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基本知識
破壞性地震會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危害和損失,那麼你對抗震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地震是群災之首
破壞性地震會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危害和損失,尤其是強烈的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災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數達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經濟損失每次達幾十億美元。據聯合國統計,本世紀以來,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數達260萬,佔全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死亡總和的58%。從某種意義 上說,地震是群災之首。
大地震如果發生在渺無人煙的地方是不會造成傷害的,如果發生在城市或農村的活,就會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築物與重要工程也會遭至"破壞並危及人員的生命安全,給人們造成嚴重災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幾十秒鐘的時間內,將一座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變成了廢墟,傷亡側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以上,救災花了6億多元,重建用了50億元,而且在這之後長時間內,造成全國人民的恐震心理。1995年1月17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
二、為什麼我國地震災害特別嚴重
我國地震災害頻度高,強度大,成災率高,這是造成地震災害特別嚴重的原因。同時,我國民眾防災意識不高,同一震級的地震,造成傷亡的人數可多達數倍。另外,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抗震效能較差。建國頭20年中,多數建築物和工程未考慮抗震設防,加之城市生命線管線縱橫交錯,埋設不合理,有的材料強度不夠,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國多數城鎮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潛在著很大的隱患。廣大農村多屬土、石結構建築,抗震能力更差。據估計,地震若發生在我國工業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區,8級左右或7級左右以及5、6級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百億元、數十億元和數億元人民幣。
三、地震預報的現狀
地震預報特別是短臨地震預報,是當今世界科學的一大難題,是現代高科技領域的前沿課題。今天,人們對地震預報成功的期望遠比實際的預報水平高得多。我國的地震預報自1966年邢臺地震開始,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經過地震科學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同幾個發達國家一樣,處在世界領先地位。許多預報成果,已在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確定、國上的規劃和經濟建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對地震的中短期預報,目前仍處於對某些型別的地震,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預報,而對大多數複雜的地震尚無法作出準確的預報。這就是當今地震預報的現狀。
地震發生在數千米乃至數十千米以下的地殼中,目前人類最大鑽探深度也僅在12千米以內,無法直接探測震源深處的情況,只能通過在地殼表層佈設一些地球物理場、地球化學場、地球形變場等觀測手段,間接推測或反演地殼內部變化。由於地表觀測,難免混雜著氣候、水文、人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噪聲",干擾了微弱的來自地球內部的寶貴資訊。同時,7級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僅發生十幾次,且大多發生在沒有前兆觀測臺網的海溝或人煙稀少的地區,使人們失去更多的實踐機會;強烈的地震在同一區域重複發生的週期在百年或數百年以上,使人們從事地震預報的實踐機會變得很少,認識與總結規律性就變得很困難。再者,地震短臨預報,會在短時間內引起民眾和社會的強烈反響,因此,釋出地震預報是十分敏感的社會問題,也是十分複雜的科學問題,進而增加地震預報的難度。
鑑於上述情況,我國目前對地震預報研究仍處在經驗性的探索階段。
我國的地震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地震預報研究方面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長期預報有相當可信度;同時,對以10年左右為時間尺度的地震大形勢的估計有一定準確性;對幾 個月至幾年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中期地震預報的準確性佔30一40%;對幾小時以至幾個月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三要素還難以作出準確的預報,僅對某些型別的地震,如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動有規律地發生,臨震前微觀和巨集觀前兆異常大量出現,才能作出不同程度的短臨預報;對震後趨勢的預報我國具有比較高的可信度,並在一些多地震國家的地震現場實踐,得到有關國家的稱讚。
總之,目前我國的長中期預報水平稍高些而短臨預報水平較低。可以相信,隨著地震科學和各有關科學領域研究的深入和現代技術的進步,地震預報的準確度將不斷提高,人類最終會攻克地震短臨預報的難關。
四、減輕地震災害的途徑
當前,人類還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也遠未達到準確預報地震的水平。但是,人類也不能在地震災害面前無所作為,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我國關?quot;預防為主、走綜合防禦的道路"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走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應急、地震救災與重建的綜合防禦道路,達到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
***一***地震監測預報
準確地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做好地震短臨預報,是減輕地震災害最經濟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學家所孜孜以求和奮鬥的目標。如l975年發生在海城7.3級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準確的短臨預報,使震區能及時地進行地震應急措施,及時地疏導群眾撤離房屋,從而減少幾萬人的傷亡和40多億元的經濟損失。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頒佈的《釋出地震預報的規定》,明確規定地震預報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適時向社會發布,同時上報國務院。已釋出地震中期預報的地區,無論已經發布或尚未釋出短期或臨震預報,如果發現明顯臨震異常,情況緊急,當地市、縣人民政府可以釋出48小時之內的臨震警報,井同時向上級報告,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對外發布地震預報,無論任何部門和個人也無權以任何形式承擔和釋出涉及他國的地震預報。從非正規途徑得到的地震預報訊息都是違反上述規定的,是誤傳或謠傳,切忌盲目信謠傳謠,或輕易採取不必要的行動。
***二***震災預防
震災預防包括防震減災立法,制定預案,建築物的抗震設防與加固,社會保險,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全面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增強全社會的抗震防震能力。
地震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主要是由於建築物和工程設施的破壞、倒塌,以及伴生次生的災害而引起的。保證各類建築物具有相應的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關鍵之一。首先要在對地區和建設場地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基礎上,搞好國土開發規劃和重要工程的建設,使城鎮和工程建設避開易造成地震災害的不利地段,選擇安全有利的場地,並明確規定重大專案等工程的抗震設防標準;其次要使新建工程和建築物依據抗震設防標準進行抗震設計和設防,尤其是重大工程和核電站、水庫堤壩、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生命線工程更應如此。同時,還要做好震害預測工作,對沒有達到抗震要求,而又要長期使用的建築物,應採取加固措施。城鎮生命線網路可以維護城市的正常功能,也可以讓一座城市遭受滅頂之災,絕不能馬虎。
1994年國務院提出了我國未來10年的防震減災目標:"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具備抗禦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抗震設防和加固是抗禦地震災害的有效措施,儘量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達到減輕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三***地震應急反應
震災搶險的實踐表明,有無地震應急預案,其後果大不一樣。如唐山7.8級地震前沒有應急預案和救災計劃,當地政府無力指揮這樣巨大災害的救災工作,而通訊網路的摧毀使災區與外界失去聯絡達6小時之久,緊急出動的數萬名解放軍指戰員又被橋斷墩毀的灤河阻隔住,使災區失去了最寶貴的搶險時間,大大加劇了災民的傷亡:相反,1992年10月20日甘肅省天祝-景泰發生6.2級地震,由於震前有應急預案,並組織過演習,震後5分鐘指揮人員就到達崗位,迅速帶領各路人員、物資等開赴災區。當省慰問團工作組開到震區時,傷員已得到救治,災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國務院1995年172號令,釋出了《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使我國地震應急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保證了防震減災的順利進行。目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正在完善當地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有了預案,不論發生什麼突發性災害,都心中有底,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從而為搶險救災贏得寶貴時間,減少傷亡和損失。
***四***地震救災與重建
恢復重建工作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辦法,在恢復生產的基礎上,制定規劃,組織實施,有計劃、有步驟、保質保量地搞好重建家園的工作。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