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氣囊知識

  安全氣囊系統的故障診斷安全氣囊系統屬於微機控制的電控系統,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安全氣囊的工作原理

  典型的氣囊系統包括二個組成部分:探測碰撞點火裝置***或稱感測器***,氣體發生器的氣囊***或稱氣袋***。當感測器開關啟動後,控制線路即開始處於工作 狀態,並藉著偵測迴路來判斷是否真有碰撞發生。如果訊號是同時來自兩個傳 感器的話才會使安全氣囊開始作用。由於汽車的發電機及蓄電池通常都處於車 頭易受損的部位,因此,安全氣囊的控制系統皆具有自備的電源以確保作用的 發揮。在判定施放安全氣囊的條件正確之後,控制迴路便會將電流送至點火 器,藉著瞬時快速加熱,將內含的氮化鈉推進劑點燃。在近乎爆炸的化學反應 快速發生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無害的以氮氣為主的氣體,將氣囊充氣至飽滿的 狀態,並藉著強大的衝擊力,氣囊能夠衝開方向盤上的蓋而完全展開,以保護 駕駛者頭部不受傷害。同時在推進劑點燃的過程之中,點火器總成中的金屬網 罩可冷卻快速膨脹的氣體,隨即氣囊可由設計好的小排氣口排氣,以發揮逐漸 緩衝功能,並避免在車身仍繼續移動時阻礙碰撞後的視線

  安全效能。1953年8月18日,J.W.HETRICK取得了第一個美國安全氣囊的專利權,但是直至1984年汽車碰撞安全標準***FMVSS208***在美國經多次被廢除後又重新被認可並開始實施。從此以後,安全帶、安全氣囊、安全的車身結構等在技術上取得了不斷突破。隨著CMVDR294碰撞安全法規在中國開始實施,國內消費者對汽車被動安全效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技術構成:汽車安全

  技術的進步使人們更能體驗到行車的樂趣。最初的安全帶是由瑞典人發明的。安全氣囊的出現要晚一些,它是由摺疊好的氣囊***安裝在方向盤上***、充氣器、點火器、氮氣固態粒子和相應的線束連線而成的,其中,檢測碰撞強度的加速度感測器整合在安全氣囊控制器內。

  工作過程:當碰撞發生時,控制器根據感測器發出的加速度訊號,識別和判斷碰撞的強度,當碰撞強度達到設計條件時,引爆氣囊的感測器迅速觸動點火器引爆氮氣固態粒子,形成迅速膨脹的氣袋,以緩衝前排乘客所遭受的衝擊力度,主要保護其頭部不受傷害。當然不必緊張,感測器會自動計算所受到碰撞的強烈程度,不會因駕駛員操作不當、汽車遇到小的障礙或較輕的碰撞而導致氣囊錯誤起爆。

  開啟原則:輕微的碰撞不會開啟安全氣囊。

  一般說來,只有在車輛正面一定角度範圍內才是開啟安全氣囊的有效碰撞範圍,後碰、側碰、翻轉都不會引發安全氣囊開啟。如:桑塔納2000升級版在車身正面左右各30度以內受到重創時才會開啟安全氣囊。

  安全氣囊開啟的必要條件:

  A、車速一般在50公里/小時以上,但關鍵因素是碰撞發生時的加速度***在國家鑑定試驗中,碰撞瞬時的加速度約為-40g;

  B、正面行駛;

  C、碰撞物體:剛性牆壁或障礙物;

  D、開啟時間:在碰撞發生後的幾十毫秒內。

  E、碰撞物體的剛性:車輛以50公里時速撞向牆壁和撞向沙堆的效果截然不同,因此50公里/小時只是相對速度,只有當實際碰撞滿足條件時,安全氣囊才會自動開啟。 需要強調的是,繫好安全帶是安全氣囊發揮保護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

  安全氣囊主要由感測器、微處理器、氣體發生器和氣囊等部件組成。感測器和微處理器用以判斷撞車程度,傳遞及傳送訊號;氣體發生器根據訊號指示產生點火動作,點燃固態燃料併產生氣體向氣囊充氣,使氣囊迅速膨脹,氣囊容量約在***50-90***L。同時氣囊設有安全閥,當充氣過量或囊內壓力超過一定值時會自動洩放部分氣體,避免將乘客擠壓受傷。安全氣囊所用的氣體多是氮氣或一氧化碳。

