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老人總插手
年輕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儘量多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以忙為藉口,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時公婆干涉的解決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人干涉父母教育孩子時應對措施
1.和老人多溝通 拎清利害
年輕父母應該和家裡的老人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化解兩代人育兒方面的差異與矛盾,彼此做一些妥協與讓步。雖然寶寶還小,但卻是習慣和性 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年輕父母要讓老人分清愛和溺愛的差別,不能太過縱容和嬌慣。要知道,一味地袒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規矩,同時也使父母的正當管教失 去了威嚴,最終耽誤的還是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媽媽溝通無效,為了避免婆媳矛盾,這時候就要充分發揮老公的作用了。
2.全家建立統一戰線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庭所有成員要達成統一戰線,千萬不能父母忙著管教,老人跟著拆臺。父母和老人要協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最好 不插手,並努力維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嚴,這樣孩子就不會惟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其次,即使雙方有分歧,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暴露出來,這樣只會讓孩子在 犯錯的時候還抱有一絲僥倖。
3.勇敢的堅持觀點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雖然這樣過於鐵面無私,但必須要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嚴,讓他明白不要觸犯底線。有些家長吐槽, 每當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會出來干涉。小編想說,即使老人出面干涉,也要勇敢的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因為對方是老人就中斷正常的教育,這樣只能讓 孩子覺得不管犯什麼錯都有靠山。當然,為了避免惡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後避開孩子主動和老人溝通,虛心接受老人的指點,儘量減少正面衝突。
4.距離產生美
對於爺爺奶奶的“護短”行為,小編實在是太能理解這種痛苦了,因為在寶寶2歲之前也是和公婆同處同一個屋簷之下。老人對孩子的那種溺愛,小編我也算 是深有體會啊。所以,為了孩子養成獨立的性格,最後和老公商量選擇搬出來單住了。當然,並不是說不給老人看孩子,只是距離產生美更能讓孩子覺得犯錯了後沒 有靠山,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5.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
不得不說,父母經常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和老人爭吵,也會給無辜的孩子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如果你家老人偏執無法溝通,或者你無法像小編我一樣 單獨搬出來住,那麼可以巧妙的選擇教育孩子的時機。儘量不要當著老人的面管教孩子,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避開老人。但切記,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全盤否 定老人的做法,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6.抽時間和孩子互動
現在很多年輕父母忙於工作,把養育孩子的問題交給家裡的老人。要知道,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端正態度,抽時間多陪陪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一味地把孩子的教育權和撫養權交給老人,對孩子是極度不負責,同時也增加了老人的負擔。
父母干涉孩子教育10個解決辦法
1. 給予尊重與肯定,讓所有家長進入同一個陣營
你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有信心?如果是的話,那麼你的上一代的人也會對他們的觀點有相同的自信,更何況他們在養育方面還有金牌話語權:「你也是這麼被養起來的,不是一樣出落得挺好?」每個人對自己的理念都是執著的,因為他們會記得輔助他們觀點的事例。因此,當感到兒女不尊重、不在乎自己的意見時,只會更想證明自己。如果能和父母取得一致,要努力共同制定養育方案,並且做到及時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建立一個大家都能不把反省當做「認輸」、「認錯」的氛圍。如果衝突很嚴重,兒女要率先採取一種學習的姿態,記得長輩的心意永遠是好的,試想自己以後成為老一輩會如何去思考,從推己及人的角度和對方溝通。但是,如果還是換不來回饋性的認同怎麼辦?
