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的桌上型電腦

  對於喜歡PC的朋友,都知道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最大的差距就是便攜的方便性,而現在臺式機卻做的越來越好,同時也越來越小,讓我們看看吧。

  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曾佔據了整個房間,而今最小的計算機能立在5分硬幣的邊緣。這個體積僅1立方毫米的M^3 ***Michigan Micro Mote***是世界上最小的獨立計算機。

  十多年來,密歇根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全體教員和學生一直在研究M^3。隨著物聯網越來越大,這個密歇根團隊得以讓計算機越變越小。

  加州山景城計算機歷史博物館的資深策展人Dag Spicer說:“物聯網描繪了一個日常用品***比如烤麵包機、洗衣機和門把手***均具有智慧的世界。未來有一天,所有這些物品均能通過它們體內的積體電路進行網上交流。”

  別看M^3體積小,它能拍照、讀取溫度並記錄壓力讀數。研究人員希望能將這一微型計算機應用到醫療甚至是工業上。由於體積小,M^3能夠被注射到體內,對人體進行心電圖檢查,並讀取人體的血壓和體溫。石油工業也能將M^3注射到油井中,幫助檢測油井中剩下的油量。

  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還可將M^3用來追蹤物體。人們可以買一些M^3,將這些微型計算機貼上到他們的鑰匙、錢包及其它不願遺失的物品上。人們可使用一種中央系統來給他們的物品定位,不過範圍僅限於他們的家裡。

  在科技行業追求物聯網的當下,尺寸和能量決定了一切。為了儘可能將這些微型計算機變得不引人注目,科學家們必須找到一種能將計算機電池按比例縮小的方法。

  密歇根大學電氣工程和電腦科學教授David Blaauw說:“人們沒意識到計算機很大一部分體積均被電池佔據。因此減少能量供應,我們就能減小電池體積和整個計算機的體積。”

  由於沒有位置放鍵盤、滑鼠或顯示器,研究人員不得不另找一種方法來與這種微型計算機溝通。M^3的程式設計和充電均通過光來進行。研究人員通過高頻率閃光將資訊傳送到計算機中,一旦M^3開始加工這些資料,它就能通過傳統電波將資訊傳送到中央電腦內。

  研究人員正準備將M^3投入生產,他們甚至希望能創造出更小的計算機,這種計算機將被命名為智慧微塵。

  密歇根大學電氣工程和電腦科學教授Dennis Sylvester說:“沒道理不繼續進行研發。繼續下去,我們就能將微型計算機送入細胞內。這樣我們就能將科幻小說變為現實。”

  計算機是什麼?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儲存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式執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資料的現代化智慧電子裝置。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充套件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範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資訊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使用者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網際網路、通訊、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使用者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臺,聯網計算機臺數由原來的2.9萬臺上升至5940萬臺。網際網路使用者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網際網路有6.7 億移動使用者,其中手機上網使用者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