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知識問答

  強烈的地震災害以其突發性給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生存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毀滅性的破壞,那麼你對地震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希望大家喜歡!

  ***一***

  1、什麼是地震?

  答:廣義地說,地震是地球表層的震動;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可分為三類:

  天然地震 指自然界發生的地震現象;

  人工地震 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

  脈動 由於大氣活動、海浪衝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

  層的經常性微動。

  狹義而言,人們平時所說的地震是指能夠形成災害的天然地震。

  2、天然地震有幾種型別?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

  構造地震 由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約佔全球地震數的90%以上,破壞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響範圍一般較小,發生得也較少,約佔全球地震數的7%。

  陷落地震 由於地層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當地下巖洞或礦山採空區支撐不住頂部的壓力時,就會塌陷引起地震。這類地震更少,大約不到全球地震數的3%,引起

  的破壞也較小。

  3、構造地震是怎樣發生的?

  答:通常,我們所說的地震是指構造地震。它是怎樣發生的呢?這就要從地球的內部構造說起。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約為6370千米的多層球體,最外層的地殼相當薄,平均厚度約為33千米,它與地幔***厚約2900千米***的最上層共同形成了厚約100千米的岩石圈。

  在構造力的作用下,當岩石圈某處岩層發生突然破裂、錯動時,便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在瞬間急劇釋放出來,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該處向四面八方傳播出

  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動,便造成地震。

  4、什麼叫震源? 什麼叫震中,它是怎樣確定的?

  答:地球內部直接產生破裂的地方稱為震源,它是一個區域,但研究地震時常把它看成一個點。地面上正對著震源的那一點稱為震中,它實際上也是一個區域。

  根據地震儀記錄測定的震中稱為微觀震中,用經緯度表示;根據地震巨集觀調查所確定的震中稱為巨集觀震中,它是極震區***震中附近破壞最嚴重的地區***的幾何中心,也用經緯度表示。由於方法不同,巨集觀震中與微觀震中往往並不重合。1900年以前沒有儀器記錄時,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壞範圍而確定的巨集觀震中。

  5、什麼叫震源深度?

  答:從震源到地面的距離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內的地震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超過300千米的地震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為60~300千米的地震為中源地震。同樣強度的地震,震源越淺,所造成的影響或破壞越重。我國絕大多數地震為淺源地震。

  6、地震按震級大小可分為幾類?

  答: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劃分大致如下:

  弱震 震級小於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 震級大於或等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 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屬於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 震級大於或等於6級,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其中震級大於或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7、什麼是地震烈度,它與震級有什麼不同?

  答: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響和破壞程度的一把“尺子”,簡稱烈度。烈度與震級不同。震級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與地震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而烈度則反映的是地震的後果,一次地震後不同地點烈度不同。打個比方,震級好比一盞燈泡的瓦數,烈度好比某一點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僅與燈泡的功率有關,而且與距離的遠近有關。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而烈度則各地不同。

  一般而言,震中地區烈度最高,隨著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漸減小。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Ⅺ度;受唐山地震影響,天津市區烈度為Ⅷ度,北京市多數地區烈度為Ⅵ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8、什麼是烈度分佈圖?什麼是烈度異常區?

  答:烈度分佈圖又叫做等震線圖。震後調查結束後,將各烈度評定點的結果標示在適當比例尺的地圖上,然後由高到低把烈度相同點的外包線***即等震線***勾畫出來,便構成地震烈度分佈圖。

  震中區的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唐山、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都達到Ⅺ度。一般而言,震中地區烈度最高,隨著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漸減小。但是也存在區域性地區的烈度高於或低於周邊烈度的現象,如果這種烈度異常點連片出現,則可劃分出一個區域性的烈度異常區。

  造成烈度異常的原因往往是場地條件:軟弱場地易加重震害,形成高烈度異常區;堅硬場地則可減小震害,形成低烈度異常區。這就是地震破壞程度並非隨震中距的加大而一致減小的原因。

  9、震源深度對震中烈度有影響嗎?

  答:震源深度對地震的破壞程度影響很大。同樣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淺,造成的破壞越重。據統計,當震源深度從20千米減小到10千米,或從10千米減小到5千米時,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這常常是有些地震震級並不太高,但破壞較嚴重的原因之一。

  10、什麼是地震帶,世界上有幾個主要地震帶?

