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投資真的安全無風險嗎
國債投資真的安全“無風險”嗎?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國債,顧名思義,是指國家為籌集資金以其信用擔保向投資者出具的債權憑證,由中央政府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在中國,購買國債是投資者較為傳統的一種投資方式,許多投資者將購買國債視為“無風險”投資,即使在投資產品日趨多樣的今日,排隊買國債,短時間內國債售罄的新聞還會常常見諸報端。然而,國債投資真的就沒有風險嗎?在本期專欄中,嘉實回報中心將同投資者一同進行探討和分析。
中國國債由財政部負責發行,其分類、流通和期限有以下特點。就債券的形式而言,中國國債可以分為憑證式國債、無記名***實物***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從債券的交易流通性看,除了從1990年代中期起已經不再發售的實物國債之外,憑證式國債屬於不可流通交易型,而記賬式國債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進行交易。從債券的存續期限看,國債可分為短期國債***1年以內***、中期國債***1年至10年***和長期國債***10年以上***三種。
債券的特性是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故而投資債券的風險不但包括違約風險***發行人的償付能力***,而且也包括市場風險。通常意義上,國債作為債券的一種,其“無風險”印象指的是國債沒有違約風險或者違約風險極低。但就市場風險而言,國債並不能置身事外,這也意味著投資於國債未必一定會贏利。
國家是國債的發行主體。國家可以通過財政稅收或者發行新債等籌資方式償債,所以國債具有極高的信用度。一般來說,購買國債並持有到期的投資人可以“無風險”地收穫定期的票息和到期的本金,具有不可轉讓特性的憑證式國債投資就是一例。但是,時間是持有到期投資方式要付出的主要成本,購買了不可流通交易的國債之後,雖然鎖定了投資的收益,但是卻失去了流動性,若提前兌付則需以損失收益為代價。舉例來說,2013年6月10日財政部發行的3年期憑證式國債,票面利率為5%,因此,購買10000元這隻國債的投資者如果持有3年到期,就會獲得本息共計11500元;但是,如果投資者在3年之內希望提前兌付,則只能根據實際持有時間獲取較低的票息並支付手續費。對這隻債券,持有時間若為200天則對應的票息僅為0.35%,扣除10元手續費後,10000元投資200天的回報為9.4元,計算下來,年化收益只有0.17%,遠低於5%的票面利息。
對於可交易國債***如記賬式國債***而言,利率波動引起的價格變化是投資的主要風險,即市場風險。受經濟形勢,貨幣政策,投資者資產類偏好,債券本身供求關係等的影響,國債價格在市場上是隨時變動的。由於變現價格要隨行就市,持有國債也就不再是“無風險”資產,這也是資本市場可交易品的根本屬性。對於國債來說,收益率和價格之間呈反向關係,收益率上升,則國債價格下跌;反之若收益率下降,則國債價格上漲。以10年期國債為例,收益率每上升0.10%,債券的市價就會下跌0.7%左右。回顧2013年8月的中國國債市場,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投資國債的風險所在。7月底,央行宣佈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市場預期利率市朝程序的下一步將是開放銀行長期存款利率的上限,利率上行壓力明顯;與此同時,央行繼續執行偏緊的貨幣政策。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國債在8月“風險”特徵明顯,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達到4%以上的歷史高位。隨著收益率的大幅度上升,國債價格在8月下跌顯著,中債國債總指數單月損失達1.4%。
綜上所述,國債投資的“無風險”指的是違約風險極低,換言之,在信用風險層面,除非像歐債危機那樣的情況發生,國債的確可以近似稱為信用“無風險”產品。但若從市場風險層面考量,國債投資與“無風險”相去甚遠。當貨幣政策趨緊或遇到加息週期,或者在非國債資產類更具吸引力的環境中,上行的國債收益率將導致國債價格下跌,這時的國債投資虧損也在所難免。希望我們的分析能夠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瞭解國債投資的特點,管理好國債投資的風險。
相信通過上面的學習,您一定對這個知識點有所瞭解,希望您能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這樣的話才可以在市場彙總如魚得水。
宣告:期貨資訊來源於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