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入市有什麼影響詳細解讀

  養老金入市是指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的個人賬戶基金進行證券投資。2016年養老金入市勢在必行,那麼養老金入市將會產生什麼影響?養老金入市利好還是壞?養老金入市有什麼利弊?一起來看看養老金入市的影響解讀。

  養老金入市有什麼影響

  1、養老金入市對參保人的影響:養老錢不再躺在銀行裡貶值了

  在保證養老金安全的前提下,養老金入市對每一個參保人來說都是個好訊息,因為,自己投進去的錢終於不會再躺在銀行裡等著貶值了。

  2、養老金入市對股民的影響:養老金入市將在長遠上利好股市

  養老金入市,業內人士普遍看好其長遠影響。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養老金與資本市場深度結合,會大大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3、養老金入市對金融從業者的影響:養老金入市帶來新機遇

  養老金入市可以打破金融業近親繁殖的局面,讓更多有能力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參與競爭。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養老金入市將給金融行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對於這個領域的從業者來說,也是大大的好訊息。

  養老金入市影響解讀:託市、救市不是它的功能

  養老金入市具多重意義託市不是其功能

  去年人社部的一句“確保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如期實施”終於在今年“如期”有了下文。市場為之鼓舞了一下,媒體也為之忙碌了一番。雖然關於“養老金入市”的命題討論了多少次已經不必追問,但即使養老金明天就開始正式投資運營,也要先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養老金入市不是來給股市託底的。人社部曾明確表過態:託市、救市不是養老金的功能和責任,具體入市時機由市場決定。這是最重要的一點。而早在2012年,時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金入市”的概念,並不是指都買股票,其真正的意義是指投資運營。

  而投資運營是國際慣例,我國已經在做。另外,人社部方面也曾多次明確,將來預計有2萬億元養老金可用於投資,其中三成可購買股票等權益類產品。這裡的“三成”是按照國務院印發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產淨值的30%。

  但按照業界說法,企業年金和社保基金平均情況下股票投資比例不足20%,以養老金2萬億元可投資規模計,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初次入市規模體量不過是一道簡單的基礎運算題,投資者大可不必被各種莫衷一是的結果而亂了方寸。

  第二,養老金入市是實現保值增值的一種必然選擇。有關資料顯示,2008年-2015年期間,我國養老金的平均收益率約為2.9%,僅與同期通貨膨脹相持平;而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的平均投資收益率則分別達到8.7%和5.3%。

  2012年-2015年期間,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和非OECD國家養老金的平均實際投資收益率,分別為4.7%和4.5%,國內養老金的收益率水平處於國際落後水平。而養老金入市也是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做法。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養老金支付缺口快速擴大,據估算,到2050年累計缺口將達到43萬億元。因而,養老金入市進行多元化的投資成為必然趨勢,這也是一項利在長遠的措施。

  第三,養老金入市有利於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從全球範圍來看,養老金入市都能起到穩定股市的作用。養老基金通過市場化投資,實現了保值增值,同時也壯大了機構投資者隊伍,成為資本市場主力資金的一部分,起到了資本市場的穩定器的作用。此外,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基金作為長期價值投資者,其穩健理性的投資風格可以有效中和廣大中小投資者的短期投機行為,淨化資本市場投資氛圍,改善資本市場投資環境,促進資本市場健康長遠發展。

  因此,養老金入市不僅能夠緩解支付壓力,同時對確保社保制度可持續、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而簡單將之視為“託底”不僅是淺見,而且是錯誤的。

  養老金入市是大勢所趨

  “建立養老基金投資運營機制,實行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勢在必行,這是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目標的內在要求和客觀規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

  養老金是人們的保命錢,其保值增值情況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生活質量,因而備受人們關注。長期以來,為保障基金安全,國家有關政策規定養老基金只能存銀行和購買國債,歷年來基金收益率不僅低於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而且也低於同期通貨膨脹率,導致龐大的資金難以實現保值增值。目前我國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養老金“缺口”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