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所謂腦萎縮,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腦組織本身發生器質性病變而產生萎縮的一類神經精神性疾病。那麼,患上腦萎縮後該怎麼辦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腦萎縮的症狀:

  1、全身症狀 病變早期,病人常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腰膝痠軟,手足發麻,耳鳴耳聾;漸至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喃喃自語,答非所問。在軀體方面,常表現為老態龍鍾,發白齒落,面板乾燥,色素增生,甚或可見偏癱、癲癇,或共濟失調,震顫等,神經系統症狀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2、記憶障礙 近事記憶缺損發生較早,如經常失落物品,遺忘已應諾的事等。隨著病情發展,漸至記憶力完全喪失。

  3、性格行為的改變 性格改變常為本病的早期症狀,病人變得落落寡合,不喜與人交往,或表現為沒有理想、慾望、對子女親人缺乏感情;生活習慣刻板怪異,性格急躁,言語增多,或囉嗦重複;或多疑自私,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別關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適而糾纏不清。所有的患者的高階情感活動,羞恥感、責任感、光榮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亦可出現睡眠節律的改變。

  4、智慧減退、痴呆 表現為理解、判斷、計算能力等智力活動全面下降,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勝任工作及家務;漸至不能正確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齡、進食不知飢飽,出門後不識歸途,收集廢紙雜物視為珍寶。病致後期,終日臥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別親疏,大小便失禁,發言含糊,口齒不清,雜言無章,終至完全痴呆。

  腦萎縮的西醫治療方法:

  腦萎縮是一種以損害脊髓及小腦為主、慢性、進行性腦部疾病,多為家族遺傳。由於病灶範圍和發展過程不盡相同,小腦萎縮的臨床徵群亦有多種型別,其主要症狀為走路不穩、動作不靈、握物無力、言語不清,有的患者頭暈、頭重、頭脹、頭痛,伴有複視或視物模糊,吞嚥發嗆,書寫顫抖,大小便障礙等。

  腦萎縮早期治療應在語言功能出現障礙後6個月以內的時期治療恢復為最佳,對發病2-3年開始治療的患者,其恢復程度要比早期治療恢復的速度緩慢的多。

  語言康復的治療原則:

  腦萎縮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由於年老血液成份的異常等因素,血液的粘稠度增高,使血液緩慢、血流量減少,致使正常的機能活動所需的能量減少;且年老微迴圈發生障礙,微迴圈網血液不暢,則記憶商可降低;老年人動脈含氧量降低,使腦細胞陷於相對缺氧,可引起腦細胞合成各種酶和神經傳導質的量減少,均可導致腦萎縮。此外,遺傳在本病的發生過程中也起了一定作用,衰老的過程、代謝障礙、內分泌機能減退等因素也與發病相關。

  堅持發音器官鍛鍊和說話相結合。加強舌體運動,可使舌的動作得到改善;通過聲帶震動可使聲帶得到鍛鍊;通過呼吸練習,使氣流得到調整;通過口腔運動可幫助舌的運動,以加強對氣流的調整等。這些均有利於言語恢復,說話練習也反過來強化發音器官的功能。

  語言的治療有高度針對性,命名性失語治療重點放在對物品名稱命名的訓練上;對讀寫困難者重點練習複述詞句和書寫訓練上;對錶達能力差者,多進行日常口語對話、手勢語、指物品名稱或哼調練習。

  堅持“視、聽、說、寫”四者並重,堅持天天學,天天練,但也不宜安排過多,操之過急。過多過重的練習反使患者將語言訓練當作是負擔,不能取得患者的協作。

  堅持多種形式鍛鍊,以提高患者興趣,訓練內容可有繞口令,又有講故事、提問,還可根據患者自身情況採取搶接、聯句等形式。

  如有可能,還將安排集體訓練,集體訓練可引起相互促進、相互鼓勵,並能排除畏難情緒和怕說話的心理,語言康復由語言治療師一對一進行訓練,在治療前,由治療師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符合患者現有語言能力的治療方案。語言康復每天治療1次,每週治療6天,休息1天。

  腦萎縮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區別。生理性腦萎縮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功能衰退,腦細胞功能逐步退化而引起的。病理性腦萎縮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腦組織體積縮小的一種衰退性疾病,多由血管性疾病***如腦動脈硬化、腦梗塞、腦出血、高血壓病、冠心病等***、退行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等***、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維生素缺乏等***、中毒***如金屬中毒、煤氣中毒、酒精中毒等***、感染***如腦炎等***、腦外傷等引起腦實質破壞和神經細胞的萎縮、變形、消失。杜主任指出,其中最常見的致病因素是血管性疾病。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心血管以及周圍血管性疾病,都會影響到全身的血液迴圈,從而導致腦動脈硬化、缺血,甚至梗塞等,使腦組織因缺乏必需的營養而受損,以致於出現腦功能減退甚至腦萎縮。

  腦萎縮的中醫治療方法:

  腦萎縮屬中醫“痴呆”、“健忘”、“眩暈”、“痿證”、“震顫”等範疇。中醫認為本病雖病位在腦,但與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病理機制屬本虛標實。臨床上可將腦萎縮分為五型辨治。

  1.腎精不足,髓海空虛型

  【主症】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神疲倦怠、腰膝痠軟,毛髮焦枯,舌淡苔白,脈虛無力或沉細。

  【治法】治宜滋補肝腎,填精健腦。

  【方藥】藥用熟地、山萸肉、山藥、制首烏、龜板、枸杞子、桑葚子、遠志、菖蒲、懷牛膝等水煎服。失眠多夢者加棗仁、龍骨、牡蠣;偏癱加黃芪、全蟲、地龍;肢冷較甚加肉桂、附子。

  2.氣血不足,腦髓失充型

  【主症】主要表現為面色少華,倦怠流涎,失眠納少,肢體麻木,表情呆滯,喜靜惡動,短氣懶言,舌淡苔薄,脈細緩。

  【治法】治宜養血,益智健腦。

  【方藥】藥用人蔘、白朮、茯苓、當歸、白芍、山藥、黃精、黃芪、龍眼肉、酸棗仁、紫河車、益智仁等水煎服。頸硬脹者加葛根;大便乾結加女貞子、草決明。

  3.陰虛火旺,腦髓消縮型

  【主症】主要表現為急躁易怒,失眠多夢,顴紅咽乾,眩暈耳鳴,兩目乾澀,面板乾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治法】治宜滋陰降火,補髓健腦。

  【方藥】藥用黃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參、女貞子、枸杞子、龍骨、牡蠣、生鐵落等水煎服。震顫加龜板、鱉甲;腰膝痠軟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遠志。

  4.痰濁雍盛,矇蔽腦竅型

  【主症】主要表現為頭重且暈,胸悶短氣,倦怠嗜臥,肢體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膩,脈滑。

  【治法】治宜祛痰化濁,開竅醒腦。

  【方藥】藥用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殼、遠志、鬱金、菖蒲、膽南星等水煎服。舌質紫暗者加丹蔘、川芎;食少加山楂、雞內金;腹脹痞滿加萊菔子。

  5.瘀血阻滯,腦失榮養型

  【主症】主要表現為口脣紫暗,肢體麻木,善忘,口乾欲飲,語言顛倒,或久病反覆加重,舌質暗紫或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或澀。

  【治法】治宜活血祛瘀,通絡醒腦。

  【方藥】藥用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丹蔘、遠志、菖蒲、雞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濟失調加黃精、全蟲;視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多年的臨床總結,所治療的病例經CT對照,治療後都有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