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胎記的方法

  先天胎記不會給孩子帶來容貌上的損傷,可以作為一個特徵來對待,如果像鍾無豔哪種情況就需要我們去進行治療了,所以,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金戒指摩擦、中藥外塗、同位素、電燒、液氮冷凍、鐳射去胎記方法、藥物去胎記方法、手術去胎記方法***植皮手術***。

  1、金戒指摩擦去胎記

  這是一種去胎記的古老偏方,拿金戒指摩擦胎記處。效果不是很明顯,且太費時,需要長期堅持才行。

  2、中藥外塗去胎記的方法。

  還有人嘗試用中藥外塗法去胎記,不但費時長弄不好還會留下疤痕。

  4、植皮去胎記的方法。

  對面積小胎記不是很適合,對面積太大的胎記是很容易造成疤痕的,對容貌有著更深層次的影響。

  5、同位素去胎記的方法。

  胎記怎麼去除,到了近代又採用同位素貼敷治療,雖然對胎記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因為會留下繼發性白斑、黑色素沉著以及肌肉僵化而效果不理想。

  6、鐳射藥物去胎記的方法。

  注射藥物去胎記,用一定波長的彩色鐳射區域性照射,藥遇光後產生反應,使毛細血管閉縮,從而達到祛除黑色的目的,對於粉紅型的胎記患者有較好的作用,複發率較鐳射掃描法為低。

  7、冷凍去胎記的方法。

  不但去胎記無效,而且會留下疤痕。

  二:

  黑色胎記

  痣內細胞產生黑色素所以形成黑色痣。好發於面、頸等部位,多數寶寶在嬰幼兒期就出現。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但一旦存在,就很少會自然消退。大多為點狀小痣,很少成片出現。色素痣多為良性,但極少數卻可以惡變為惡性黑色素瘤。有的寶寶身上會有大量的黑斑花紋,可能會發生抽風、智力障礙、癲癇,而且女寶寶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寶寶。

  會長毛的先天性色痣

  毛痣是寶寶出生時即已存在的黑痣,大小不一,大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小的直徑通常在0.6—2cm範圍,大多呈深暗色且會有黑色粗毛。這類痣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惡變傾向,但少見。

  治療:若痣的數目不多、面積不大,可以採用分期切除以達良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數目過多或痣的範圍較大造成不能手術切除時,需定期去醫院檢查。

  太田痣

  太田痣是一種真皮層黑色素增多的疾病,多為藍色、褐色、黑色或混合色,分佈在面部的單側,偶有雙側發生的,可能會波及到眼結膜、鞏膜,部分寶寶的太田痣有緩慢增大的傾向。太田痣無遺傳傾向,一般不惡變,但一旦發生,終生不退,嚴重影響寶寶美觀。

  治療:可在太田痣皮疹穩定後採用Q開關鐳射治療,該方法通過選擇性光熱作用破壞黑色素細胞,治療結果較理想,成功率較高,副作用也相對較小。

  獲得性痣

  多數人在一生中會有10—13個色素痣,通常在5歲以後出現,有時更早。這些獲得性痣很少引起麻煩。多數位於面板上的黑色素斑點是雀斑,通常2—4歲出現,發生在身體暴露於陽光的部位,有家族性。一般在夏天更大色更深;冬天不太明顯。

  治療:對於位於寶寶生殖器部位的色素痣或可疑惡變時,應及早作手術切除治療。

  棕色胎記

  胎記的顏色像咖啡裡摻了牛奶,倘若在寶寶身上有5塊以上,並且最大處直徑超過1.5釐米,則要考慮將來有可能出現神經纖維瘤病,一旦面板或皮下纖維瘤壓迫神經,就需要做切除手術。

  白色胎記

  在新生的寶寶身上,有時會發現有白色胎記,要注意寶寶可能發生抽風、癲癇症,以及智力發展障礙。

  白斑

  是一種界限分明的面板色素脫失,是常見的難治病,病因不明。可發生任何身體部位,尤其面部。50%發病年齡在20歲以前。

  治療: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口服0.5%硫酸銅液也許有效。

  皮脂腺痣

  皮脂腺痣是由皮脂腺構成的一種面板良性腫瘤,較為常見,為淡黃色隆起狀,多見於出生不久寶寶的頭皮,影響美觀。

  治療:可採用手術徹底切除,也可做電灼、鐳射等治療,一般最好在青春期前進行治療。

  紅色胎記

  紅色胎記常常可以在新生寶寶的前額部分或者頸背部看到,有的會凸起在面板之外,一般沒有什麼危險,但是有一種稱為面部血管痣的紅色胎記卻可以導致腦膜血管瘤。有這種病變的寶寶也往往會產生智力障礙,大約25%有這種現象的寶寶會得青光眼。

  青藍色胎記

  藍色胎記比較常見,大多分佈在寶寶的背、腰、臀部,這些藍色胎記有時面積較大,有時數量較多,但是爸爸媽媽都不用擔心,因為這樣的胎記和神經疾病無關,與人種特應性遺傳有關,而且它們往往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逐漸消退,不需要擔心。

  咖啡牛奶斑

  這種胎記顏色呈淡褐色,有點像咖啡再加上牛奶後所調出來的顏色。直徑一般在0.5—5cm,呈橢圓形,斑與斑之間界線分明。除手掌及足底不受侵犯外,這種胎記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尤其好發身體暴露部位,大部分發生在5歲以前的嬰幼兒,發生的機率約為1%左右。

  咖啡牛奶斑若僅出現少數幾個,一般無何不良影響;但若出現15個以上,且每個斑直徑均大於1.5cm時,則併發神經纖維瘤病的機率顯著增加。

  治療:單純的咖啡牛奶斑可不必治療,若影響美觀,可採用鐳射治療。

  疣狀痣

  疣狀痣是因表皮發育異常所致的面板良性腫瘤。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隨年齡增大而增長,表現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線狀,影響美觀,而且偶爾併發中樞系統疾病,如癲癇、精神發育遲緩等。

  治療:可採用冷凍、鐳射或手術切除。

  海綿狀血管瘤

  常見於頭面部面板,可累及口腔粘膜或骨、肝等。面板海綿狀血管瘤表現為皮下質軟腫塊,按壓時如海綿一般,一般持續存在並有不斷增大的傾向。

  治療:應儘早手術治療。

  葡萄酒斑

  葡萄酒斑是寶寶在胚胎期,由於部分小血管的扁平畸形發育所造成的,出生時即有。新生寶寶的發生率約3‰。多見於臉部,常常出現在半邊臉,通常在出生時就已存在,不會突出面板表面,只在面板呈現出淡淡的粉紅色,有時顏色很淡以至於不易察覺,有時候只有在寶寶哭的時候才看得到。病變範圍隨寶寶生長而擴大,有時會消退一些但不會自行消退。如果葡萄酒色痣位於前額或者上眼瞼,有可能影響下面的腦組織,甚至有些寶寶會併發青光眼。

  治療:葡萄酒斑雖然在嬰幼兒期影響不大,但隨著年齡增大會愈來愈難看,且不會自己消退,建議還是早作治療,可採用鐳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