是獲取高質量影像的關鍵。後期軟體來彌補曝光不正確的失誤,但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

  曝光準確的影像,影調自然,顏色飽和、鮮豔;

  曝光不足,影像晦暗,暗部層次損失嚴重;

  曝光過度,影像的高光部分沒有層次。

  1、逆光拍攝,但不追求剪影效果

  可以使用反光板或閃光燈對主體進行補光,如與被攝體距離太遠而導致無法使用反光板或閃光燈進行補光時,可以使用點測光功能對主體進行精確測光,也可以使用測光表走近主體進行入射光測量。

  2、被攝主體處於大面積白色背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