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的一封信關於手足口病

  家長為了孩子們的健康要積極預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些什麼樣的特徵?要如何預防手足口病呢?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尊敬的各位家長: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特別4歲以下的寶寶容易得這種病。夏秋之交都有發病,9月-10月是高峰期,家長需要注意。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寶寶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還不愛吃東西,嗓子裡還有一些小水泡。國慶節過後又發現了手足口病,其主要症狀以兒童發熱並伴有手、足、口腔、臀部皮疹,有的患者出現腦、肺嚴重損害現象。為確保我們的寶寶健康成長,希望家長認真閱讀以下內容,並按照這些要求做好預防工作,如果發現有疑似疫情的請在第一時間及時去醫院就醫。在家中休息,直至痊癒或明確非傳染性疾病方可入園。

  一.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夏秋季節高發的、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多發傳染病,多發生於嬰幼兒,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5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皮疹不像蚊蟲叮咬、不像藥物診、不像水痘;皮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通常在7----10天內痊癒。少數患者如延誤治療,病情進展快,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腦炎等併發可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是如何傳播的?

  傳播方式多樣,主要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

  三.手足口病後有哪些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3—6天,平均4天。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症狀。

  四.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1、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勤晒太陽,被褥、日用品和用具要勤晒太陽。經常洗手、不隨地吐痰。

  2、加強體育鍛煉和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3、發現手足口病患者要及時隔離治療,不要帶領孩子到病人家串門,手足口病流行季節儘量少到劇院等人口密集的地方。

  4、有發熱,手、足、口腔出現皰疹的嬰幼兒,不要大意,儘快到醫院就診。

  5、在發生手足口病流行時,幼兒園加強晨檢,對患者所在班級的玩具、生活用品、桌面等要徹底消毒,並避免組織大型集體活動或集會,以減少手足口病傳播機會。

  6、手足口病患者需持醫院的痊癒證明方可重新入托。

  五.預防手足口病的溫馨提示:家長和孩子要做到“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晒被褥”。

  1、和孩子共同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勤洗澡。

  2、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冷藏,加熱後再食用,不食變質食品。

  3、孩子居住的房間要經常換氣。

  4、不要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儘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避免或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5、搞好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要讓孩子休息好,冬春季適當晒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6、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等要在陽光下暴晒。

  7、家長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謝謝各位家長的支援與配合!

  XXX

  XXXX.X.X

  篇二

  尊敬的家長:

  您好,現在正值傳染病多發期,手足口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為有效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及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希望您能瞭解和關注手足口病的有關情況,並密切配合幼兒園,共同做好預防工作。

  一、手足口臨床表現:

  1、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較為常見。

  2、傳播途徑:腸道病毒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面板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汙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

  3、手足口全年都可發生,一般5-7月為發病高峰,本病潛伏期為2-10天,隔離期自發病起14天。

  4、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等症狀。部分患者無發熱,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一般痊癒良好。

  二、主要的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教育幼兒要注意個人衛生,學會正確洗手方法。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注意家居衛生,保持環境整潔,保持空氣流通,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

  3、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4、家長在園配合幼兒園的晨檢工作,在家多注意孩子的衛生和身體狀況每天睡覺前、洗澡時及上學前給孩子檢查,發現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症狀時,家長應帶孩子到醫院診斷,並及時將結果報告給幼兒園。患病幼兒要在家隔離治療,待症狀消失後憑醫院出具的康復證明方能復學***自發病起14天***.為了寶貝的健康請家長給予重視和配合!

  敏捷啟蒙幼兒園保健室

  2016年5月12日

  篇三

  尊敬的家長朋友:

  您好!

  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衛生部於3月底下發通知,指導各地完善防控工作方案,加大監測工作力度,加強重症病例臨床救治,切實做好手足口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我園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加大健康知識的宣傳,做好幼兒園環境衛生消毒工作,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此,向各位家長告知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以及防範措施,請家長與幼兒園共同配合,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確保幼兒的人身安全。

  手足口病簡介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發生丘皰疹為主要特徵的兒童傳染病。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趨勢,5歲以下兒童屬於易感人群。其症狀為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顎、硬顎、口脣內側、手足心、臀部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手足口病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傳播,不會在人和動物或寵物間傳播。成人受感染後,一般不會發病,但可傳播病毒。回家後,應先洗手、漱口,再去接觸孩子。

  個人預防手足口病須記五要點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的洗手習慣。

  2、家長在護理孩子的同時也要注意個人衛生。同幼兒園一起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修指甲、勤換衣服。

  3、本病流行季節,居室要保持良好通風。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4、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經常通風,勤晒衣被。

  5、兒童若出現急性起病、發熱、手足臀部皮疹等相關症狀,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與幼兒園取得聯絡。患兒病癒後需出具醫生開出的痊癒證明,方可返園。

  XXX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