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在漲跌板下是怎樣操盤的

  主力在漲跌板下是如何操盤的?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

  漲跌停板制度的含義

  漲跌停板制度,是指期貨合約在一個交易日中的成交價格不能高於或低於以該合約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為基準的某一漲跌幅度,超過該範圍的報價將視為無效,不能成交。

  主力在漲跌板下怎樣操作

  一隻沒有主力的股票會死氣沉沉沒有生機。跟定主力,與主力的吸貨拋貨共進退,是多少散戶夢寐以求的事。因此,瞭解主力的操盤手法,是散戶不可缺少的一門功課。那麼,主力在漲跌板下是如何操盤的?

  在入貨階段,主力可利用跌幅限制條件,在開盤時即打入跌停價位的多筆賣單,讓該股維持在跌停。一方面,主力用少量、多筆連續不斷的買單不斷吸貨;另一方面將自己打入的賣單分批撤單後再分批打入。這樣的環環相扣,可以不斷地低位吸進,而不必擔心大量吸貨將股價推高而增加持倉成本。

  在拉昇階段操作更為簡單,只需每天開盤以巨大買單將股價封在漲停位置上,就可以形成“空漲”。在出貨階段的操作則與入貨階段的操作相反,即以強大買單封在漲停位置,然後通過不斷撤單和重新輸入的辦法,在價格一致、時間優先的交易原則下,源源不斷地賣出股票,而不必憂慮會自己賣給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對廣大中小散戶而言,切忌被主力手法迷惑,應該從成交量等指標進行觀察分析。

  如前所述,在吸貨和出貨階段,成交量都會比較大。實踐中,主力封停的價位有可能不直接在漲跌幅限制的最終價位上,但因為有了漲跌幅的限制,才能讓其有機會封在較接近終點價位的可能。所以,廣大中小股民在操作中一定要避免盲目跟風,謹防上當。尤其對那種經常當天完成從漲停到跌停、或從跌停到漲停往復或多次往復的那種股票要加以分析,在沒有真正搞清楚以前,最好的方法是迴避這種個股炒作。

  在漲跌停板制度下,主力控制大盤的能力有所增強,資金利用的槓桿效果日趨明顯。市場主力可以利用漲跌停板的特點,以及投資者當股價臨近停板位置時的浮躁心理和盲目衝動,以少量資金即可將一些對指數或人氣影響巨大的個股維持在停板位置。同時利用投資者對其他個股“補漲補跌”的心理預期,以促進市場執行趨勢的形成。因此相對於前期控盤而言,主力在漲跌停板制度下資金利用的槓桿效果更加明顯。

  每日升跌最大10%的空間和幅度為主力“搗漿糊”創造了機會,特別是可能會使“滾動式操作”成為操盤手法中的重要方式。由於在漲跌停板制度下,每日市場執行的區間即是一個以+10%或-10%為最大幅度的股票箱,投資者在操作中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以“箱體操作”的觀念看待每日市場的波動,這就會促使主力充分利用兩個停板之間的幅度高拋低吸。在操作總體時間不得已而拉長的情況下,儘可能同時拓展實際的盈利空間。

  漲跌停板制度為市場主力誘多、誘空、洗籌等手法提供了機會。市場相對固定的波動空間一旦確認,主力可能利用兩個停板位置之間的幅度,進行盤中震盪清洗籌碼。而且更重要的是主力在控盤中可以利用停板的假象來製造多頭陷阱或空頭陷阱,即當主力希望出貨時可以先將股價拉至漲停板,誘散戶跟入,而後向下出貨,此時散戶中出現的抄底心理會使出貨相對容易;而當主力吸籌時,也可將股價先殺至跌停板,並以巨量封殺股價,在市場中製造恐慌氣氛,當跌停價位累積一定賣盤後,再對敲開啟停板,將股價拉起,而此時利用散戶急於離場的心理可以更方便地吸足籌碼。

  在操作手法上,交易長期化將更加成為市場操作的主流。同時為適應新的交易制度,底部吸籌及建倉階段會更長、更充分,而以往市場中頗為流行的“通吃式建倉”手法將退出歷史舞臺。一旦某種趨勢形成,逼空走勢會很常見,有時連續的上升將會以連續跳躍的形式完成。主力拉抬過程中控盤將更加容易,同時在主力控盤中又多了一種新的手法,即以連續停板式走勢及在停板價位的巨量委託,以顯示其實力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