2. 引入第三方,比如老師或專家
如果感到很難既保持尊重的態度又同時引入不同的教育方法,那麼可以首先和站在同一陣營,同時去找外界「援引」,並和同時「學習到」外界的知識。一旦爺爺奶奶感到你們是同時瞭解到這種新思想、而不是你學到以後來教育他們,效果會好很多。
3. 解決自己無事可做的問題
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喜歡做什麼?努力在物質和精神上支援、鼓勵他們的愛好吧!人和人之間差異常常大於相似,一旦長期相處多了容易激化矛盾。讓他們的生活真正豐富起來,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和心思少一些,就不容易造成極度溺愛。
4. 首先處理好三家關係
某媽說,平時感覺公婆專門和自己對著幹,當他們帶孩子的條件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還會陰陽怪調地說一些:「到時孩子教壞了可別怪我們」等等。這樣的情況,可能出現在婆媳關係本來就很好、很融洽的家庭中嗎?很多新的教育問題只是反映了紮根已久的深層矛盾。如果之前能夠防患於未然地鞏固、打理、調和新家庭以及丈夫妻子雙方家庭的關係的話,有了孩子之後的矛盾也會減輕很多。
5. 及時彙報
當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同時帶孩子時,最有效增加彼此信任和支援的方法之一就是無論做什麼,都和彼此聊聊、談談,確保自己的方向被對方認可。矛盾和矛盾升級常源於驚訝與不滿。例如,母親把孩子送去了寄宿學校,沒有提前和公婆打招呼的話,恐怕在今後幾年的時間裡都無法平息抱怨。
6. 讓孩子自願遵從你的管教
貝貝媽抱怨孩子自從讓爺爺奶奶帶,不論什麼時候都聽不得批評的話,有時候還會甩出一句:「不跟你說了,我回奶奶家去!」,氣煞人也。然而,孩子願意與爺爺奶奶溝通,是不是也因為他們真的更懂孩子的喜好、思路和心態呢?與孩子的關係夠堅實、夠營養、夠充滿愛和快樂,是孩子願意聽從父母管教的第一要素。很多父母平時疏於打理,又希望孩子最聽自己的話,就是想著魚和熊掌兼得了。一切的收穫都是基於耕耘,孩子也會自然地依賴、跟隨最懂他的人。有些父母常常把孩子方方面面照顧周全,卻不一定總能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父母一旦真正與孩子做到用心溝通,產生的效果就不是距離和時間可以超越的。
7.多微笑,少皺眉
身體語言比所說的話更能表現我們的真正態度。文文媽說,自己對公公婆婆恭敬有禮,但就是不能得到對方的喜愛,愁得不行。然而這句話恰好說明,文文媽自己就沒有真心把公公婆婆當做「自家人」,態度也是疏遠大於親熱的,對方怎麼會掏心窩地對待你呢?
8. 分配工作
在孩子的祖父母全面掌控孩子的生活前,可以「先發制人」地發現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孩子的亮點——整理屋子和用具、安排睡眠和飲食、帶孩子郊遊等,並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感謝。孩子的祖父母實現了自己的養育價值並感到愉悅後,很可能會花更多精力提高在這些方面的「專業強度」,而不會在其他方面涉足太多。
9. 談談條件
試著態度溫和地和父母溝通:孩子在您家過得像貴族沒關係,我們也願意讓孩子多被寵寵。不過如果孩子習慣了受寵,今後在學校可能就會過得難受,我們也沒法管到學校裡呀。您看,如果孩子在您這邊規矩少,就讓他一週來一次,可以嗎?如果能多給他一些規範,多來您這邊,反而是減輕我們的壓力了,謝您還來不及哪!
10.永遠不說傷害性的話
同樣是上面一段話,如果說成:「孩子在您家過得像貴族沒關係,但是我們得考慮孩子以後的發展。孩子在這邊規矩少就少來點,您要是能多給他一些規範,就讓他多來來也沒關係!」則可能成為導火索。首先,「我們得考慮孩子以後的發展」,實際上暗指了爺爺奶奶現在不在乎孩子的發展,而是自私地想寵孩子,爺爺奶奶聽在心裡,傷不傷心?談條件的時候,如果把條件講得很明白「要是…就…」,顯得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主人,是不是沒有給足夠的尊重?語言的利刃傷人甚至大於身體傷害,說出去的話更是無法收回,因此一定要注意言語間進退得體,可不要因一時情急而造成更多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