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海嘯是很多人都害怕的自然災害,所以大多數的人都會想了解海嘯的一些知識。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海嘯的形成原因

  海嘯是海下地震、山崩或者火山噴發引發的一系列巨大海浪。巨型流星撞擊海洋也能引發海嘯,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曾發現小行星撞擊痕跡的科學家表示,35億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引發的大海嘯曾經吞噬整個地球,除了最高的山脈外,巨浪淹沒了地球上的一切。受大海嘯影響,大陸海岸線發生鉅變,陸地上的幾乎所有生物都走向毀滅。

  如果擁有足夠能量,地震能夠導致海底發生位移,進而引發大量海水的突然移動,製造海嘯災難。海嘯的英文單詞“Tsunami”源於日語,在日本,海嘯實際上非常普遍。最近幾個世紀,死於海嘯的日本人多達數千名。海嘯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海浪,而是一系列海浪,也被稱之為“波列”。在海嘯災難中,最初的海浪並不一定最具有破壞性。值得一提的是,海嘯並不是潮汐。

  海嘯波的長度可達到60英里***約合100公里***,最長相隔時間可達到一小時。海嘯能夠在不損失大部分能量情況下席捲整個海洋。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向非洲方向推進了3000英里***約合5000公里***,抵達非洲時的能量也足以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科學家表示太平洋西北地區曾於1700年發生9級大地震,強震引發的海嘯導致可怕洪水,給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造成巨大破壞。

  海嘯來臨時逃生方法

  1、如果收到海嘯警報,沒有感覺到震動也需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通過收音機或電視等掌握資訊,在沒有解除海嘯警報之前,勿靠近海岸。不要去看海嘯—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險來臨時就會無法逃脫。

  2、如果海嘯警報響起時你正在學校上課,應聽從老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的指示行動。

  3、如果你在海灘或靠近大海的地方感覺到地震,要立刻轉移到高處,千萬別等到海嘯警報拉響了才行動。

  4、一旦落入水中,儘可能尋找可用於救生的漂浮物,儘可能地保留身體的能量,沉著冷靜,等待救援。

  5、礁石和某些地形能減緩海嘯衝擊力,但無論怎樣,巨浪對沿海居民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在聽到海嘯警報後遠離低窪地區是最好的求生方法。

  6、當你感覺大地發生顫抖時,遠離海濱,登上高處,不要去看海嘯——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很近,危險來臨時就會無法逃脫,除非海嘯規模不大。

  7、認真學習海嘯形成和徵兆的相關知識,並教給你的親朋好友。切記,因為這是救命的知識!

  8、如果海嘯警報響起時你在家,請召集所有家庭成員一起撤離到安全區域,同時聽從當地救災部門的指示。

  9、海嘯來臨前同樣不要待在同大海相鄰的江河附近。近海地震引發的海嘯往往在警報響起前襲來。外海海底地震引發的海嘯讓人有足夠的時間撤離到高處,而人類有震感的近海地震往往只留給人們幾分鐘時間疏散。

  10、海岸線附近有不少堅固的高層飯店,如果海嘯到來時來不及轉移到高地,可以暫時到這些建築的高層躲避。

  海嘯逃生方法

  1.地震海嘯發生的最早訊號是地面強烈震動,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正好有利於人們預防。如果你感覺到較強的震動,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準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2.如果發現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都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岸邊。

  3.海嘯前海水異常退去時往往會把魚蝦等許多海生動物留在淺灘,場面蔚為壯觀。此時千萬不要前去撿魚或看熱鬧,應當迅速離開海岸,向內陸高處轉移。

  4.發生海嘯時,航行在海上的船隻不可以回港或靠岸,應該馬上駛向深海區,深海區相對於海岸更為安全。

  5.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急救包,裡面應該有足夠72小時用的藥物、飲用水和其他必需品。這一點適用於海嘯、地震和一切突發災害。

  海嘯安全知識

  地震是海嘯最明顯的前兆。如果你感覺到較強的震動,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作好防海嘯的準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

  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千米遠的地方。不過,由於海嘯的能量傳播要作用於水,一個波與另一個波之間有一個距離,這個距離,就為那些有相關知識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