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葉子為什麼發黃如何解決

  很多植物在養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葉子發黃的問題,其實導致葉子發黃的原因一般都和根部有關係,月季花葉子發黃是常見現象,怎麼辦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月季花葉子發黃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月季花葉子發黃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澆水不足

  【原因】月季缺水的黃與水多的黃不一樣,缺水之黃為葉梢或邊緣發枯、發乾,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生長比較正常。

  【辦法】注意澆水時澆足、澆透即可。

  強光直射

  【原因】強烈陽光直射到一些喜陰的花卉上易引起花卉葉梢、葉緣發枯,葉片朝陽部分出現黃斑。

  【辦法】移到陰處即可。

  缺少光照

  【原因】月季長時間置廕庇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

  【辦法】補充光照即可。

  施肥過多

  【原因】月季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的花卉發黃,表現在新葉頂尖出現幹褐色,一般葉面肥厚而無光澤且凹凸不舒展、老葉片焦黃脫落。

  【辦法】應立即停止施肥,嚴重的用大量清洗沖洗部分肥料。

  施肥不足

  【原因】月季施肥不足導致嫩葉顏色變淡,呈黃或淡綠色,而老葉比較正常或逐漸由綠轉黃。

  【辦法】檢查盆土,如有乾結現象應換土,平時薄肥勤施並適時澆一些礬水。

  病毒侵害

  【原因】根系、枝葉受到病毒的侵害造成的葉片不舒展並伴隨黃化、無生機的症狀。

  【辦法】噴施病毒克、克毒露等防治,也要注意養護管理,健壯的植株一般不會受到侵害。

  盆土問題

  【原因】盆土板結導致土壤透氣性不好,植物根部呼吸困難從而影響植物生長。

  【辦法】用竹籤在盆裡插十幾個洞,保證根部透氣。

  通風不暢【原因】月季喜空氣流通的環境,在通風不夠、空氣悶熱的環境下,也會使月季花葉片發黃長黃斑。

  【辦法】把月季花放到空氣流通、通風好的環境下養殖即可。

  月季葉枯病的防治方法

  危害症狀

  月季葉枯病常引起苗圃、盆栽月季的葉片乾枯脫落,病菌多從葉尖或葉緣侵入,初為黃色小點,以後迅速向內擴充套件為不規則形大斑,嚴重受害的全葉乾枯達2/3,病部褪綠黃化,褐色乾枯脫落,有時葉表生稀疏的黑色小點。

  發生規律

  葉枯病菌屬腔孢綱球殼孢目,葉面上生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淺褐色,頂端有孔口,初埋生於葉片組織內,後突破錶皮外露,內產生許多分生孢子進行侵染危害。以7~9月高溫、高溼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病葉,消滅越冬病原。若在發病期間及時摘除病葉,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擴充套件。

  2、藥劑防治:發病期間噴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多菌靈500倍液。

  月季和玫瑰的區別

  玫瑰和月季葉的區別

  玫瑰由7~9枚小葉組成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狀倒卵形,先端急尖或圓鈍,邊緣有鈍鋸齒,葉長2~5釐米,表面綠色,無毛,無光澤,葉脈凹陷而皺縮,背面稍有白粉及柔毛,葉柄有絨毛及刺,托葉為葉片長之半。月季的葉由3~5枚小葉組成羽狀複葉,小葉闊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有尖,邊緣有鋸齒,長2.5~6釐米,兩面都無毛,表面綠色,平展,光滑,無皺縮,有光澤,葉柄有刺或無刺,托葉為葉柄長的三分之一。

  玫瑰和月季莖的區別

  玫瑰莖直立叢生,嫩莖綠色,翌年變棕紅色,老莖灰褐色附有灰白粉狀物,莖基部有粗大皮刺和尖細而密集的小刺,三年生以上的莖基部粗大皮刺脫落,莖上均為粗大皮刺,枝條健壯,高約2米,密生針刺和剛毛,小枝則密生絨毛。月季莖直立,有的品種枝條較長似蔓生。嫩莖綠色,稍有紅暈,有的呈紫紅色,有刺或無刺,均無毛,皮刺鉤狀,分散而少,老枝灰褐色,皮刺脫落。

  玫瑰和月季果的區別

  玫瑰的果實扁球形,直徑2~2.5釐米,磚紅色,肉質,萼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8~9月。月季的果卵球形或梨形,直徑1~2釐米,紅色,萼片脫落,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玫瑰和月季根的區別

  玫瑰和月季的主根均不發育,支根和鬚根發達。玫瑰的橫走根能生根櫱,用以繁殖新株,月季不發生根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