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雕是什麼呢

  鷹的體型在鳥類來說是算比較大的,但是在鳥類中雕的體型也是最大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雕,希望你們喜歡。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雕:阿根廷巨鷹

  阿根廷巨鷹站立身高超過2米,體重可達到70公斤左右,是目前人類已知當中世界上最大的鷹。

  阿根廷巨鷹***Argentavis***體重可達70公斤,翼展最大可達7米,身長8米,足有一架現代“塞斯納”152輕型飛機那麼大。新的模型顯示,600萬年前,它們在阿根廷上空滑翔而非拍著兩個巨翅飛行。科學家總結說,飛離地面和降落對阿根廷巨鷹而言可能是很大的挑戰,但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阿根廷巨鷹被認為是諸如鸛、兀鷲等現代大型猛禽的祖先。通過對其化石研究,表明阿根廷巨鷹明顯具有適於飛行的生理特徵。不過,揭開阿根廷巨鷹翱翔天空細節之謎卻是困難重重。

  由於體型龐大,阿根廷巨鷹可能沒有天敵。所以它們應該繁殖緩慢,大概每2年一次,每次產1-2個蛋,每個蛋重量超過1公斤,雛鳥需要約16個月才能獨立,而完全成熟則需要十多年。阿根廷巨鷹可能能活50到100年。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雕:食猿雕

  也稱作菲律賓雕。體型大,喙和爪均強健,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於脛部長度,腿部羽毛一直覆蓋接近至腳爪。雌鳥顯著大於雄鳥。

  其主要獵物是各種樹棲動物,如貓猴、蝙蝠、蛇類、蜥蜴、犀鳥、靈貓、獼猴及野兔等,在村莊附近,它們還經常捕殺狗、豬等家畜,在啄食猴子時十分凶殘,所以有“食猴鷹”之稱。僅存不到500對,主要集中分佈於棉蘭老島的雨林中,是菲律賓的國鳥。

  菲律賓雕體長91釐米,翼展200-250釐米,體重6500克,壽命30年。體態強健,具有短而側扁的巨大鉤嘴,臉部黑色,上半身羽色為深褐色,下半身為淺黃或與白色相間,頭部後面簇立許多長達9釐米的矛狀或柳葉狀冠羽,色黃有斑點。當其發怒的時候,這些冠羽都高高地呈半圓形聳立起來。眼睛灰藍色,鉤嘴灰黑色,喉嚨處有白色條紋,大腿覆蓋羽毛。特別長的尾巴上有黑色條紋。幼鳥和成鳥外觀類似,但是背部和翼羽有大量白色的羽毛飾邊,有稍微的鱗片形狀。

  食猿雕被科學家發現已經有100多年了。1894年,英國一名博物學家在菲律賓薩馬島的熱帶叢林中進行考察時,第一次發現了這種性情凶猛、喜歡捕食猴子的鳥類,並且採到了它的標本,經過一番仔細的研究,將其命名為食猿雕。但是由於砍伐森林和偷獵等原因,這種珍貴的動物卻一直沒有擺脫逐漸走向滅絕的命運。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猛禽之擁有最完美的顏值:角雕

  角雕***學名:Harpia harpyja***,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鷹,是新熱帶界的一種鷹。它們最初是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所描述,並命名為Vultur harpyja。後來被編入自立的角雕屬中。角雕的學名來自希臘神話中人面鷹身的怪物,並且是巴拿馬的國鳥。

  角雕是肉食性的,會主動捕獲獵物。其獵物主要有棲於樹上的哺乳動物,如吼猴、長鼻浣熊及樹懶,它們也會攻擊其他鳥類,如金剛鸚鵡。它們的爪極度強壯,可以壓住獵物,施加的壓力達4.1帕斯卡。它們也可以抓起超過其體重四分之三的物件。

  角雕會在高樹上以樹枝築巢,很多時都會在南美洲最高的爪哇木棉上築巢。由於砍伐爪哇木棉在南美洲代表了惡運,所以幫助了儲存它們的棲息地。每次會生兩隻蛋,蛋呈白色。每2-3年才會養大一隻雛雕。當第一隻蛋孵化後,角雕就會忽略第二隻蛋,第二隻蛋便不會孵化。雛雕出生後6個月就會換羽,但父母仍會照顧它多6-10個月。若對其巢造成騷擾或威脅它們的雛雕,它們會變得很攻擊性。

  角雕受到砍伐及獵殺所威脅,在大部份地方,都只能短暫的見到它們。如在巴西,它們已從大西洋森林中消失,只有在偏遠的亞馬遜盆地出沒。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角雕列為近危,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則指它們已接近滅絕的邊緣。遊隼基金會指它們是依賴保護的物種,需要飼養放生及保護棲息地等保育工作。

  雕的主要分佈範圍

  雕作為大型的肉食類猛禽,分佈範圍極廣,種群較多,主要雕類有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鷹鵰、草原雕、烏雕、白腹山雕、小雕、棕腹隼雕、林雕、白腹海雕、漁雕、短趾雕、蛇雕。雕是大型猛禽,體型粗壯,翅及尾羽長而寬闊,扇翅較慢,常在近山區的高空盤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大型哺乳動物幼畜等,也嗜食鼠類。而在中國常見的種類有金雕和烏雕。

  金雕俗稱潔白雕,體較大,全身為黑褐色,體色為雕類與鷹類中最發黑的一種。成鳥頭頸部金黃色。幼鳥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飛羽的基部為白色,成長後白色部分消失。飛翔時翼長而寬,尾端稍圓形。在中國也有分佈的白尾海雕與虎頭海雕的幼鳥,全身也為褐色,與金雕很相似,但尾形為楔形,是與金雕相區別的重要標誌。棲於山地,常高踞山崖巔頂或飛翔於高空中。性凶猛,喜食野兔、雉、鶉以至大形哺乳動物幼麝等。巢營於高山懸巖上或峭壁的樹上,遷徙時在中國東北常能見到。

  烏雕俗稱皁雕或花雕,體形比蒼鷹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雕及白肩雕長。幼鳥翼的復羽先端有淡色斑。翼下初級飛羽基部也有淡色斑。常棲於沼澤、河川、水邊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鳥類、鷗、鴉以及鼠類,也常食動物屍體。終年留居中國東北和長江下游一帶,冬時常見於福建、廣東等。

  如果按照中文名字中帶有"雕"字的猛禽來看,美洲的哈佩角雕是最重、也可能是最大的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