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美元換人民幣手續費

  美元是通行世界和黃金直接掛鉤的國際貨幣,是大家出國旅行商談的時候都需要帶上一些的硬通貨。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在銀行用人民幣兌換美元以及後續手續費產生的問題事項。

       

  從中國美元換人民幣收手續費嗎?在銀行將外匯或者外幣換成人民幣都是不需要單獨另外收取手續費的,因為銀行的手續費收取是隱含在外幣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價差裡面了。 銀行對於外幣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

  兌換外幣的時間正常為週一到週五早九點到晚五點,調整好自己的時間,可是能省很大精力的。

  兌換外幣,一般選擇中國銀行,因為中國銀行是有此專項服務的,其他的銀行如果規模不夠大的話一般是不予辦理該項業務,我去過工商、建行的等大銀行,她們都是直接讓我去中國銀行兌換。

  到了中國銀行,跟大堂經理或者櫃檯專員說下要兌換美元,然後她們就會讓你掛個號,並提供表格讓你填寫,按照要求填寫完,等候就行。

  相應的,如果是要人民幣兌換美元,只需要帶足人民幣和身份證即可,然後根據當天的匯率進行兌換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圖 解讀人民幣貶值為何如此猛烈

  12月9日訊,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年初的6.50附近,依次跌破6.7、6.8等重要點位,一度跌到6.90關口,貶值幅度將近6%。

  就此,路透近日採訪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他認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仍將存在較大的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壓力;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相互強化可能是重大風險源,應高度警惕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防範。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路透:中國近來資本外流壓力持續加劇,11月外儲環比減少691億美元。請問您如何看待這一情況?

  連平:當前,我國已從直接投資淨輸入國轉變為淨輸出國,而且輸出步伐明顯加快。從國際經驗來看,當一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逐步地會從資本淨輸入國變成資本淨輸出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

  未來一個時期,我國製造業對資本的吸引力將持續下降。曾經是吸引外資主力軍的製造業投資增速大幅下滑,由前些年的30%左右降至2015年的8%,今年前10個月進一步降至3.1%。要素成本持續上升,資本產生全球配置的需求。本幣貶值則進一步刺激了資本流出,正在推進的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也為資本流出提供便利。

  同期,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53.3%,達1459.6億美元;全年有可能超過1700億美元。

  路透:當前,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不斷上升。中美貨幣政策是否將不可避免出現分化?這將如何影響人民幣匯率以及資本流向?

  連平:中美貨幣政策分化仍將持續。

  未來美國經濟有可能保持相對較快增長,從而支援美聯儲加息。從歷史經驗看,美聯儲一旦開啟加息週期,往往會連續加息,以讓利率儘快回升到正常水平。

  而近期中國經濟執行雖出現一些企穩的跡象,但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從“十三五”時期整體執行格局看,我國經濟仍將在結構調整中執行在合理區間的低位,貨幣政策穩健偏鬆格局短期內難以根本轉向。

  中美利差可能進一步收窄或保持在低位,甚至可能消失,這將給人民幣帶來進一步貶值壓力。

  同時,在經濟增速下降背景下,國內投資回報率趨勢性下降,加之生產要素成本提高,中國企業和居民全球資產配置需求、避險需求及套利需求明顯增加。

  從中長期看,我國居民部門資產仍有進一步外流的持續需求。而人民幣較強的貶值預期可能進一步加重其避險需求和套利需求,進而帶來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壓力。

  路透:“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幅度已超過12%。除了美國政策的“外溢”效應外,中國過去一段時間來的貨幣超發似乎也對人民幣貶值造成了一定影響。本輪人民幣貶值在您看來,主要源自外因,還是由自身貨幣政策導致?抑或是兩者的合力所致?

  連平:貨幣多髮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但並非主要和直接原因。

  近年來,我國貨幣供應量確實快速增長,M2/GDP已從2001年底的140%升至2015年底的203%,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也應考慮到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和間接融資為主的兩個重要特徵。

  此外,由於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並未完全開放,貨幣信貸擴張對匯率的傳導作用並沒有那麼直接和明顯。

  當前的問題在於,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相互促進、相互加強。

  資本流動會影響外匯供求,進而影響匯率變化。貨幣升值會吸引資本流入,資本流入則進一步強化升值預期,從而形成迴圈。2005~2013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由8.27一路升至6.1左右,其間,外匯佔款從4.7萬億元增至2***萬億元,外匯儲備由6236億美元增至3.8萬億美元。

  與之相反的則是,2015年以來由人民幣持續貶值導致“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貶值預期增強―資本外流壓力加大―貶值預期再增強”的迴圈。

  總體來看,本輪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是中國經濟下行和美元走強等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要素成本上升和經濟主體需求轉變是內因,也是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