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霾是怎麼形成的霾的危害防護及治理

  霾也稱陰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而北京經常會出現霾,那麼是如何形成霾的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北京霾的形成原因,希望大家喜歡!

  北京的霾形成原因

  從泉州到深圳,又從深圳到北京,三地的氣象變化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分析,從中發現了北京霧霾的形成原因即是天氣、地氣、人氣、車氣編織而成的。

  天氣:北京的天氣常受到南北強氣流的擠,當熱空氣或冷空氣向其推進時,就會出現當地的自然反應,在冷空氣或熱空氣臨近的3到4天前的自然反應就出現了。北京的霧霾是與橫向氣流是直接關係的,北極的氣候變化與冷空氣下降是最容易引發自然反應。例如一條水路被堵死,就會引起另一方的水災一樣。

  地氣:從北京而言,這一帶的地氣很複雜,地面都是鬆鬆的砂質,而且又都是細細的粉砂,這些粉砂都是幾千年幾萬年來由西北方向刮過來的,由於時間久遠,粉砂的不斷累積,這裡就成了砂質帶,泥土沒有南方泥的粘性,只要一陣大風颳過,它們都會騰空而起。整個京津冀都是一個樣,從高空俯視,樹木顯得孤單,沒有一點南方大樹撐天的氣派和豪邁,在一歲一枯榮的季節裡總會有幹而瘦枯而焦的時候,這就使得這裡的地氣顯得乾燥。這裡馬路的綠化帶會長高,如果長期放任自由,從北方刮過來的粉砂落在綠化帶中會不知不覺使地勢增加厚度。乾燥的風會使洗過的衣服很快晾乾,相比之下,同樣洗過的衣服,在南方一夜之間是無法晾乾的,而在北京,晚上只要把洗過的衣服掛在視窗上,第二天清晨就晾乾了。

  人氣:北京給人的印象是樓高而多,一座高樓挨著一座高樓,國家各個機關團體都講氣派,誰都想高過誰。這裡雖然見不到高大的煙囪冒著濃煙,但是,高樓大廈裡有一股看不見的氣體從排汙口吐出,融入了公共的空中。

  車氣:車多而忙碌,每一條公路都有數排的車輛並排行駛,汽車尾氣呼呼地吐著白煙。地面雖然見不到燃燒物的焚燒,可是,溫室種養也會給這一帶增加熱氣。北京的人口密度已經超壓,高樓的人氣過大,人多車多、天乾物燥會促使霧霾的迅速產生,當北京的橫向氣流被北方的強氣流壓迫時,北京的車氣就會向上蒸發,不過,這種氣體也是有重量的,它們不會到達萬米高空,所以就形成霧霾在原地徘徊。

  天氣+地氣+人氣+車氣=霧霾是我在這次長途旅行中發現的,所謂的天氣既是兩股氣流交匯形成的,當一股冷空氣或一個區域的降雨時,都會壓迫另一股氣流,使異地受到影響,促進了異地的霧霾產生。所謂的地氣就是自然環境天乾物燥,當甲方的冷空氣或溼氣壓迫乙方氣流的時候,乙方的霧霾就容易生成。所謂的人氣既是人多排汙多,人氣旺與霧霾是分不開的,在外來天氣的影響下,在天乾物燥的地氣影響下,人氣就會造就了霧霾。所謂的車氣,指的就是車多,北京的路已經是車滿為患,所有的來往車輛同時吐著尾氣,在橫向氣流被堵死的情況下,汽車尾氣都一起朝著天空吐氣,由於向上的路還受到氣壓的影響,再也上不去了,於是汽車尾氣就在低空迴旋。

  北京霧霾的生成原因是受遠在千里之外冷空氣和降雨的影響,氣流受到壓迫導致了地氣和人氣的蒸發,這兩股氣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只得向天空排洩,於是就產生了霧霾。論據是:天氣+地氣+人氣+車氣=霧霾

  霧和霾的介紹

  霧和霾是自然界兩種天氣現象。

  但我國近二三十年中東部區域霾問題主要是由人為排放的大氣氣溶膠顯著增加所致。當今不論是霾還是霧,其背後都有人類活動的影響,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現象。

  霾是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見度小於 10 km 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當空氣中水汽較多時, 某些吸水性強的幹塵粒會吸水、長大,並最終活化成雲霧的凝結核,產生更多、更小的雲霧滴,使能見度進一步降低,低於1km時被定義為霧。

  能見度低於10km時,可能既有霾的影響,也可能有霧滴的影響。霾和霧在一天之中可以變換角色,甚至在同一區域內的不同地方,霧和霾也會有所側重。一般情況下,老百姓看到的我國區域效能見度低 10km的空氣普遍渾濁現象被稱為霧霾天氣。

