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見急救知識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突發性的疾病,而遇到這些突發事件時,人們往往會措不及防,張皇失措,不知道自己改怎麼做,其實這些突發情況都有一定的解決措施,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關於方面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高熱降溫:在高熱病情緊急情況下,用冰塊進行物理降溫,是護理高熱病人的重要措施。通常用夾層冰帽和冰袋置於患者頭部、腋下和腹股溝等處,利用傳導散熱,達到降溫作用。頭部降溫對腦外傷、腦缺氧患者有利,可減少腦細胞需氧量,有利於康復。

  急性扭傷:關節或腰部不慎扭傷或摔傷,區域性疼痛並出現瘀血、青紫等情況時,千萬不要馬上按揉。正確的方法是用冰袋或溼毛巾冷敷,每1~3分鐘換一次毛巾,連續5~10次,即可有效止疼、減輕水腫。48小時後需採用熱敷法促進血腫吸收。

  傷口止痛:受傷後傷口疼痛,冰敷可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如牙痛,用冰袋敷患處可止痛;又如手指尖扎進小刺,可先用冰袋冰敷手指,再挑刺就不痛了。

  傷口止血:若傷口不大,可用冰袋敷表面,血管一收縮,出血就止住了。如關節皮下碰傷出現青紫,可先用冰袋止血後再用熱敷,促進瘀血吸收。冰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充血、出血,適用於扁桃體摘除手術、鼻出血患者及早期面部軟組織損傷。

  治療燙傷:小面積燙傷後,立即用冰袋放置患處,不僅能止痛,還會防止出現水皰和紅腫。

  抑菌消炎:面板受傷後傷口感染,可不定時將冰袋放置患處,以抑制細菌生長或繁殖,減少區域性血流,防止化膿擴散,達到抗感染作用。但慢性炎症或化膿性病灶,不宜冰敷,因冰敷妨礙病灶的消散與吸收。

  冰敷時要注意:一是不要讓冰袋直接放於面板上的時間過長,一般在20分鐘左右就應該更換一下位置,降溫時最好將冰袋用毛巾包裹一層,避免患者受到過分的冰涼刺激。二是有大片組織受損、感染性休克、面板青紫時,不宜用冰敷,以防加重微迴圈障礙,引起組織壞死。三是枕後、耳廓、陰囊等處忌作冷敷,以防凍傷;心前區冷敷謹防反射性心率減慢、心房纖顫及傳導阻滯;腹部不宜冷敷,以防引起腸痙攣或腹瀉;足底冷敷要防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引起心絞痛,因此冠心病及高熱患者應避免足底用冷療法。

  這些突發狀況你是不是也原來遇到過呢?遇到了,解決方式是否正確呢?現在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生活急救,希望對大家以後遇到這些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