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煮粥都需要掌握好哪些方法

  有時候我們如果在生病的時候都會食用一些美味的營養粥,那麼對於粥的做法那麼多,該怎麼學習其中一種做法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煮粥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煮粥的方法

  第一招:浸泡

  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1:熬起粥來節省時間;2、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3、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第二招:開水下鍋

  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第三招:火候

  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鐘。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第四招:攪拌

  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現在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鐘,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第五招:點油

  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鐘時點入少許沙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別樣鮮滑。

  最後一招:底、料分煮

  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裡,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 10分鐘。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家庭煮粥小常識

  1、米要先泡水:淘淨米後再浸泡30分鐘,米粒吸收水分,才會熬出又軟又稠的粥。

  2、熬一鍋高湯:為什麼外面的粥總比自己做的多一點鮮味?最大的祕訣就是先熬一鍋高湯。高湯的做法:豬骨1千克,放入冷水鍋中煮沸,除血水撈出洗淨。另起鍋放入30杯清水煮沸,再放入豬骨,轉小火燜煮1小時關火。

  3、水要加得適量:大米與水的比例分別為:全粥=大米1杯+水8杯 稠粥=大米1杯+水10杯 稀粥=大米1杯+水13杯

  4、冷水下米煮粥好:使米充分吸收水分,粥才會比較香軟

  5、煮一碗好吃的粥底:煮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碗晶瑩飽滿稠稀適度的粥底,才能襯托入粥食材的美味。粥底做法:大米2杯洗淨,加入6杯清水浸泡30分鐘,撈出瀝淨水分放入鍋中,加入16杯高湯煮沸,小火熬煮約1小時至米粒軟料粘稠即可。

  6、掌握煮粥的火候:要先用旺火煮沸後,要趕緊轉為小火,注意不要讓粥汁溢位,再慢慢蓋上蓋留縫,用小火煮。

  7、不斷攪拌才粘稠:旺火煮的時候要不斷的攪動,小火煮的時候減少翻攪。

  8、哪些材料可以熬粥底:豬骨熬出的高湯,很適合搭配肉類入粥。雞湯可以適合作海鮮粥,用柴魚、海帶及蘿蔔等根莖類熬成的高湯適合作栗子粥等日式風味的粥。

  9、如何加料煮粥:要注意加入材料的順序,慢熟的先放。如米和藥材要先放,蔬菜水果最後放。海鮮類一定要先氽湯,肉類則拌澱粉後再入粥煮,就可以讓粥看起來清不混濁。

  10、白飯煮粥:1碗米加4碗水,不可攪拌過度。胃寒的人建議用白飯放入沸水中煮粥,對健康有益。

  11、善用沙鍋保溫特性:用沙鍋前要先用小火熱鍋,等沙鍋全熱後再轉中火逐漸加溫,烹飪中加水也只能加溫水。

  12、電飯鍋煮粥:米:水=1:6

  五分鐘教你煮大米粥

  先把大米或小米或高粱米等這類比較軟的米放在電飯鍋裡,家只有二人,所以一般是米鋪滿鍋底就行了.然後,放水,幾乎是1:4的比例。也就是水會放好多了,這是祕訣之一。等飯鍋的水開。當水開時,就關電源,而且不開鍋蓋。這是祕訣之二。

  第二天早晨時,可以一邊洗臉,一邊再按“煮飯”其實也就是稍溫一小會。

  然後,開鍋蓋,最上面有一層有點發淡黃色的“米油”可別怕哦,這是這鍋大米粥的精華。紅樓夢的那個什麼寶玉的,在身體不舒服時,就吃這個東東。其實不難做。

  最後,真正粘乎乎、熱騰騰的米粥,搭點麵包啥的就可以開早餐了。美好的一天也就開始咯。

  總結:鍋裡水開後就關電源,悶一夜,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