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海外對衝基金

  對衝基金前面大家都有所瞭解了,下面學下來小編教呢如何購買海外對衝基金。

  當很多國人對於“對衝基金”還處於似懂非懂狀態的時候,已經有一些先富起來的高淨值人群,開始偷步香江,買入海外的對衝基金產品。

  據香港股壇經紀老友介紹,2007年大家還在討論“港股直通車”的時候,就有許多內地富人將部分資金轉至海外炒港股。這些人剛開始是自己炒買港股,但後來慢慢發現,香港市場跟A股市場特點不一樣,因此一些有錢人開始尋找一些對衝基金產品,希望藉助對衝基金經理的本領賺錢。

  那麼,如何在海外尋找優秀的對衝基金產品呢?

  尋找同道之人

  要真正選好對衝基金,其實以上的因素都顯得次要,最重要的還是現任基金經理是誰,他的投資理念怎麼樣。

  海外有不少專業的FOF基金***fundoffund***,他們常常會尋找合適的對衝基金做投資,在事前的盡職調研中,問得最多的也是對方的投資理念,以及相關的投資策略。例如他們會判斷對衝基金經理的投資哲學是什麼;對於中國國情和市場的判斷是否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他的對衝策略如何實施等。

  對於投資者來說,基金的業績對照其投資策略,是確定對衝基金經理是否“言行一致”的不錯辦法。如果基金經理自稱是長短倉選股型的對衝基金,但是其表現卻與大市有很強的相關性和聯動性,那麼投資者就要問:他的對衝體現在哪裡?

  海外對衝基金策略是千變萬化的。就對衝基金來說,長短倉策略、全球巨集觀、事件驅動、量化套利等,不一而足。筆者還見過同一家資產管理公司旗下有數只完全不同策略的對衝基金產品。每種策略之下,還可以細分不同的方向。

  在香港,投資工具很多,有股票、債券、期權、認股證、外匯、利匯率掉期、商品期貨……對衝基金經理可用任意工具組合做對衝,只要他發現有足夠的成功概率,都可以拿來操作。

  對衝界前輩老Sam做了很多年套利策略,他笑稱,自己的很多策略看起來相當無厘頭,不存在經濟含義,只是短期內很有效,但他旗下交易員們迄今還很熱衷這麼做。前頭說的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只招聘數學、物理和統計學等專業頂尖人才而不招聘經濟學家,可謂是極端代表。

  有的對衝策略需要相當昂貴的技術支援,在大眾電腦市場上奔四還在熱賣的時候,老Sam已經重金從美國進口了雙核PC,聘請香港理工大學的統計學教授給他專門設計了模型。他指明不需要學術模型,經濟變數只是解釋因素之一,他要求的是對相關度和擬合度有極高的顯著性,適合操盤用。

  要了解對衝基金的策略有很多門路,研究其基金檔案是最基本的步驟,但最好的方法是直接找基金經理面談。筆者就曾經見到有內地企業家在認購某基金時,拿著問題單上門提問。問題問完了,基本上就能判斷出來,這個對衝基金經理是不是你的同道中人。

  瞭解對衝基金產品

  什麼是對衝基金,恐怕還真難以一言以蔽之。從字面來看,對衝基金是可以用各種方法和投資工具避險的基金,但現實中的對衝基金早已脫離避險目的,多數是以追求長期的絕對回報為目標。由於採用的策略各異,即使在香港,你問10個對衝基金經理什麼是對衝基金,也可能會有10種答案。

  不少人誤以為對衝基金都是像索羅斯這樣的金融大鱷一族管理的。其實索老這樣的全球巨集觀型基金只是眾多類別的對衝基金中的一種,從比重上看不佔多數。

  在香港,絕大部分的對衝基金規模在1000萬至5000萬美元左右,進入1億至5億美元級別的算是大的。規模10億美元以上的通常都是全球巨集觀投資型或是由集團經營的,而且多以歐美機構客戶為主。索老那種達到百億美元級別的全球巨集觀型基金,在香港市場佔比權重較小,通常只是部分資金投入香港,以達到資產配置多元化的目的。