  安全氣囊系統稱為SRS,相對於安全帶,安全氣囊只是一個輔助保護裝置。安全氣囊是用帶橡膠襯裡的特種織物尼龍製成,工作時用無害的氦氣填充。此係統由一個感測器啟用,該感測器用於監視碰撞中汽車速度減小的程度。在碰撞發生的早期,安全氣囊開始充氣,安全充氣大約需要0.03秒。安全氣囊可以非常快的速度充氣十分重要,這能確保當乘客的身體被安全帶束縛不動而頭部仍然向前行進時,安全氣囊能及時到位。在頭部碰到安全氣囊時,安全氣囊通過氣囊表面的氣孔開始排氣。氣體的排出有一定的速率,確保讓人的身體部位緩慢地減速。由於安全氣囊彈開充氣的速度可高達320公里/小時,碰撞時如果人的乘坐姿勢不正確,將給人帶來嚴重的傷害。

  如果前排裝備了安全氣囊,不要讓6歲或140CM以下的兒童坐在前座,更不要將嬰兒座椅安置在前乘客座。

  安全最為重要 現場爆破的安全氣囊是VOLVOS80的雙段式前安全氣囊,分為兩段啟用式,能夠根據碰撞強度設定氣囊的充氣壓力,更加人性化地保護駕駛者的人身安全。嚴重碰撞時,氣囊迅速充氣,壓力最大;非嚴重碰撞時,氣囊先充70%的氣體,經過0.1秒的間隔後再充30%的氣體,從而來減小充氣壓力,讓人的頭部與氣囊更柔和地接觸。

  VOLVOS80轎車配備有22個安全氣囊,有前部先進的雙段式安全氣囊,安裝在前乘客座上的保護乘客胸部的SIPS防側撞氣囊,還有保護側面乘客頭部的IC氣簾等。

  瑞典VOLVO轎車以安全高質聞名於世,1959年VOLVO的工程師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至今已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在正面撞車時,安全帶是最重要的安全設施,但實際上在嚴重碰撞中它也只能避免頭部受重傷。因為儘管有安全帶,但在發生嚴重碰撞時人的上身還是會由於巨大的慣性而往前衝。所以安全帶只有與氣囊配合起來,才能使乘客在重大事故中得到最好的保護。

  化學原理:汽車的安全氣囊內有疊氮化鈉***NaN3***或硝酸銨***NH4NO3***等物質。當汽車在高速行駛中受到猛烈撞擊時,這些物質會迅速發生分解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充滿氣囊。

  [疊氮化鈉分解產生氮氣和固態鈉;硝酸銨分解產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和水蒸氣 安全氣囊的作用 :全氣囊是現代轎車上引人注目的高技術裝置。安裝了安全氣囊裝置的轎車方向盤,平常與普通方向盤沒有什麼區別,但一旦車前端發生了強烈的碰撞,安全氣囊就會瞬間從方向盤內“蹦”出來,墊在方向盤與駕駛者之間,防止駕駛者的頭部和胸部撞擊到方向盤或儀表板等硬物上。安全氣囊研究表明,有氣囊裝置的轎車發生正面撞車,駕駛者的死亡率,大轎車降低了30%,中型轎車降低11%,小型轎車降低14%。

  安全氣囊主要由感測器、微處理器、氣體發生器和氣囊等部件組成。感測器和微處理器用以判斷撞車程度,傳遞及傳送訊號;氣體發生器根據訊號指示產生點火動作,點燃固態燃料併產生氣體向氣囊充氣,使氣囊迅速膨脹,氣囊容量約在***50-90***L。同時氣囊設有安全閥,當充氣過量或囊內壓力超過一定值時會自動洩放部分氣體,避免將乘客擠壓受傷。安全氣囊所用的氣體多是氮氣或一氧化碳。

  在被動安全方面,除了駕駛員側有安全氣囊外,有些轎車前排也安裝了乘客用的安全氣囊***即雙安全氣囊規格***,乘客用的與駕車者用的相似,只是氣囊的體積要大些,所需的氣體也多一些而已。206全系車均配有正面雙安全氣囊,面世以來,已經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另外,有些轎車還在座位側面靠門一側安裝了側面安全氣囊

  在汽車發生撞車並達到一定的撞擊強度的瞬時,控制電路對感測器發出的訊號迅速作出響應,引燃氣體發生器,利用熱空氣的急劇膨脹原理,使氣囊袋在撞車後的極短時間內迅速充脹,及時地在司乘人員的前方生成一個氣墊,從而減緩撞擊力,使人的頭部和胸部得到一定的保護。

  發生正面嚴重撞車事故時,安全氣囊系統可對前排乘員的頭部及胸部提供附加保護,但安全氣囊系統僅是汽車被動安全系統中的一部份,決不能取代座椅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