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養生注意事項

  防暑立秋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白天仍舊熱浪襲人。這是因為立秋時,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立秋之時天氣仍很悶熱,防暑降溫仍將繼續。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立秋後養生方面的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1.風燥感冒是立秋第一大病

  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幹”,咽喉幹、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沒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現出乾燥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潤燥補水,就會加重感冒的病情。

  飲食方面重點放在滋陰潤燥上,多吃清脆爽口的果蔬,比如梨、藕、葡萄、荸薺。西瓜就別吃了,因為西瓜過於寒涼,立秋後食用,容易誘發腹瀉。

  除了水嫩嫩的果蔬,還有一樣乾果潤肺效果也很好,就是杏仁。《本草綱目》中列舉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排在第一的就是潤肺功能。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杏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預防風燥感冒。解燥潤肺效果好的是甜杏仁,可以當成加餐的零食吃,也可以將10克杏仁磨成粉,加點冰糖衝著喝。中醫認為冰糖具有潤肺、止咳、清痰、去火的作用。

  2.立秋遇三伏謹防“空調病”

  夏末秋初,季節相交,病毒肆虐。除了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人們還要防範立秋“空調病”。

  今年立秋巧遇三伏,天氣依然比較炎熱,許多家庭都開著空調,這時就比較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預防空調病,應注意以下方面內容:首先,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宜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溼的功能。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其次,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可以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最後,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常開空調,尤其要避免空調直吹並用衣物蓋好腹部。

  專家還提醒,紅眼病是立秋節氣的高發病。細菌感染時常發生,加上睡眠不夠,容易患紅眼病,因此一定要注意好個人衛生。

  此外,立秋溼度較小、浮塵較多,花草樹木開始了新一輪的新陳代謝。過敏源的增加,使具有過敏體質的人更容易出現過敏症,在此期間也應該注意避免接觸過敏源,加強鍛鍊。

  3.立秋養生應早臥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因此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以免身體受涼,傷風感冒。另外,在戶外活動後,要及時擦乾汗。

  4.收斂情緒多鍛煉出汗

  中醫認為,秋季是養肺氣的時候,一般認為肺為嬌髒,又怕冷又怕熱,那該如何去養呢?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俞傑表示,首先要從情緒上進行調養,中醫認為“秋三月”情緒應該稍微的收斂,要讓我們的神志安寧,情緒變得平靜一些,這樣有助於養肺氣。

  從鍛鍊方面,俞傑表示,前一段時間北京的溼度較大,體內積攢了許多,立秋之後天氣比較熱,有助於排出體內溼氣。建議大家在早晚天氣較涼爽的時候,多出去鍛鍊,把汗排透。這樣秋季就不容易得關節痛、骨痛等疾病。同時要注意,不要貪涼,從炎熱的室外不要立即進入空調房,太貪涼會將體內的汗憋住,這樣對身體很不利,很容易感冒。

  5.立秋進補少辛多酸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但雖然立秋宜進補,但也不能“亂補”。

  專家表示,立秋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儘量少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養肝。除此之外,還要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溼的食物,可使體內溼熱之邪從小便中排出,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礎***4A7.Cn***。

  6.補點維生素

  補充維生素B1、B2及菸鹼酸:天熱飲水量增加,出汗多,維生素B群容易流失。維生素B1負責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葡萄糖,葡萄糖提供腦部與神經系統運作所需的能量,少了它,體內的能量不足,人會無精打采。維生素B2也負責轉化熱能,它可以幫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釋放出能量。菸鹼酸又名維生素B3,和維生素B1、B2一起負責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如果缺乏菸鹼酸,人們就會焦慮、不安、易怒。

  補充維生素C:炎熱天氣,大量汗液的排出導致水溶性維生素迅速流失,特別是維生素C——夏秋時期需求會多於冬天,因此,當天熱感到疲乏時,應該補充維生素C,以緩解疲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