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溼疹的預防小妙招有什麼

  引起小兒溼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遺傳、食物、環境和精神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小兒溼疹,家長們該如何去對症下藥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小兒溼疹的預防小妙招,希望能幫到你。

  小兒溼疹的預防小妙招

  1.避免讓寶寶接觸任何有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如寶寶對雞蛋過敏,或者對哪一種奶粉過敏。

  2.在寶寶吃母乳時,媽媽應注意不要吃容易導致自身過敏的魚、蝦、羊肉等食物,也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品。

  3.延長母乳餵養的時間,至少要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對寶寶來說母乳是低敏的、營養的、最理想的食物。

  4.新增輔食的時間應在寶寶6個月以後,並且新增的速度要慢,選擇一些低敏的食物,如米粉、白蘿蔔、胡蘿蔔等等,從一種、從少量開始,循序漸進。

  5.要時刻保持寶寶雙手的清潔,避免在搔抓時受到感染,溼疹十分痛癢,寶寶常會用手抓,抓撓會引起面板的細菌感染。

  6.不能用鹼性強的肥皂和熱水去洗患處面板。肥皂和熱水會洗掉患者表面的油脂面板,使面板更加乾燥,還會刺激肌膚。

  7.在給患者穿衣時,應穿一些寬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溼疹。不要讓寶寶穿絲、毛織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過敏。

  8.未經過醫生的同意,媽媽不能擅自給患者用任何激素類藥膏,因為這類藥物外用過多會被面板吸收,產生一定的抗藥性。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些抗組織胺藥、消炎、止癢、脫過敏藥物。

  9.家屬要是不能進行母乳餵養,可以選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已有研究證明選用含有益生元的配方奶,有助於調整嬰兒的免疫系統,降低嬰兒溼疹,以及避免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

  小兒溼疹的護理誤區

  誤區一:寶寶患溼疹就要停母乳、停奶粉、停雞蛋

  溼疹屬於遺傳過敏性疾病,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而且是種反覆發作的疾病。食物過敏確實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但臨床證據表明,迴避這些寶寶生長髮育所必須的可疑過敏食物,並不能有效預防和緩解嬰兒溼疹的發作,除非是全身廣泛發作的嚴重溼疹需要考慮食物過敏,否則,對輕中度溼疹而言,查詢食物過敏原意義也不大。

  雖然有老人認為孩子斷奶後溼疹就會好,但除非寶寶是真的對母乳不耐受***這樣的病例很罕見***,否則別輕易給寶寶斷奶,母乳是最適合寶寶也是最好的食物。長溼疹不一定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可缺乏營養卻一定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誤區二:寶寶患溼疹必須徹底根治

  目前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根治溼疹,避免溼疹復發的關鍵在於護理。父母所能做的就是仔細護理及合理使用藥物控制溼疹的反覆發作,以減輕溼疹對患兒生活質量和生長髮育的影響。護理手段包括值得期待的是,50%以上的患兒隨著年齡的增加,溼疹可以自愈。

  誤區三:寶寶患溼疹應保持面板乾燥

  溼疹,很多人顧名思義地認為溼疹是由於面板太溼造成的,因此認為寶寶長溼疹了就應該保持面板乾燥才會好得快,其實正相反,溼疹面板很怕幹,要經常保持滋潤才行。所以說,保溼是溼疹面板護理的基礎,做好保溼可以事半功倍。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潤膚產品時,應該選擇霜、乳膏這樣的劑型,而不是露這類的劑型,因為露塗在面板上後,水分會很快蒸發,不能持續為面板保溼。

  對於輕度溼疹,使用低敏的護膚霜保持面板溼潤就可以控制症狀;對中重度的溼疹來說,在保溼的同時還需要配合使用中弱效的外用激素,如果面板有破口合併細菌或是真菌感染的話,還要聯合使用抗細菌或者抗真菌感染的藥膏。

  小兒溼疹的症狀

  溼疹是最常見的一種面板病俗稱“胎毒”,也有的叫胎癬或奶癬。多發於生後不久到兩歲的孩子。嬰兒溼疹常見於1-3個月的嬰兒,6個月後逐漸減輕,1歲後能夠自愈。

  溼疹初起時溼疹主要集中在面部,隨著病情加深,逐漸蔓延至頸、四肢甚至全身。

  最初表現為寶寶的兩頰發癢,皮膚髮紅,繼而出現較密集的小米粒樣皮疹,即紅色丘疹或皰疹,後融成片,水皰破後流黃色滲出液,水乾後結黃痂,對稱性分佈。

  發於頭皮者,多糜爛流水,結黃色厚痂,頭髮粘整合束。發於面部者,多為淡紅色斑,上覆細薄鱗屑或痂皮。溼疹反覆不愈還可見到面板粗糙、增厚。

  溼疹多見於頭面部及頸背、四肢,呈間歇性或陣發性,常於夜晚溫熱環境時加劇。由於奇癢,寶寶常煩躁不安,夜間啼哭,影響食慾、睡眠和身體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