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花陳皮茶功效和作用
白扁豆花 ,陳皮,兩個不相干的東西,你知道它們在一起的時候,也會發生一定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扁豆花陳皮的作用和功效,希望你們喜歡。
白扁豆花陳皮的作用和功效
什麼是痰溼呢?痰溼又是怎麼來的呢?正常情況下,食物和水進入人體後,都會經過脾胃的運化,變成津液等精微物質運化到全身。如果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運化吸收,就變成了中醫上常說的“水溼”。當然,吃進體內的食物和水能否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精微,關鍵在於脾胃的功能是否強健,因為是脾胃是後天之本,並且“主運化水溼”。如果脾胃出現疲軟的現象,水谷進入人體後不能轉化成對人體有用的精微,而是轉化為病理產物——水溼。中醫認為,“溼聚為水,積水成飲,飲凝成痰”,水溼積聚過多就會變成飲,飲聚集久了,慢慢會變化成痰。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是產生痰的源頭,因為脾出現虛弱,水谷精微無法得到及時的運化,才滯留下來,凝結成痰。脾主升清,它要將精微物質上輸給肺,當脾虛生了痰之後,這些痰也會隨著精微物質一起上輸到肺中。當肺中的痰越積越多,我們就會感覺到,並且本能地通過咳嗽的方式將痰吐出來。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脾胃虛弱的話,痰會接二連三地產生,哪怕你一直在吐痰,終究也無法將所有的痰吐乾淨。打個比方,上游的水不乾淨,下游就沒有乾淨的水喝。
這些痰和還未來得及凝結成痰的水溼聚在一起,便是痰溼。痰溼在體內一起都不規矩,它會隨著氣到處流竄。痰溼停留在肝臟,便會形成脂肪肝。滯留於腰間,就是將軍肚、水桶腰。泛溢於肌膚、肌肉,肌肉中被水液充滿,面部、四肢也會浮腫、臃腫。所以痰溼嚴重的人,往往看上去十分肥胖。此外,痰溼流竄還容易引起月經不調、白帶增多、腰痛、頭痛、頸椎病等,所以,中醫上有一句話叫,“百病皆由痰作祟”。
如何來化解體內的痰溼呢?既然脾是生痰之源,那就得從脾著手了。古代打仗時,人們講究先控制對方的糧草。官渡之戰中,曹操兵力並不敵袁紹,但曹操一把火下去,將袁紹放在烏巢的糧草悉數燒光,來了個釜底抽薪,最終以少勝多,令袁紹大敗而歸。而我們從脾上著手,就好比是從糧草上打主意,從源頭上斷絕敵人的糧草,糧草不足,敵人就沒有精力作戰了。
如何來健脾呢?給大家介紹一款健脾的花茶——白扁豆花陳皮茶。去中藥店購買適量的扁豆花、陳皮和白茯苓。如果自家種有白扁豆,可以在扁豆花開時,取未完全開放的扁豆花晒乾也可以。將扁豆花、陳皮和茯苓一起打成粉末,每天用勺子舀取10克左右的粉末,放入茶杯中,然後倒入開水沖泡,燜上5分鐘,代茶飲用,以沖淡為度。
白扁豆花入脾、胃、大腸經,是百花中少有的健脾良藥。《四川中藥志》上就有“白扁豆花,和胃健脾,清熱除溼。消暑熱神昏,溼滯中焦,下痢膿血,夏日腹瀉及赤白帶下。”的記載。
說到陳皮,大家應該不會太陌生。在冬季,南方的許多農家都會自己動手做地瓜幹,這地瓜幹中就放了許多陳皮,咬上一口,橘香四溢,甘甜可口。許多人在熬湯或做菜時,也喜歡放上幾片陳皮,不僅能解油膩、去腥味,還能讓湯水更甘甜清新,可以使色、香、味別具一格。廣東人喜歡煲湯、喝湯,是全國聞名的,陳皮在廣東人的飲食中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煲湯還是燜肉,都少不了陳皮,所以民間有言:“廣東有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
陳皮,顧名思義,就是存放時間較長的果皮,多是柑橘皮,其中,冬季出產的柑橘皮最為優質。柑橘皮經過長時期的晾晒後,成為幹品,便是陳皮,放置時間越長,效用越好。
別看這小小陳皮其貌不揚,除了飲食上的多用,它還能入藥,其藥用功效也是非同小可。《本草綱目》上說,“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溼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龠,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二經,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作用。適用於消化不良、胃部脹滿、咳嗽痰多等症狀。因此陳皮在調理脾胃或在配製中成藥時被廣泛應用,古方“二陳湯”和“陳皮半夏湯”中的主要成分便是陳皮,是理氣和中、燥溼化痰的良藥。
不只是中醫這麼認為,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陳皮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道內的積滯之氣,增進食慾,同時還能使體內的痰液更容易咳出。