  對大部分國內投資者來說,索老這樣的對衝基金是水中月鏡中花。想購買他或保爾森這樣的大型對衝基金,和全球金融大鱷為伍,不僅要有錢,還要有人脈和運氣,否則爬上他們在香港國金二期的辦公室也枉然。

  尋找真正的對衝者

  對對衝基金有大概印象後,用什麼標準來尋找真正的對衝基金?很多人認為應該是看業績回報率,這的確很直接,但更專業一點的判斷是:基金長期的年化回報率是多少,是否和對衝基金章程及基金經理宣傳的理念一致?如果基金經理的確是按對衝基金的章法辦事,那麼長期來看,業績表現應該符合其產品特點。

  在香港,對衝基金經理自認為真正的對衝基金具備如下特點:一是投資限制少,可以在不同工具和市場上做配置,如可以在股票、商品期貨、外匯等市場之間自由切換;大的基金常常繞過交易所,採用櫃檯交易***OTC***或是黑池***darkpool***迅速出貨。有對衝基金為了獲得IPO高配售,會主動接受禁售期安排,但反手便把股票通過OTC市場賣出,以達到避險或套利目的,從而也可以極大挖掘盈利機會。

  二是可以大量借用槓桿交易***類似A股的融資融券***。對衝基金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手法是“賣空”。而與賣空配套的往往是高槓杆,優秀的對衝基金經理擅長用很有限的抵押品來借入大量證券做空獲利。

  第三個特點是管理費和業績費同時徵收,而且後者遠遠高於前者——這是對衝基金與生俱來的特點,也是鼓勵對衝基金經理賺取絕對回報的重要砝碼。

  不少對衝基金同行相互交流時,除了問業績,往往也會接著問:你們的投資有什麼限制?一般用什麼工具做空?你們的借貸限制通常是多少?你們的管理費和業績費徵收是什麼標準……

  熟悉收費結構

  說到管理費和業績費,其實對衝基金的業績費標準大相徑庭,投資者要做準確判斷,還需要進一步瞭解收費結構。

  首先當然是業績費的費率問題。對對衝基金經理來說,收管理費不是主要目的,只是維繫生存的保障,而業績費才是真正的激勵。通常1.5%~3%的管理費以及20%的業績費是行業最普遍標準,但也有牛氣如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收高達4%的管理費和44%的業績費——看來這好像很貴,但即使這麼高的收費也已經買不到了,該基金已經不再接受外部認購。它給投資者的回報又如何?據說扣除所有費用後,1988年以來它的年化回報率高達34%,較索羅斯和標普500指數分別高出10個及20多個百分點。

  有些投資者不認同海外對衝基金的收費模式。在他們看來,投資者已經付了管理費,基金經理為何還要從盈利裡拿提成?投資者為何不直接買做得好的公募基金?

  這個問題見人見智。拿公募基金的收費與對衝基金的收費對比意義不大,兩者是完全不同型別的產品。前者在策略上多以被動投資為主,目標是跟住自定的基準指標***這實際上也意味著基金策略受到基準指標的限制***;後者則要以主動投資勝出,需要基金經理在不同的市場、投資工具之間進行熟練的配置,博取絕對回報。產品不同,自然需要的管理技能、心智和軟硬體配套措施完全不同,對基金經理投資經驗的要求也完全不同,要找到合適的人選,顯然需要更高的激勵機制。

  在香港,選擇對衝基金的多是希望獲得長期絕對收益的高淨人士,一般也願意付出一定的收益作為激勵。根據香港理工大學的金融教授近期的研究成果,從全球範圍內的基金樣本來看,即使考慮到高昂的業績費,對衝基金仍然要比公募基金給投資者帶來更多收益。

  其次,要買對衝基金的朋友,最好要看清其業績費的徵收條件,比如是否有門檻回報或是高水位標準。在香港有一些中小型對衝基金會主動提出,在收取管理費之前,提供一個門檻回報率***hurdlerate***,有的還會用高水位標準***highwatermark***,即基金淨值***NAV***需要超過歷史最高位時,才能徵收業績費。

  舉例來說,如果有基金採用高水位標準同時提供8%門檻回報,其歷史最高NAV是2美元,那麼其下次要收管理費時,NAV必須超過2美元,且要超過8%的年化回報水平。這種高保護機制的對衝基金當然對投資者的保障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