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對聯賞析

  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乃我國的傳統節日,騷人墨客平添雅興,賦詩作對相沿成俗。古往今來,留下了不少嵌“重陽”“重九”的對聯。吟詠這些妙聯,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情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文徵明對聯

  相傳,有一年重陽節,明代大畫家文徵明路遇一書生,書生吟一上聯要求作對,聯雲: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夏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別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聯語中有四處相重。

  文徵明隨口應對:

  五月五,九月九,端陽重陽。

  上下聯自然天成,不露斧鑿之痕,令書生擊掌讚歎。每個月前十日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為朔日。中間十日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為望日。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亦稱端陽。九月初九為重九節,亦稱重陽。上下聯前二句各為迴文,末句共嵌四個名稱。且“旬”與“日”,“月”與“陽”相重,絲絲入扣,無懈可擊。

  紀曉嵐對聯

  清代紀曉嵐曾為清高宗乾隆八十大壽撰一壽聯: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聯文是乾隆80壽誕的頌詞,妙在切人***乾隆***、切地***萬松嶺***、切時***重陽節***。聯中“十八公”,隱“鬆”字,為壽徵;“介壽”,助壽;“九重”,指帝王的居所;“重九節”,又名“重陽節”,即清高宗壽日正逢重九節;“稱觴”,舉杯祝酒。聯中巧用“八十”和“十八”、“九重”和“重九”互換,信手拈來,奇巧絕妙,妙趣橫生。

  才子對聯

  古時一陳姓才子常與一李姓才子作對互娛,一次重陽節兩人路過一湖畔,陳姓才子吟道: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見重陽;

  李姓才子也不甘示弱,脫口而出:天氣大寒,霜降屋簷成小雪。

  兩人不禁相視一笑。上聯巧嵌“端午”“清明”“重陽”3個節氣名,下聯巧嵌“大寒”“霜降”“小雪”3個節令名,以天寒對日暖,形象鮮明,意境優美。渾然天成。

  延伸閱讀:重陽節神話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