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旅遊注意事項及安全急救知識

  作為年輕的父母,您肯定很想帶上心愛的小寶貝一起去旅遊,讓你的寶貝和你們一起享受出遊的樂趣。在出門之前,可要在出行前詳細瞭解一下帶寶寶出遊需要的安全注意的有關事項。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一起來看看吧!

  小孩旅遊注意事項

  1.控制強度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體情況控制活動強度,3-6歲的孩子已經學會欣賞美麗畫面了,可以帶孩子去海島、海灘等地方,欣賞風景;7-12歲的孩子正在人格塑造期,可以帶孩子去人文景點,開闊心胸,也可讓孩子報名參加夏令營,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13歲-20歲的孩子,可安排進行遊學等活動,也可嘗試讓孩子單獨出行。

  2.寓教於樂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結合,自然能為孩子提供好的學習機會。在旅行過程中,家長要在遊玩的過程中,加入對孩子的引導,比如與人交流的方式、樂於助人的品格、積極樂觀的態度等,家長們一定要因地制宜進行傳授。

  3.給予空間

  孩子並不是父母的物品,而是獨立的個體,認識到這一點非常有利於形成快樂旅行呦!旅行時,家長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不要過多限制孩子的行動,讓孩子有獨立思考和行為的空間。

  4.多帶衣物

  查詢出行時期所在城市與目的地每一天的天氣變化,根據天氣準備攜帶衣物;在孩子正常換洗衣物的基礎上多帶2-3套,以防突發狀況。

  5.備好藥品

  建議家長攜帶小藥箱,裝入各種常用藥品,比如感冒藥、腹瀉藥、抗過敏的外用及內服藥、雙氧水、棉籤、驅蚊劑、創可貼、清涼油、體溫計、防晒油、藿香正氣、眼藥水、牛黃解毒片等。

  6.親子時間

  需知,孩子與大人的興奮點不一樣,旅行時家長千萬不能用自己的喜好安排孩子的行程,最好每天設定親子時間,比如在旅行過程中加入親子游戲,或者與同行家庭共同進行親子活動,都能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增進感情交流。

  小孩旅遊安全急救知識

  中 暑

  急救辦法▼

  1.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

  2.移:如果出現熱射病的症狀,要迅速降溫。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有條件的移到空調房間。

  3.擦:在腋窩、頭部、腹股溝大動脈明顯處放置冰袋或30%~40%酒精塗擦,同時用電扇或扇子等吹風快速散熱。

  4.服:意識清醒者,可讓其飲用些淡鹽水;昏迷者不要強行喂水,以免引起氣道梗阻或嘔吐窒息。

  5.送:出現心跳驟停要立即做心肺復甦。同時聯絡120轉運有血液淨化治療條件的重症醫學科進行治療,通常要在2個小時內把患者體溫從40℃以上降低到38.5℃以下。

  【注意事項】中暑後切忌狂飲不止。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造成體內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

  腹 瀉

  急救辦法▼

  1.喝:及時口服補液鹽。發生腹瀉後人體損失最多的主要是身體裡的液體和電解質。人體一旦脫水,很可能引發腎功能衰竭,所以如果腹瀉後想喝水,就要喝點補液鹽。

  2.食:腹瀉也要繼續進食。腹瀉導致身體營養損失,可以吃一些稀、軟、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麵條等。

  【注意事項】不要濫用抗生素。抗生素不但可以殺滅病原微生物,也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群,有些腹瀉是由病毒或寄生蟲引起的,抗生素對這些腹瀉也毫無效力。

  燙 傷

  急救辦法▼

  1.衝:要在第一時間用乾淨的水沖洗傷口,以降低溫度,減輕疼痛。

  2.敷:用溼毛巾敷在傷面上,不要使用保鮮膜、醬油、牙膏等方法塗抹傷口,這樣容易導致創傷加重。

  3.送:儘快到附近醫院就醫,由醫生進行包紮處理。

  【注意事項】溼毛巾敷傷面儘快就醫。莫用醬油、牙膏塗抹傷口。

  擦 傷

  急救辦法▼

  1.洗:可用淡鹽水***1000毫升涼開水中加食鹽9克,濃度約0.9%***,沒有條件也可用自來水、井水邊衝邊用乾淨棉球擦洗,將泥灰等髒物洗去。

  2.擦:可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傷口周圍,沿傷口邊緣向外擦拭,注意不要把碘酒、酒精塗入傷口內,否則會引起強烈的刺激痛。也可用20%按葉煎劑代替碘酒、酒精消毒面板。

