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蘞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根,每年春、秋季採挖,除去莖及細鬚根,洗淨後多縱切成兩瓣、四瓣或斜片,晒乾即可入藥。可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白蘞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白蘞的功效和作用

  瘡癰腫毒,瘰癧痰核

  本品苦寒清洩,辛散消腫,故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消腫止痛之效。內服、外用皆可。

  水火燙傷,手足皸裂

  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熱毒邪,又具斂瘡生肌止痛之功,故常用治水火燙傷,可單用本品研末外敷***《備急方》***;亦可與地榆等份為末外用。若與白及、大黃、冰片配伍,還可用於手足皸裂。

  治療外科炎症

  將白蘞塊根去皮研末,取3兩***用量根據炎症面積加減***以沸水攪拌成團後,加75~95%酒精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以愈為度。對於癤、癰、蜂窩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

  治療扭挫傷

  取見腫消2個,食鹽適量,搗爛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經治4天就腫消痛減而愈。

  抑制作用

  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腹股溝和紅色表皮癬菌等面板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15的濃度對共心性毛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對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300mg/kg顯著抑制谷丙轉氨酶***SGPT***、穀草轉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輔助鎮痛作用

  白蘞煎劑本身無鎮痛作用,但可顯著增強黑附片和炙川烏的鎮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烏和炙草烏時對離體蛙心的收縮作用。

  抗癌作用

  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細胞培養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抑菌作用

  白蘞有很強的抑菌作用,並有很強的抗真菌效果。所含多種多酚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肝毒素作用及很強的抗脂質過氧化活性。

  白蘞的日常用法

  日常用量:3~8g,水煎服。也可外用,研末外敷。

  白蘞的臨床應用

  白蘞散***《聖濟總錄》***治療耳出膿血:白蘞、黃連***去須***、龍骨、赤石脂、烏賊魚骨***去甲***各30g。上5味,搗羅為散。先以綿試膿幹,用藥2g,綿裹塞耳中。方中白蘞清熱解毒,散結,為君藥。

  白蘞散***《太平聖惠方》***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白蘞、甘草、玄蔘、木香、赤芍藥、川大黃各15g。上藥搗細羅為散,以醋調為膏,貼於患處,幹即易之。方中白蘞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為君藥。

  白蘞湯***《聖濟總錄》***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蘞90g,阿膠60g***炙令燥***。上2味,粗搗篩,每服4g,酒水共1盞,入生地黃汁2合,同煎至七分,去渣,食後溫服。如無地黃汁,入生地黃0.3g同煎亦得。中白蘞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為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