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避颱風災害需要注意的事項

  颱風大多數發生在南、北緯度的5°~20°,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突遇颱風時,速往小屋或洞穴躲避,若無此種場所時即選擇沒有土崩或洪水襲擊危險的安全之處,如高地、岩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較安全的避難場所。必須繼續前進時,也要彎下身體且不可貿然淋雨,受潮的衣服會奪走體溫,造成體力失衡。遇強風時,儘量趴在地面往林木叢生處逃生,不可躲在枯樹下。

  ●颱風到來時,經常伴隨著雷雨。為防止雷擊,要迅速切斷各類電器的電源。關緊門窗,以免被強風吹開,檢查並縛緊容易被風吹到的物件,如窗戶等。如遇玻璃鬆動或有裂縫,請在玻璃上貼上膠條,以免吹碎後,碎片四散。不要在玻璃門、玻璃窗附近逗留。

  ●颱風、大風過後,若有玻璃破損,請及時更換。颱風、大風可能造成停水停電等現象,要及時做好日常生活的準備工作。

  ●關緊門窗少出門。颱風來臨之際,狂風大作,暴雨如注。家庭對此應提前做好防範措施,比如關緊門窗防雨,搬移窗臺或陽臺上的花盆以防砸落等等。同時,颱風來臨時,容易發生一些大型廣告牌掉落、樹木被颳倒、電線杆倒地的事情……因此,市民在臺風來臨時最好不要出門,以防發生被砸、被壓、觸電等不測。

  颱風結構

  颱風是一個強大而具破壞力的氣旋性漩渦,發展成熟的颱風,其底層按輻合氣流速度大小分為三個區域:①外圈,又稱為大風區。自颱風邊緣到渦旋區外緣,半徑約200~300km,其主要特點是風速向中心急增,風力可達6級以上;②中圈,又稱渦旋區。從大風區邊緣到颱風眼壁,半徑約在100km,是颱風中對流和風、雨最強烈區域,破壞力最大;③內圈,又稱颱風眼區。半徑約5~30km。多呈圓形,風速迅速減小或靜風。

  颱風內各種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水平分佈可以分為外層區***包括外雲帶和內雲帶***、雲牆區和颱風眼區三個區域;鉛直方向可以分為低空流入層***大約在1公里以下***、高空流出層***大致在10公里以上***和中間上升氣流層***1公里到10公里附近***三個層次***圖1颱風結構示意圖***。在臺風外圍的低層,有數支同颱風區等壓線的螺旋狀氣流捲入颱風區,輻合上升,促使對流雲系發展,形成颱風外層區的外雲帶和內雲帶;相應雲系有數條螺旋狀雨帶。捲入氣流越向颱風內部旋進,切向風速也越來越大,在離颱風中心的一定距離處,氣流不再旋進,於是大量的潮溼空氣被迫強烈上升,形成環繞中心的高聳雲牆,組成雲牆的積雨雲頂可高達19公里,這就是雲牆區。

  颱風中最大風速發生在雲牆的內側,最大暴雨發生在雲牆區,所以雲牆區是最容易形成災害的狂風暴雨區。當雲牆區的上升氣流到達高空後,由於氣壓梯度的減弱,大量空氣被迫外拋,形成流出層,而小部分空氣向內流入颱風中心並下沉,造成晴朗的颱風中心,即颱風眼區。颱風眼半徑約在10~70公里之間,平均約25公里。雲牆區的潛熱釋放增溫和颱風眼區的下沉增溫,使颱風成為一個暖心的低壓系統。

  颱風在低層主要是流向低壓的流入氣流。由於角動量平衡,在內區可產生很強的風速,在高層是反氣旋的流出氣流。上下層環流之間通過強上升運動聯絡起來,這是颱風環流的主要特徵。颱風中最暖的溫度是由下沉運動造成的,它出現在眼壁內邊緣以內,這裡有最強的下沉運動。在臺風低層最大風速半徑處,輻合最強,最大風速值半徑的大小隨高度變化甚小,並處於眼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