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怎麼治

  孩子在感冒發燒的時候,首先就要測量體溫,才能夠考慮如何來為孩子用藥。在測量體溫的時候,方法是有多種的,我們應該如何來選擇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孩子發燒的方法。

  治療孩子發燒的方法

  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溼敷:用20℃-30℃冷水浸溼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摺好置於前額,每3-5分鐘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壓擠冰袋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溼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洗浴時間10-15分鐘,多擦洗面板,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區、腹部、後頸、足底,這些部位對冷較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應。新生兒、小嬰兒因面板薄,毛細血管豐富,可經面板吸收而出現酒精中毒,不宜採用。

  5、其它:現在還有一種物理降溫的藥物貼劑,可以有效地緩解孩子發燒。

  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

  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孩子發燒最好不要隨便吃藥,因為孩子的發燒原因不明,隨便用藥可能會影響醫生診斷。

  發燒各種測溫方法

  一、腋溫的測量

  測量腋溫是使用最廣泛,最傳統的體溫測量方法。測量時,要先擦乾腋下的汗水,再讓體溫計緊貼面板,曲臂過胸,手貼對側肩部,夾緊,保持5分鐘。37.2℃以下為正常體溫。但是過小的寶寶,因為容易隨意移動可影響準確度。而過胖的嬰兒,也可因脂肪過厚而影響準確度。

  二、口溫的測量

  口溫測量是比較方便、準確度較高的一種測量方法。測量口溫時,用口含的方法將體溫計置於舌頭下面保持5分鐘。37.5℃以下為正常體溫。但是,溫度計使用前必須先消毒乾淨,而且要確保半小時內沒有吃或喝過熱過冰的東西。但是,過小的寶寶不建議測口溫,以防咬斷體溫計而造成危險。

  三、肛溫的測量

  肛溫測量因為密閉性好,所以測量值較為準確。37.5℃以下為正常體溫。但因為小孩容易哭鬧扭動,而造成溫度計侵入傷害,因此不推薦家庭常規使用,一般只限於在醫院由醫務工作者操作。

  四、耳溫的測量

  對於嬰幼兒來說,測量耳溫兼顧了快速、準確、安全等因素,所以推薦家庭裡使用耳溫槍式溫度計為小寶寶測量體溫。測量前,家長輕輕向外拉直孩子耳朵的外廓,將體溫計全部阻塞外耳道,再開啟測量,直到測量結果顯示出來。37.5℃以下為正常體溫。但是如果寶寶有耳疾,或外耳道分泌物多,會影響測量準確度。

  五、額溫的測量

  額溫的測量主要是利用紅外線器械測量額頭的溫度。但由於額頭的體表溫度受外界環境影響大,準確度不是很高,所以使用並不廣泛。但是由於其測量速度快,不緊密接觸人體,所以常用於公共場所人體溫度的普查和初篩,以減少疾病的傳染和疫情蔓延。

  除了正確使用各種體溫測量方法之外,爸爸媽媽們還應該瞭解,在一整天的時間交替中,人體的體溫一般是呈週期性波動變化的。一般凌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13-18時體溫最高,但是變化幅度一般不會超過1℃。

  孩子發燒治療誤區

  一:傷風時宜吃,發燒時宜餓

  這句諺語在西方流傳已久,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營養學家指出,無論大人小孩,無論是發燒、感冒還是兩者兼有,病人都需要攝入營養才能令病情好轉。孩子如果厭食,可以吃點雞湯麵、果汁甚至是冰淇淋。

  二:流綠鼻涕意味著病更重了

  兒科專家指出,孩子傷風時一般流清鼻涕,但也可能流綠鼻涕或黃鼻涕,這些均屬正常現象。只有當鼻涕變色,並伴隨持續高燒、食慾降低、咳嗽或是嚴 重鼻塞等症狀時才意味著可能是存在細菌感染。此外,如果孩子經常流黃、綠色的鼻涕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如扁桃體腫大等,應該去看醫生。

  三:感冒在出現症狀前傳染性最強

  一般來說,感冒在症狀最嚴重時才最容易傳染。因為感冒病毒是通過咳嗽、打噴嚏、或是手部接觸傳染的。而且,只要病毒存在,傳染的危險就一直存在。

  四:低燒可以不治療

  發燒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殺死溫度敏感型病毒。然而,這並不是說孩子發低燒就不用治療了。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