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面板、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侷限性水腫反應,那麼,?

  對於長時間反覆發作的患者,建議去醫院做血液常規檢測看看是否感染引起的,因為感染引起的過敏,可能會反覆多次,如果檢驗結果提示有感染可以加抗生素口服。

  中藥預防,某些中藥如首烏、枸杞、人蔘、黃芪、靈芝、大棗可以提高免疫功能 ,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作為茶飲。

  中藥治療比較理想,但也較緩慢,由於臨床變現比較複雜,辨證時也需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堅持應以中藥調理為主,同時配合情志、飲食、鍼灸等療法。

  蕁麻疹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清淡飲食,合理安排膳食結構,慎食魚蝦等高蛋白食品,穿舒適的棉衣。

  民間方法,鮮韭菜汁每天塗患處,一次即明顯見效,一日三次,2-3天即愈。

  蕁麻疹臨床表現

  1.面板劃痕蕁麻疹/人工蕁麻疹

  患者對外來較弱的機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應增強,在面板上產生風團。患者在搔抓後,或在緊束的腰帶、襪帶等出局部起風團,瘙癢。

  2.延遲性面板劃痕症

  面板劃痕在刺激後6~8小時出現風團與紅斑,風團持續24~48小時。遲發性皮損不只一條,沿劃痕形成小段或點,損害較深或寬,甚至向兩側擴充套件成塊。局部發熱,有壓痛。

  3.延遲性壓力性蕁麻疹

  皮疹發生於區域性面板受壓後4~6小時,通常持續8~12小時。表現為區域性深在性疼痛性腫脹,發作時可伴有寒戰、發熱、頭痛、關節痛、全身不適和輕度白細胞計數增多。區域性大範圍腫脹似血管性水腫,易發生於掌跖和臀部皮損發生前可有24小時潛伏期。

  4.膽鹼能性蕁麻疹

  皮疹特點為除掌跖以外發生泛發性1~3mm的小風團,周圍有明顯,其中有時可見衛星狀風團,也可只見紅暈或無紅暈的微小稀疏風團。有時惟一的症狀只是瘙癢而無風團。損害持續30~90分鐘,或達數小時之久。大多在運動時或運動後不久發生,伴有癢感、刺感、灼感、熱感或面板刺激感,遇熱或情緒緊張後亦可誘發此病。

  5.寒冷性蕁麻疹

  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前者較為罕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受冷後半小時到4小時發生遲發反應,皮疹是不癢的風團,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圍繞以蒼白暈,皮疹持續24~48小時,有燒灼感,並伴有發熱、關節痛、白細胞計數增多等全身症狀。後者較為常見,患者常在氣溫驟降時或接觸冷水之後發生,數分鐘內在局部發生瘙癢性的水腫和風團,多見於面部、手部,嚴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發生頭痛、面板潮紅、低血壓、甚至昏厥。

  6.日光性蕁麻疹

  面板暴露在日光數分鐘後,區域性迅速出現瘙癢、紅斑和風團。風團發生後約經1至數小時消退。發生皮疹的同時,可伴有畏寒、疲勞、暈厥、腸痙攣,這些症狀在數小時內消失。

  7.接觸性蕁麻疹

  其特點是面板接觸某些變應原發生風團和紅斑。可分為免疫性機制和非免疫性機制2類。非免疫性是由於原發性刺激物直接作用於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物質而引起,幾乎所有接觸者均發病,不須物質致敏。而免疫性屬Ⅰ型變態反應,可檢出特異性IgE抗體。

  另外,還有熱蕁麻疹、運動性蕁麻疹、震顫性蕁麻疹、水源性蕁麻疹、腎上腺素能性蕁麻疹、電流性蕁麻疹等更少見的型別的蕁麻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