  答: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佈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佈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 分佈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這裡是全球分佈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

  歐亞地震帶 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佈比較零散。

  海嶺地震帶 分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地區***海底山脈***。

  11、我國為什麼是多地震的國家?

  答:我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有些地區本身就是這兩個地震帶的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擠壓作用,我國地質構造複雜,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地震活動的範圍廣、強度大、頻率高。在全球大陸地區的大地震中,約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發生在我國。自1900年至20世紀末,我國已發生4¾級以上地震3800餘次;其中,6~6、9級地震460餘次,7~7、9級地震99次, 8級以上地震9次。

  12、我國地震主要分佈在哪些地方?

  答: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佈在5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5個地區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雲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福建等地。

  13、什麼是主震-餘震型地震?

  答:主震-餘震型地震的特點是:主震非常突出,餘震十分豐富;最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佔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級和最大餘震相差0、7~2、4級。

  有時,主震發生前先有一些前震出現,這種主震-餘震型地震也叫前震-主震-餘震型地震。例如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7、3級地震前,自2月1日起即突然出現小震活動,且其頻度和強度都不斷升高,於2月4日上午出現兩次有感地震;主震於當日18時36分發生。

  14、我國地震災害為什麼嚴重?

  答:地震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本身並不是災害,但當它達到一定強度,發生在有人類生存的空間,且人們對它沒有足夠的抵禦能力時,便可造成災害。地震越強,人口越密,抗禦能力越低,災害越重。

  我國恰恰在以上三方面都十分不利。首先,我國地震頻繁,強度大,而且絕大多數是發生在大陸地區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隻有十幾至幾十千米。其次,我國許多人口稠密地區,如臺灣、福建、四川、雲南等,都處於地震的多發地區,約有一半城市處於地震多發區或強震波及區,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十分慘重。第三,我國經濟不夠發達,廣大農村和相當一部分城鎮,建築物質量不高,抗震效能差,抗禦地震的能力低。

  所以,我國地震災害十分嚴重。20世紀內,我國已有50多萬人死於地震,約佔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數的一半。

  15、什麼是地震的直接災害?

  答:地震直接災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現象,如地震斷層錯動,大範圍地面傾斜、升降和變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動等所造成的直接後果。包括:

  ——建築物和構築物的破壞或倒塌;

  ——地面破壞,如地裂縫、地基沉陷、噴水冒砂等;

  ——山體等自然物的破壞,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水體的振盪,如海嘯、湖震等;

  ——其他如地光燒傷人畜等。

  以上破壞是造成震後人員傷亡、生命線工程毀壞、社會經濟受損等災害後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16、什麼是地震的次生災害?

  答:地震災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狀態或社會正常秩序從而導致的災害,稱為地震次生災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災、水災,有毒容器破壞後毒氣、毒液或放射性物質等洩漏造成的災害等。

  地震後還會引發種種社會性災害,如瘟疫與饑荒。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還帶來新的繼發性災害,如通訊事故、計算機事故等。這些災害是否發生或災害大小,往往與社會條件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

  17、地震火災是怎樣引起的?

  答:地震火災多是因房屋倒塌後火源失控引起的。由於震後消防系統受損,社會秩序混亂,火勢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釀成大災。例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關東地震發生在中午人們做飯之時,加之城內民居多為木質構造,震後立即引燃大火;而震裂的煤氣管道和油庫開裂溢位大量燃油,更助長了火勢蔓延;由於消防設施癱瘓,大火竟燃燒了數天之久,燒燬房屋44萬多座,造成10多萬人死於地震火災。

  18、地震水災是怎樣造成的?

  答:地震引起水庫、江湖決堤,或是由於山體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體溢位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災。例如,1786年6月1日,我國四川省康定南發生7½級地震,大渡河沿岸出現大規模山崩,引起河流壅塞,形成堰塞湖;斷流10日後,河道潰決,高數十丈的洪水洶湧而下,造成嚴重水患。

  19、震後疫病為什麼容易流行?

