鐳射與光的區別

  我們能看見東西是因為有光源,我們從書中看到的鐳射和光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鐳射“和普通光的區別

  第一,鐳射是一種顏色最單純的光。太陽光和電燈光看起來似乎是白色的,但當讓它通過一塊三稜鏡的時候,就可以看到紅、橙、黃、綠、藍、青、紫七種顏色的光,其實,還含有我們看不見的紅外光和紫外光。鐳射的顏色非常單純,而且只向著一個方向發光,亮度極高。

  第二,鐳射的方向性好。在發射方向的空間內光能量高度集中,所以鐳射的亮度比普通光的亮度高千萬倍,甚至億萬倍。而且,由於鐳射可以控制,使光能量不僅在空間上高度集中,同時在時間上也高度集中,因而可以在一瞬間產生出巨大的光熱,成為無堅不摧的強大光束。平時,我們見到的燈光,都是向四面八方發光,就好像電影院散場後,大家前前後後地向著四面八方以不同步伐走出來。開啟室內的電燈,整個房間都照亮了。又如,開啟手電筒,在發出的部位,直徑不過3~5釐米,待射到幾米之外後,就擴充套件成一個很大的光圈。這說明,光在傳播中發散了。

  然而,鐳射卻不同,它是大量原子由於受激輻射所產生的發光行為。鐳射在傳播中始終像一條筆直的細線,發散的角度極小,一束鐳射射到38萬千米外的月球上,光圈的直徑充其量只有2千米左右。就好比電影院散場後,大家排著隊朝著一個方向,邁著相同大小的步伐,隨著“一、二、一”的口令,整整齊齊地前進。

  第三,鐳射亮度最高。太陽是人類共有的自然光源,整個世界沐浴在明亮的陽光之下。太陽表面的亮度比蠟燭大30萬倍,比白熾燈大幾百倍。鐳射的出現,更是光源亮度上的一次驚人的飛躍

  一臺普通的鐳射器的輸出亮度,比太陽表面的亮度大10億倍。從地球照到月亮上在反射回來也不成問題。可見鐳射是當今世界上高亮度的光源。

  第四,鐳射還可以具有很大的能量,用它可以容易地在鋼板上做標記,或切割、鏤空。在工業生產中,利用鐳射高亮度特點已成功地進行了鐳射打孔、切割和焊接。在醫學上、利用鐳射的高能量可使剝離視網膜凝結和進行外科手術。在測繪方面,可以進行地球到月球之間距離的測量和衛星大地測量。在軍事領域,鐳射能量提高,可以製成摧毀敵機和導彈的光武器。

  三工有各型別號的鐳射裝置,可滿足各類非金屬賀卡、皮革、服裝面料雕花、切割、鏤空或切割,石材鐳射影雕,木製品雕刻或切割;各類材質表面的標記。

  鐳射的介紹

  鐳射是20世紀以來,繼原子能、計算機、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眀,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和“奇異的鐳射”。它的亮度約為太陽光的100億倍。

  鐳射的理論基礎起源於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916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術理論‘光與物質相互作用’。這一理論是說在組成物質的原子中,有不同數量的粒子***電子***分佈在不同的能級上,在高能級上的粒子受到某種光子的激發,會從高能級跳到***躍遷***到低能級上,這時將會輻射出與激發它的光相同性質的光,而且在某種狀態下,能出現一個弱光激發出一個強光的現象。這就叫做“受激輻射的光放大”,簡稱鐳射。

  1958年,美國科學家肖洛***Schawlow***和湯斯***Townes***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現象:當他們將氖光燈泡所發射的光照在一種稀土晶體上時,晶體的分子會發出鮮豔的、始終會聚在一起的強光。根據這一現象,他們提出了"鐳射原理",即物質在受到與其分子固有振盪頻率相同的能量激發時,都會產生這種不發散的強光--鐳射。他們為此發表了重要論文,並獲得196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0年5月15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實驗室的科學家梅曼宣佈獲得了波長為0.6943微米的鐳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鐳射,梅曼因而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鐳射引入實用領域的科學家。

  1960年7月7日,梅曼宣佈世界上第一臺鐳射器由誕生,梅曼的方案是,利用一個高強閃光燈管,來激發紅寶石。由於紅寶石其實在物理上只是一種摻有鉻原子的剛玉,所以當紅寶石受到刺激時,就會發出一種紅光。在一塊表面鍍上反光鏡的紅寶石的表面鑽一個孔,使紅光可以從這個孔溢位,從而產生一條相當集中的纖細紅色光柱,當它射向某一點時,可使其達到比太陽表面還高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