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本急救知識

  我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全國有 41%的國土、一半以上的城市位於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或7度以上的地區,6度及其以上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79%;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地震造成傷亡的主要原因

  掩埋:導致窒息。

  火災:造成燒傷。

  電力損壞:發生觸電。

  毒品洩露:引起急性中毒。

  塌方:出現擠壓綜合症。

  宿疾:急性發作,如高血壓、心臟病等。

  二、避震基本原則

  就近選擇牢固地點: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如承重牆牆根、牆角或空間較小的地方如衛生間、儲藏室等處即可。

  立即逃離危險場所:如危房、廣告牌、水泥柱、電線杆等。

  立即切斷電源、火源:地震搖動時,立即關閉電源開關,關閉燃氣管道灶開關。已經著火的要立即滅火。

  做好自身防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堅固的躲避處蹲下或坐下,低頭閉眼,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受傷。為了防止煙塵、毒氣吸入,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

  三、室內避震原則

  聽從指揮,儘快離開危險物體。

  迅速抱頭,躲進牢固物體內部,捂嘴閉眼蹲伏。

  儘量離開牆角、欄杆與陽臺,避開擁擠的人流。

  不要在電梯內停留,不要跳樓。

  避開電扇、吊燈等懸掛物。

  避開貨架、廣告牌和腳手架。

  四、戶外避震原則

  就近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避免摔倒。

  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天橋、煙囪、水塔等。

  避開危險物如變壓器、電線杆、路燈、廣告牌、吊車。

  避開易燃易爆和儲存有毒物品的場所。

  避開危房,避開公路、鐵路,不要躲在外牆下。

  保護頭部,閉眼以及用手帕、毛巾捂住口鼻。

  不要開車行駛,儘量離開車廂。

  儘量離開山體、海邊。

  五、現場應急救護原則

  先多後少:保證多數人獲救。

  先近後遠:充分利用救命時間。

  先易後難:減少人員再傷亡。

  先輕後重:擴大營救人員隊伍。

  先器械後手工:靠近傷員部位,要改用手工操作,以保證傷員安全。

  挖掘時要先確定傷員頭部,儘量暴露其頭部。

  救出傷員時不要生拉硬扯,要保護頭部與頸椎、胸椎、腰椎。

  六、地震被埋自救原則

  尋找毛巾等布料捂住口鼻,防止灰塵嗆悶窒息。

  保護頭部,避免再次塌方受壓。

  條件允許時,應儘量利用現場物體形成支撐,減輕身體上方重物壓力。

  多人同時被壓時,要互相鼓勵,團結配合,尋找脫險機會。

  儘量朝著亮處移動,創造條件擴大空間。

  無法脫險時,要儘量保持體力,不要大聲喊叫和講話,節約任何有助於延長生命的物品和水。

  發現外界有救援行為時,可用物品敲打發出聲音,向外傳遞資訊,確定近處有救援人員後再呼喊,以儘量節省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