  答:強烈地震發生後,災區水源、供水系統等遭到破壞或受到汙染,災區生活環境嚴重惡化,故極易造成疫病流行。社會條件的優劣與災後疫病是否流行,關係極為密切。例如,1556年1月23日中國陝西省華縣發生8級地震,史載,死亡人數“奏報有名者”達83萬之眾;實則直接死於地震的只有十數萬人,其餘70餘萬人均死於瘟疫和饑荒。而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震後瘟疫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發生時正值炎熱的夏季,但卻創造了“大災之後無大疫”的人間奇蹟,次年春季流行傳染病發病率比常年還低。

  20、什麼是地震預報?

  答:地震預報是針對破壞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前作出預報,使人們可以防備。

  地震預報三要素 地震預報要指出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震級,這就是地震預報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預報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地震預報按時間尺度可作如下劃分:

  長期預報 是指對未來10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的預報。

  中期預報 是指對未來一二年內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的地域和強度的預報。

  短期預報 是指對3個月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

  臨震預報 是指對10日內將要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的預報。

  21、地震能預報嗎?

  答:地震預報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在國內外都處於探索階段,大約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開始進行研究。我國地震預報的全面研究起步於1966年河北邢臺地震,經過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進展,曾經不同程度地預報過一些破壞性地震。

  但是實踐表明,目前所觀測到的各種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現象,都呈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作出的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主要是經驗性的。

  當前我國地震預報的水平和現狀是:

  ——對地震前兆現象有所瞭解,但遠遠沒有達到規律性的認識;

  ——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某些型別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預報;

  ——對中長期預報有一定的認識,但短臨預報成功率還很低。

  22、你知道地震預報應當由誰釋出嗎?

  答:面向社會發布地震預報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

  為了加強對地震預報的管理,規範釋出地震預報的行為,1998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了《地震預報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具體規定主要是:

  全國性的地震長期預報和地震中期預報,由國務院釋出。

  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地震長期預報、地震中期預報、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釋出。

  已經發布地震短期預報的地區,如果發現明顯臨震異常,在緊急情況下,當地市、縣人民政府可以釋出48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並同時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機構和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

  北京市的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負責地震工作的機構,組織召開地震震情會商會,提出地震預報意見,經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組織評審後,報國務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釋出。

  23、什麼是地震謠傳?

  答:有時,會有一些關於地震的“訊息”在社會上流傳,它們並非是政府公開發布的地震預報意見,而是地震謠傳。

  強烈地震災害造成人們對地震的恐懼,加之對地震知識和相關法規不夠了解,人們便容易偏聽偏信一些無根據的、所謂的“地震訊息”,這是地震謠傳得以存在的土壤。產生地震謠傳的具體原因有:

  ①把一些自然現象,如由於氣候返暖果樹二次開花,春季大地復甦解凍而引起的翻砂、冒水等現象,誤認為是地震異常。

  ②地震部門正常的業務活動,如野外觀測、地震考察、對某種前兆異常的落實、地震會商、抗震會議、防震減災宣傳等,引起的猜疑。

  ③來自海外蠱惑人心的宣傳,或別有用心的造謠。

  ④受封建迷信思想的矇蔽而上當受騙。

  24、什麼是地震前兆?

  答:地震前自然界出現的可能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的各種徵兆稱作地震前兆。大體有兩類:

  微觀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覺察,須用儀器才能測量到的震前變化。例如,地面的變形,地球的磁場、重力場的變化,地下水化學成分的變化,小地震的活動等。

  巨集觀前兆 人的感官能覺察到的地震前兆。它們大多在臨近地震發生時出現。如井水的升降、變渾,動物行為反常,地聲、地光等。

  觀測微觀前兆是科學家的工作;而發現臨近地震前的巨集觀前兆,則既要靠科學家,也要靠廣大群眾。由於巨集觀前兆往往在臨近地震發生時出現,因此,瞭解它的特點,學會識別它們,對防震減災有重要作用。

  25、地震微觀前兆是怎樣觀測的?

  答:觀測小地震的活動要使用地震儀;觀測其他地震微觀前兆則須使用前兆觀測儀器,其種類很多。如觀測和記錄地殼形變的儀器有傾斜儀、自記水管儀、伸縮儀、水準儀、鐳射測距儀等;觀測和記錄地磁場變化的有磁變儀、核旋儀、地磁經緯儀等。觀測地電、地應力、重力、水氡、水位、水質成分及其他微觀前兆現象,也都有相應的儀器。

下一頁更多有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