秋冬季節,老年人容易出現咳喘、多痰的現象,此時,不妨用陳皮泡水服用,或是多喝陳皮煲的湯,對於化痰止咳有很好的效果。
古代醫學家認為:“陳皮辛能散,苦能燥能瀉,溫能補能和。為脾肺氣分之藥,調中快膈,導滯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臟,理氣燥溼,能統治百病。陳久者良,鮮者不堪用。”新鮮橘皮和陳皮雖然是同是橘子皮,但兩者性質大為不同,功效也迥異。陳皮的作用是理氣化痰、健脾燥溼,而新鮮橘皮的作用是疏肝破氣、消積化滯,它主要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痛、乳房疼痛以及食積氣滯所導致的胃脘脹痛等症。所以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花茶中的最後一個成分,便是白茯苓了。白茯苓的養生功效,古已有證。它是慈禧太后的養生珍品,據《清宮醫案》記載,慈禧太后十分喜歡吃茯苓餅,認為它味美爽口,易於消化,而且有很好的祛病延年的作用。慈禧太后除了喜歡吃茯苓餅外,日常的保健藥方中,也大多用到了白茯苓這味藥材。
白茯苓是健脾養胃的良藥,中醫認為它有健脾和胃、利水滲溼、寧心安神之功用,其健脾之功效尤為突出。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功能的正常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身體強弱狀況。白茯苓有健脾的作用,脾胃強壯了,人體自然能長壽,所以慈禧將白茯苓作為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食物,是十分明智的。痰溼體質是因為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溼,造成聚飲生痰,服用白茯苓可以健脾又能利水滲溼,從而幫助化解水溼,消除痰飲。而且白茯苓“補而無礙胃之虞,利而無傷津之憂”,可以長期食用。
這道花茶,去溼化痰的效果非常好,只是茶中的陳皮偏於溫燥,所以氣虛、燥咳及陰虛體質者不宜多食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的患者在食用前最好先諮詢一下醫生,以免因陳皮影響藥效的發揮。
當然,脾胃虛弱並非是無來由的,多是由於過度食用膏粱厚味、肥膩濃厚之物所造成的,所以想要保護好脾胃,最好少吃這類食物。
白扁豆花的功能主治功效
1.血崩不止。用白扁豆花焙乾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炒米煮湯加鹽少許送下。
2.洩痢。用白扁豆花焙***正開放者***,擇取潔淨的,勿以水洗,只以滾水燙過後,即和豬脊肉一條、蔥一根、胡椒七粒,加醬汁一起拌勻,將燙花的水和麵,包成小餛飩,炙熟食下。 扁豆為豆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其花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及碳水化合物等,是較為理想的美容佳品,並可治療婦女月經過多和帶下。於每年7-8月間採集未完全開放的白扁豆花,晒乾備用。
①《本草圖經》:主女子赤白下,幹末,米飲和服。
②《綱目》:焙研服,治崩帶;作餛飩食,治洩痢;擂水飲,解中一切藥毒。
功同扁豆。
③《嶺南採藥錄》;敷跌打傷,去瘀生新,消腫散青黑。
④《四川中藥志》:和胃健脾,清熱除溼。
治暑熱神昏,溼滯中焦,下痢膿血,夏口腹瀉及赤白帶下。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
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一切洩痢:白扁豆花正開者,擇淨勿洗,以滾湯瀹過,和小豬脊肉一條,蔥一根,胡椒七粒,醬汁拌勻,就以瀹豆花汁和麵包作小餛飩,炙熟食之。
***《必用食治方》***
②治婦人白崩:白扁豆花***紫者勿用***焙乾為末,炒米煮飲入燒鹽,空心服。
白扁豆花的適用人群
適宜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更溏瀉、白帶過多、暑溼吐瀉、胸悶腹脹症狀的患者食用。
【治療病症】治暑熱神昏,溼滯中焦,下痢膿血,夏口腹瀉及赤白帶下。
【禁忌】 無不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服用方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 外用:搗敷。
【適宜搭配】荷蘭豆 蒜泥 香蔥
【臨床運用】治療細菌性痢疾乾白扁豆花100克,製成100%煎液。
口服劑量按每次每公斤體重0.5~1毫升計算,每6小時1次,7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