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禮儀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職場活動中有時候可能會和外國人打交道,這時候就需要注意涉外禮儀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涉外禮儀需要注意的事項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涉外禮儀需要注意的事項:外事交際禮節

  中東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穆斯林都視未放血的動物為禁品,禁食豬肉、狗肉、貓肉,一般也禁食魚肉、馬肉、驢肉。多數的阿拉伯人不喜歡吃海蔘、螃蟹等食物,也不食無鱗魚。接待來訪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別要注意冷盆中不要出現豬肉,和他們不吃的其它一些食物。古蘭經規定,穆斯林在正式場合嚴禁飲用含酒精的一切飲料,但在公開場合各國對酒的忌諱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國家在餐桌上可以擺酒杯,酒杯裡可以放礦泉水、桔子汁等飲料代替酒。有的國家自己不喝,但其他人飲用他不反感。但有的國家要求桌子上只能擺水杯,不能出現酒杯。有的不喝烈性酒,有的連啤酒也不能喝。這些對酒的忌諱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接待不同國家的客人時要具體瞭解清楚。對完全不喝酒的人,如果有講話是不能祝酒的。

  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每年有齋月,齋月是按回歷推算的。在齋月裡日落之後、日出之前不能吃喝,所以來訪、出訪時都要儘量避開這個時期。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聖城麥加方向祈禱5次,就是說有晨禮、有響禮、有脯禮每天3點到5點、有昏禮、宵禮。他們穆斯林都自帶小地毯,到了鐘點就朝麥加方向做禮拜。碰到這種情況應給予理解,不要新鮮好奇,看熱鬧、或笑話人家,要注意避開他們朝拜的方向。伊斯蘭國家規定星期五為休息日,一般要到清真寺做禮拜,如果正好碰到星期五要注意人家的這個習俗。注意安排時間讓人做禮拜。進入清真寺前要脫鞋,在參觀清真寺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穿破損的襪子。

  穆斯林一般都認為左手是髒的,忌諱用左手給人傳遞物品,特別是食物。在穆斯林家裡做客,主人有時用右手抓一些肉、米飯分給大家,這時不要拒絕、不能表現出為難的樣子,不願意接受。接受主人遞茶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認為用雙手接比較文明,但在穆斯林國家你要注意不要雙手接,要用右手接。給穆斯林遞東西時,千萬注意不要上左手。有些伊斯蘭國家,如伊朗、沙特,婦女外出時必須要穿恰兜,這是一種能將頭部及全身罩住的黑色長袍。現在象一些年輕的姑娘不太喜歡穿這種東西,因為它不方便,她們就穿man tong,這是一種類似風雨衣的寬鬆袍子。對於外國婦女雖然不強制一定要穿恰兜或man tong,但一定要戴黑色頭巾,這個頭巾一般都為黑色、白色、咖啡色,把整個頭髮要包起來。如果穿連衣裙,必須要長袖的,不能穿緊身的,不能露出線條,而且要穿素色的。穿裙子的話,要穿深色的長筒襪,如果是淺色的,不能是透明的。另外女士不能與男士握手,如果說一時忘了把手伸出來了,那麼就勢把手變成致意的一種姿勢。

  信仰印度教的國家比如印度、尼泊爾等國一些風俗習慣。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牛為神,牛在大街小巷上走行,人車輛一定要避讓。在印度、尼泊爾很多人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諱用牛皮製成的皮鞋、皮帶。在尼泊爾黃牛被視為國獸,頸後帶駝峰的牛被視為神牛,受到尼泊爾人、特別是印度教徒的尊重。尼泊爾的法律規定,神牛和母黃牛受到法律保護,一律不得宰殺。一位印度的專家解釋了印度教禁牛的由來,他說:“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種出的糧食養育了人類,牛就象人類的母親一樣,所以我們非常敬牛。”

  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裡如緬甸、泰國等東南亞一帶,人們非常敬重僧侶。僧侶乘車、坐船,人們都要起立、讓位。家家戶戶都要奉齋,黎明時準備好飯菜,等待僧侶的光臨。男子一生至少要剃度一次,當過和尚才算成人,連王儲也不例外。僧侶和虔誠的佛教徒一般是素食者。另外他們非常注重頭部,忌諱別人提著物品從頭上掠過。長輩在座,晚輩不能高於他們的頭部。所以經常看到他們把姿勢壓得很低。小孩子頭部也不能隨便撫摸,有些中國人喜歡摸小孩的頭部,這是犯忌諱的。他們認為除了佛和僧長、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頭,算是祝福,別人摸了就不吉利會生病的。泰國人還比較忌諱蹺二郎腿,把腳底衝著他人,睡覺時頭不能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著死亡。

