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理財方法技巧

  金融危機背景下就業越來越受到關注不少大學生在校期間就踏上了理財的道路不管是為了賺夠生活費減輕家庭負擔還是為以後創業打基礎處於熱情燃燒時代的他們自主創業努力理財的激情難能可貴。

  然而,大部分剛畢業的 大學生,經濟上剛剛獨立,沒什麼理財經驗,基本留不住什麼餘額。小編建議同學們最簡單的理財思路:節流,開源,簡單而有效。給大家分享幾篇大學生理財的案例。

  (1)先省錢再消費錢:

  小倩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一直頗有理財意識的她從第一份薪水開始就為自己定下了每月儲蓄的目標:月初領取薪水, 待日常生活消費後,月末將鋼餘的錢存人銀行。然而小倩很快就發現無計劃的花費令她每月所剩的積蓄少得可憐。於是,她果斷地將"儲蓄= 收入-支出"的理財方式轉變為"支出=收入-儲蓄",在每月初將收入的30%作為強制性儲蓄,剩下的錢作為當月可動用的全部資金。如今,她的"小金庫"正逐月龐大:

  ***2*** 懶人理財=50%穩守+25%穩攻+25%強攻。

  公式解讀:一半資金購買低風險理財產品用來保本,一半資金投資股票及基金獲取風險收益。

  李琳在外企工作一年多,有一些積蓄:她把一半資金放在人民幣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等低風廉理財產品上。剰下的一半資金,將其分作“穩攻”和“強攻”兩部分,對幹前者,李琳選了一些波動幅度較小,收益較穩健的理財產品,如混合型基金、大盤藍籌股等,追求的年收益率在5%~10%不等;另外的25%則是投資理財中最刺激的部分了,她將這部分資金投入成長型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中,在承擔大風險的同時,以期獲取更高的收益率。

  ***3*** 可承擔風險比重=100-目前年齡。

  公式解讀:進行積極性投資時,以可承擔風險比重作為資金分配參

  在某銀行工作近4年的王藍對理財頗有研究。她不同於多數女性在上的保守,屬於較激進型,但對風險的把握又恰到好處,"可承擔風險比重=100-目前年齡"是她遵循的首要原則。王藍目前26歲,依公式計算,她可承擔的風險比重是74,她就將閒置資產中74%的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積極性投資,主要是股票;剩餘的26%作為保守性的投資操作,以定存和債券為主。通過這種投資資產比例的配置,理財組合比較多樣化,近兩年來收益率一直維持在15%以上。

  ***4*** 基金投資足球隊陣型:4-3-2-1。

  公式解讀:借鑑足球陣型,對基金投資份額進行分配,起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和上述三人不同,小樂的理財方式較為單一,只有基金投資一項。在她看來,基金投資省心省力,將財產交給基金經理打理,平日裡不用經常關注,每年坐享分紅即可。早在大學時期,主修金融專業的樑豔就對基金投資做過深入的瞭解,如今工作5年多,她更是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基金投資方案。為了分散風險,她將自己的基金投資轉變為"4 -3-2-1"的足球隊陣型,即40%的資金購買股票型基金,30%的資金購買混合型基金,20%的資金購買貨幣市場基金,10%的資金購買債券型基金。在業內專家看來,四種類型的基金風險遞減,資金投入也隨之遞減,可見該方案屬於激進型投資,對年紀較輕、月收入穩定者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