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

中國古時候水路貿易往來密切,那麼中國有人工運河嗎?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大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途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4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其部分河段依舊具有通航功能。多次遊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中國重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幹線。南北大量物資的運輸交換,有助於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由於年久失修,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公里,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公里,主要分佈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3省。

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中國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工業生產很發達。在兗州、濟寧、棗莊、滕縣、豐縣、沛縣、徐州、邳州及兩淮等有大中型煤礦,連線上海、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杭州等工業城市。為了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沿線的魯、蘇、浙3省對大運河各段進行了整治、擴建和渠化,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了青春,成為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運河沿線的主要港口有濟寧、徐州、邳州、淮陰、淮安、寶應、高郵、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吳江和杭州等。

濟寧段***山東濟寧—江蘇徐州藺家壩***:全長約130多公里,主航道將由6級航道標準提高到3級標準,底寬由目前的16米拓寬到50米,水深達到3米。屆時,千噸級船舶可由長江直達濟寧,年通過能力將達到2500萬噸,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抵得上新建一條“京滬鐵路”。

江蘇境內的京杭大運河:全長628公里。對蘇北、蘇南運河進行了整治擴建。擴建了京杭運河上的諫壁、解臺兩座2線船閘和淮陰、淮安、宿遷3座3線船閘,消除了京杭運河江蘇段的“瓶頸”制約,實現了京杭運河蘇南、蘇北全線暢通,為江蘇及華東地區提供了一條南北水上快速交通大動脈。

蘇北運河***徐州藺家壩—淮陰—揚州六圩口***:全長404公里,縱跨徐州、邳州、宿遷、淮陰、揚州等11個縣市,溝通了微山湖、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等水系,是京杭運河上運輸最繁忙的河段。基本建成2級航道,成為京杭運河上等級最高的航道,常年可行駛2000噸級的船舶。目前有蘇、魯、滬、浙、湘、豫等十多個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年貨運量可達3億多噸。徐州段最大通過量已達5500萬噸船舶噸位,其中貨物通過量達3500萬噸。

蘇南運河***鎮江諫壁—常州—南潯***:全長224公里,貫穿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常州、鎮江、無錫、蘇州等縣市,溝通了長江、太湖水系,與上海、浙江等周邊地區的省際河流相連。目前有蘇、魯、皖、滬、湘、鄂、川等13個省市的船舶在該段運河上航行。航道全部達到4級標準,可通航500噸級船隊,目前,年貨運量已超過1億噸,超過江蘇境內長江航道的運量,相當於滬寧鐵路單線貨運量的3倍。航行船舶的密度超過了德國的萊茵河,是京杭運河上運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剛建成的諫壁船閘日均船舶通過量已達10萬噸以上。

浙江段***南潯—杭州***:全長120多公里,溝通了太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分為東、中、西3條路線,一般以東線代表運河的位置,河道狹窄、彎曲,終年可通機動船舶。目前可通行300噸級的船舶。將京杭大運河拓伸至浙江省東部的寧波港,將為中國內河集裝箱運輸發展乃至內河航運的繁榮帶來契機。規劃中的杭甬運河長240餘公里。位於杭州灣南岸,縱貫錢塘江、曹娥江、甬江水系,全線按4級--5級航道標準設計,年通過能力將達4000萬噸。使其成為國家北煤南運的黃金水道,南水北調的大動脈,還極大改善和推動了沿河的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對確保農業的穩產高產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證作用,綜合利用效益明顯。

基本情況: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3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中,大運河為中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顯示了中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資訊。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