  各國對數字還有一些忌諱,比如日本人忌諱4字,因為4字與死的讀音相似,意味著倒黴和不幸。在日常生活中禮品不送4件,劇場不用4號。

  同一個手勢、動作,在不同的國家裡表示不同的意義,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國這表示OK,但在巴西,這是不文明的手勢。在中國,我們對某一件事、某一個人表示讚賞,我們會蹺起大拇指,真棒!但是在伊朗,這個手勢,這個動作是對人的一種侮辱,不能隨便使用,你想讚賞伊朗人不能抻大拇指。在我國一般搖頭表示不贊同,但在尼泊爾正相反,搖頭表示很高興、很贊同,他一晃腦袋你就知道他很高興。世界是很大的,風俗習慣是繁多的,要想同他們打交道,就要了解他們。我們中國人要對各國的風俗習慣有所瞭解,這樣才能很好地同他們打交道。

  涉外禮儀需要注意的事項:女士優先

  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並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竭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這並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親一樣尊重女性。

  所謂“女士優先”,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一條重要的禮儀原則,它主要適用於成年的異性進行社交活動之時。“女士優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實際行動,去尊重婦女,照顧婦女,體諒婦女,關心婦女,保護婦女,並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竭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倘若因為男士的不慎,而使婦女陷於尷尬、困難的處境,便意味著男士的失職。

  “女士優先”原則還要求,在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方面,男士們對所有的婦女都一視同仁。

  涉外禮儀需要注意的事項:儀表和舉止

  英國作家韓素音曾經稱讚周是十分富有魅力的領導人。基辛格也稱周恩來是“難能可貴地既具有敏銳的機智又具有個人的魅力”。周之所以具有這種吸引千百萬人的“魅力”,當然首先是由於他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思想和才華,以及他對於自己的人民和國際社會所做的傑出的貢獻。而他的風度、氣質,以至於他的儀表和言談舉止,也無不給世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見過周的人都知道,周在對外活動的場合,彬彬有禮;他雙目炯炯有神,儀表堂堂正正。他風度翩翩,英俊過人。在有各國使節參加的社交場合,他總要到使節們的席上去,同他們一一碰杯致意。當他舉懷時,總是目視對方,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當他邁著剛勁的步伐向你走來同你緊緊握手的時候,總會使你感到一般親切友好的暖流湧入心間。

  周的氣質、風度、儀表和舉止,繼承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優秀傳統,是我國人民在國際舞臺上當之無愧的傑出代表。

  人們在公共場合的儀表體態、言談舉止,常常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和修養。特別是當你作為國家、政府、政黨、團體、企業的代表進行對外活動的時候,在這方面給人的印象,往往成為相互間進一步瞭解和交往的重要依據。作為個人,可以有各自的風格,但是在國際禮儀活動和社會、社交場合,就應當講究必要的禮節,規範自己的行為。

  總的說來,人們在對外活動的場合,應當穩重自持,尊重對方,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表現出中國人民應有的氣質和風度。狂妄自大、舉止輕浮,反而是會被人譏笑為淺薄無知、缺乏教養;卑躬屈膝,唯唯諾諾,常常招人鄙視,不足以代表我們應有的人格、國格。不修邊幅、懶懶散散,顯示精神萎靡頹唐。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可見,講究清潔衛生,已不僅是個人生活中的“瑣事”,而是一個人文明習慣和文化素質的表現。在社交場合,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談,打噴嚏,或者用手指去摳鼻孔、掏耳朵、剔牙,都是極不禮貌的。個人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自備手紙或手絹,以應不時之需。

  患有帶傳染性的疾病,如感冒,就還想勉強參加對外活動。有的人把傷風感冒視為“小病”,認為帶病工作是一種積極的表現。殊不知在歐洲有時感冒要奪去不少人的生命,被人視為疾病之一。

  有一次,一個友好國家外交部的官員,因為急事臨時約見我駐該國使館的外交官。見面時,在進入正題前,他首先向我方人員表示歉意,因為他急急忙忙,沒有刮臉,滿臉胡茬,是對客人的一種不尊敬。在社交場合,頭髮應當梳理整齊,不要滿頭皮屑。指甲應修剪整潔。男人應把臉刮乾淨。女士如穿短袖衣服,不要露出腋毛。汗毛如透出絲襪,應剃乾淨。衣服應當乾淨、熨平,不要內長外短。內衣、外衣的領子和袖口都要乾淨。皮鞋應當擦光潔。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立時,身子不要歪靠一旁,不要半坐在桌子上或椅背上。坐時,腿不搖晃,不蹺二郎腿;女士要兩腿併攏。不要半躺在坐椅沙發上。走路時,腳步要輕。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要慌張奔跑。不要在別人正在交談時,從中間穿越而過。在劇場電影院,如必須從別人的座位前穿越時,則必須說聲“對不起”,側身而過。

  在相互交談時,聲音的大小,以能使談話對方聽得清楚為合適。不要放開嗓門大聲喧譁,更不要高聲談笑旁若無人。說話時,手勢不要太多太大。不要用手指或刀叉筷子指著對方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