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拜訪應該注意的禮節規範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拜訪乃是家常便飯。如何才能給對方留下難忘印象。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從而幫我們更好的達成拜訪目的。

  :拜訪前的準備工作

  預約: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一般情況下,應提前三天給拜訪者打電話,簡單說明拜訪的原因和目的,確定拜訪時間,和對方確認以後再前往。

  目的明確:出發前對此次拜訪要達成的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包括溝通思路、想要達到的預期結果等,並且準備好相關資料,在出發前有必要再檢查一遍,比如名片、合約等等。

  目的地路線:弄清目的地地址,明確路線,以免找不到地點導致遲到。

  注意自身儀表:一般情況下,登門拜訪時,商務人士應著職業裝,髮型、女士妝容等等均應符合禮儀要求,務必塑造專業人士形象,給對方留下好印象,為以後的交往做好鋪墊。

  :拜訪過程

  準時到達:拜訪他人可以早到10-15分鐘,如果太早,建議先在附近坐一會兒,以免打斷別人的工作。早到可以借富裕的時間整理拜訪時需要用到的資料,並正點出現在約定好的地點。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因故不能如期赴約,必須提前通知對方,以便被拜訪者重新安排工作。通知時一定要說明失約的原因,態度誠懇地請對方諒解,必要時還需約定下次拜訪的日期、時間。我就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在公司等了一天,晚上才打電話告訴我忙別的事情走不開,讓我覺得他不夠尊重我的時間,進而印象大打折扣。

  先通報後進入:到達會面地點後,如果沒有直接見到被拜訪物件,經過祕書或助理通報後再進門,會顯得比較有禮貌哦!

  舉止大方得體:見面後,打招呼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遞接名片、握手、介紹等等。在主人的引導之下,進入指定房間,待主人入座以後,自己再坐在指定的座位上。

  寒暄:簡單的寒暄是必要的,但時間不宜過長。當對方發表自己意見時,仔細傾聽,將不清楚的問題記錄下來,待對方講完以後就不清楚的問題給予解釋。如果雙方意見產生分歧,一定不能急躁,要時刻保持沉著冷靜,避免破壞拜訪氣氛,影響拜訪效果。務必使整個交流過程愉快、輕鬆。

  把握拜訪時間:以不耽誤被訪者工作為前提,儘可能在短時間或預約談好的時間來把握拜訪時長,所以談話應該言簡意賅。

  告辭:起身告辭時,要向主人表示“打擾”歉意。出門後,回身主動與主人握別,說“請留步”。待主人留步後,走幾步再回首揮手致意“再見”。

  注意這些細節,能給拜訪物件留下深刻印象,給以後的合作洽談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