  3.塗:可在創面上塗一點紅藥水***紅汞***,此藥有防腐作用且刺激性較小。但要注意不宜與碘酊同用,因兩者可生成碘化汞,對面板有腐蝕作用;汞過敏者忌用。

  4.包:包紮用消毒紗布或清潔布塊***可用熨斗熨幾下***包紮傷口,小傷口也可不包紮,但都要注意保持創面清潔乾燥,創面結痂前儘可能不要著水。

  【注意事項】臉部的擦傷,及時用軟刷子刷洗創面,不能有渣屑留於面板內,一般不要塗抹紫藥水。擦傷的傷口不適宜用創可貼,而應用紫藥水消炎,讓傷口自然暴露在空氣中,以待癒合。

  跌 傷

  急救辦法▼

  1. 如果孩子只是因為害怕、疼痛、撒嬌等,哭一會之後就和以往一樣,那麼就不用太擔心,正常護理即可。

  2. 因為有些顱內出血出現的時間較慢,所以還是應該觀察孩子48小時內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如果出現異常,比如萎靡、走路不穩、口齒不清等情況,就需要立即去醫院。

  【注意事項】跌落不要馬上移動、搖晃孩子。須觀察後續48小時精神狀態。

  吞食異物、中毒

  急救辦法▼

  1. 如果孩子吞下的是危險性較高的異物,如圖釘、電池之類的物品,應該立即送往醫院,不要再隨意亂吃東西或大幅度活動,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2. 如果吞食的是比較圓滑、危險性低的物品,如塑料珠之類的,可以密切觀察孩子能否通過大便排出。

  3. 當孩子誤服藥物、發黴食物時,應立即從孩子嘴裡把殘留的毒物摳出;把孩子誤食的藥品或者毒物的瓶子、說明書、殘留物收集起來,帶到醫院去。

  【注意事項】不要再亂吃東西或大幅度活動,收集殘留物後立即就醫。不要給孩子催吐,催吐過程會再次損傷孩子的食道、咽喉,這兩個地方的損傷非常難修復,不如就讓毒物待在胃裡,待到醫院由專業醫師進行處理。

  小孩旅遊防病寶典

  為避免"趁興而來、掃興而歸"的旅遊遺憾,在行前不僅要了解寶寶可能發生的疾病,而且還必須掌握臨時自助和求助方法。

  對付暈動病***有些兒童在坐車、船、飛機時,由於內耳的平衡系統對運動特別敏感而產生眩暈、噁心、嘔吐、頭暈、臉色蒼白、腹瀉等暈車症狀***

  乘車前不喂油炸的或高脂肪的食物;保持車內空氣暢通,不要有濃烈的食物味道或香菸、汽油味等,遠離吸菸者;坐在前面靠司機旁邊的座位上,以減少顛簸;可給寶寶吃點餅乾、糖果或榨菜,喝少量的飲料以防脫水,如果嘔吐應少吃食物。為寶寶準備好塑料袋、衛生紙和水,嘔吐時讓其將汙物吐在裡面,用水漱口,消除不良氣味,擦淨嘴角。

  對付胃腸病***最常見的表現為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初到時應保證充分休息,消除疲勞,應根據環境變化常給孩子更換衣服;注意飲食衛生,少吃難消化的地方特色食品,飲食儘量規律並有節制,不暴飲暴食,養成飲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如有嘔吐、腹瀉等症狀,可喂些含鹽食物或米粥,補充液體流失;症狀較輕時可服些腸道消炎藥,如症狀嚴重應及早到醫院就診。

  對付感冒***表現為持續高燒、流鼻涕、咽痛、咳嗽、鼻塞等***

  應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防止受涼感冒。如果出現感冒症狀,應讓寶寶多休息,保持身體溫暖,多喝溫開水,用溫水擦前額,並斟酌服用退燒或止痛藥,若發燒超過24小時,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對付傳染病

  如果在流感流行季節外出,應事前進行預防接種;如果發現旅遊地區有傳染病,如水痘、麻疹等,應立即轉移或終止旅遊。

  對付意外小傷害

  出遊時,兒童常常因為興奮而出現跌倒、扭傷等小意外。如果淤青紅腫了,應趕緊熱敷或冰敷。有些小傷雖並不嚴重,但如果處理不當,也有導致終身傷害的危險。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使寶寶燒傷、燙傷、跌倒、溺水、誤服藥物或接觸有毒化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