  霾的危害

  1、影響身體健康。灰霾的組成成分非常複雜,包括數百種大氣顆粒物。其中有害人類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於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如礦物顆粒物、海鹽、硫酸鹽、硝酸鹽、有機氣溶膠粒子等,直徑小於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即粗顆粒物,直徑小於2、5微米的即常說的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可吸入肺***,它能直接進入並粘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由於灰霾中的大氣氣溶膠大部分均可被人體呼吸道吸入,尤其是亞微米粒子會分別沉積於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此外,由於太陽中的紫外線是人體合成維生素D的惟一途徑,紫外線輻射的減弱直接導致小兒佝僂病高發。另外,紫外線是自然界殺滅大氣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氣導致近地層紫外線的減弱,易使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傳染病增多。

  2、 影響心理健康。灰霾天氣容易讓人產生悲觀情緒,如不及時調節,很容易失控。

  3、影響交通安全。出現灰霾天氣時,室外能見度低,汙染持續,交通阻塞,事故頻發。

  4、影響區域氣候。使區域極端氣候事件頻繁,氣象災害連連。更令人擔憂的是,灰霾還加快了城市遭受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提前到來。光化學煙霧是一種淡藍色的煙霧,汽車尾氣和工廠廢氣裡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這些氣體在陽光和紫外線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光化學煙霧。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劑,如臭氧、醛類、酮等,毒性很大,對人體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嚴重時會使人出現呼吸困難、視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現象。

  霾的防護

  1、在中度霾天氣條件下:應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適度減少運動量與運動強度,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2、在重度霾天氣條件下:儘量避免戶外活動,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能見度低劣時更要注意交通安全。

  3、在霾天氣下普通市民應做到:老人孩子少出門,行車走路備加小心,鍛鍊身體有講究。老人孩子少出門:中等和重度霾天氣下,近地面空氣中積聚著大量有害人類健康的氣溶膠粒子,它能直接進入並粘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長期處於這種環境還會誘發肺癌。因此,抵抗力弱的老人兒童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易感人群應儘量少出門,或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時戴口罩防護身體。鍛鍊身體有講究:中等和重度霾天氣易對人體呼吸迴圈系統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氣質量較差,人們在進行鍛鍊時容易扭傷身體及誘發心梗、肺心病等。通常來說,若無冷空氣活動和雨雪、大風等天氣時,鍛鍊的時間最好選擇上午到傍晚前的空氣質量好,能見度高的時段進行,地點以樹多草多的地方為好,霾天氣時也應適度減少運動量與運動強度。

  4、應對霾的長期危害:長時間持續不斷的霧霾天氣不僅當下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還會造成長期的健康隱患。鍾南山提醒必須高度警惕霧霾的危害。他的初步結論是霧霾汙染會對人體呼吸系統、腦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產生威脅,特別是會導致肺癌,“再像這樣發展下去,腫瘤可能成幾何基數增加!現在要預測到未來會發生這種情況,及早採取措施。”但是環境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很多市民都開始注重飲食養生,從飲食上進行調節,最大程度降低健康隱患。

  5、工業口罩、醫用口罩對細顆粒物都有一定防護效果。目前,市面上出售

  的口罩有這麼幾類,一是普通的棉布、棉紗口罩,這類口罩能夠濾除花粉之類的大顆粒物,對於PM2、5這樣的細顆粒物沒有什麼防護作用;二是活性炭口罩,這種口罩添加了具有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層,但活性炭層只是增加了對異味的濾除作用,並不能增加對顆粒物的防護效果;三是工業用的防塵口罩,這類口罩對於細顆粒物的防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呼吸阻力很大,長時間佩戴,會引起頭暈、噁心等症狀;還有一類是醫用口罩。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或老人、兒童等體質較弱人群宜佩戴阻力小、頭戴式的口罩。

  霾的治理

  霧霾主要來源於燃煤、機動車和揚塵,群防群控才能儘快消減霧霾。

  當前政府主導“治霾”的基本思路。第一,將“治霾”上升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任務;第二,在全國範圍內劃定“治霾”的重點區域,主要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第三,在這些重點區域採取超常規的重點策略,即跨區域聯防聯治。

  一方面,需要相關方面推動依法治霾成為頂層設計,助推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讓綠色GDP換回藍天;另一方面,必須想方設法在推動剛性執行上下功夫,防止責任落地的虛無化,從立法到規劃、執行、監管、評估,都應做到具體化、精細化。

  可以通過拆改鍋爐建設高汙染燃料禁燃區、淘汰黃標車治理尾氣、控拆遷工地揚塵、嚴查渣土車等方式治理大氣汙染。


霾的危害防護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