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債與公司債有什麼差異

  人民幣國債與公司債存在著差異。通過目前我國的具體情況以及小編調查的情況來看,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信用風險不同。國家的信用級別應高於公司,所以國債的信用風險較小,在我國的債券市場中,由於多數發債公司也是國家所有的,所以人們將其視同樣的信用級別,但隨著今後的不斷髮展,對這兩種不同的發債主體的信用級別還是應該加以區別。

  第二,國債與公司債的發行額差很大。國債發行額少則數十億人民幣,多達數百億,而任何一個企業的債券發行額也無法與此相比。這是因為,國家的經濟行為大於企業的經濟行為,因而國家對資金的需求要大於企業對資金的需求

  第三,流動性的差異。由於國債發行額大於公司債發行額,所以國債的流動性要大大優於企業公司債。人民幣國債大多可以在任何指定的交易所出售或購入,而公司債在這方面較國債要差,特別是一些公司受地區性限制,使得其債券只能在本地區流通。

  第四,國債的收益率一般要低於公司債的收益率。這是由於國債的信用級別高於公司債,公司債的收益率高於國債收益率。它們之間的差額隨到期年限的增加而加大,即到期年限越短。這種差異越小,到期年限越長這種差異越大。

  第五,目前我國國債的到期年限一般也較公司債為長,國債到期年限3到5年,而公司債到期年限一般在1至3年。

  拓展閱讀

  債券面值

  債券面值,是指債券發行時所設定的票面金額,它代表著發行人借入並承諾於未來某一特定日期***如債券到期日***,償付給債券持有人的金額。

  當然,債券面值和投資者購買國債而借給債券發行人的總金額是不同的。實際上,這是投資債券的本金而不是債券面值。

  目前,我國發行的債券,一般是每張面額為100元,10 000元的本金就可以買10張債券***這種情況出現只適用於平價發行,溢價發行和折價發行則另作別論。三種發行價格之間的區別將在下一章專門討論***。這裡的"每張面額100元",就可以理解為債券的面值。在進行債券交易時,通過統計某種債券交易的數量,可以清楚地表明債券的交易金額。

  在債券的票面價值中,首先要規定票面價值的幣種,即以何種貨幣作為債券價值的計量標準。確定幣種主要考慮債券的發行物件。一般來說,在國內發行的債券通常以本國本位貨幣作為面值的計量單位;在國際金融市場籌資,則通常以債券發行地所在國家或地區的貨幣或以國際上通用的貨幣為計量標準。

  此外,確定幣種還應考慮債券發行者本身對幣種的需要。幣種確定後,還要規定債券的票面金額。票面金額的大小不同,可以適應不同的投資物件,同時也會產生不同的發行成本。票面金額定得較小,有利於小額投資者購買,持有者分佈面廣,但債券本身的印刷及發行工作量大,費用可能較高;票面金額定得較大,有利於少數大額投資者認購,且印刷費用等也會相應減少,但卻使小額投資者無法參與。因此,債券票面金額的確定,也要根據債券的發行物件、市場資金供給情況及債券發行費用等因素綜合考慮。

  淨價交易

  淨價交易,是指債券現券買賣時,以不含應計利息的價格報價併成交的交易方式,即債券持有期已計利息不計入報價和成交價格中。在進行債券現券交易清算時,買入方除按淨價計算的成交價款向賣方支付外,還要向賣方支付應計利息,在債券結算交割單中債券交易淨價和應計利息分別列示。目前債券淨價交易採取一步到位的辦法,即交易系統直接實行淨價報價,同時顯示債券成交價格和應計利息額,並以兩項之和為債券買賣價格;結算系統直接實行淨價結算,以債券成交價格與應計利息額之和為債券結算交割價格。淨價=全價-應計利息

  全價

  目前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都實行淨價交易。在淨價交易下,現券買賣交易時,以不含應計利息的價格***淨價***報價和成交,而在結算時,再採用全價價格,也就是買方除按淨價支付成交價款外,還要另向賣方支付應計利息,淨價和利息這兩項在交割單中分別列示,以便於國債交易的稅務處理。全價、淨價和應計利息三者關係如下: 全價=淨價+應計利息,亦即:結算價格=成交價格+應計利息

  債券期限

  債券的期限即在債券發行時就確定的債券還本的年限,債券的發行人到期必須償還本金,債券持有人到期收回本金的權利得到法律的保護。債券按期限的長短可分為長期債券 . 中期債券和短期債券。長期債券期限在 10 年以上,短期債券期限一般在 1 年以內,中期債券的期限則介於二者之間。債券的期限越長,則債券持有者資金週轉越慢,在銀行利率上升時有可能使投資收益受到影響。債券的期限越長,債券的投資風險也越高,因此要求有較高的收益作為補償,而收益率高的債券價格也高。所以,為了獲取與所遭受的風險相對稱的收益,債券的持有人當然對期限長的債券要求較高的收益率,因而長期債券價格一般要高於短期債券的價格。

  剩餘期限

  剩餘期限是指債券距離最終還本付息還有多長時間,一般以年為計算單位,其計算公式如下: 剩餘期限=***債券最終到期日-交易日***÷365

  票面利率

  債券的票面利率即債券券面上所載明的利率,在債券到期以前的整個時期都按此利率計算和支付債息。在銀行存款利息率不變的前提下,債券的票面利率越高,則債券持有人所獲得的債息就越多,所以債券價格也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應計天數

  起息日或上一理論付息日至結算日的實際天數。

  應計利息

  應計利息是指自上一利息支付日至買賣結算日產生的利息收入,具體而言,零息債券是指發行起息日至交割日所含利息金額;附息債券是指本付息期起息日至交割日所含利息金額;貼現債券沒有票面利率,其應計利息額設為零。應計利息的計算公式如下***以每百元債券所含利息額列示***: 應計利息額=票面利率÷365×已計息天數×100

  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

  到期收益率***YTM***是使債券上得到的所有回報的現值與債券當前價格相等的收益率。它反映了投資者如果以既定的價格投資某個債券,那麼按照複利的方式,得到未來各個時期的貨幣收入的收益率是多少。

  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從購入到賣出這段特有期限裡所能得到的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的差別在於將來值的不同。

  修正持久期

  修正持久期是衡量價格對收益率變化的敏感度的指標。在市場利率水平發生一定幅度波動時,修正持久期越大的債券,價格波動越大***按百分比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