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學習方法

  高一是剛進入高中生活學習的開始, 好的開端就是以後成功的基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之語文

  首先,應該先糾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心態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擁有好的心態,就會擁有好的成績!

  在這學期裡,要加強自己不擅長的科目,在語文上,除了把課文中的內容、知識掌握好以外,還應多讀一些課外書,如名人名著等。還要再想些辦法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能力,不能只想課內不管課外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好每一次的筆記,認真對待每一次的習作練習,只有基礎紮實了,才可以累計更多。數學,不能只明白課本上的習題應怎麼做就夠了,如果要學好它,就必須在課外再花一些時間來鑽研和多做一些練習。上課仔細聽講,弄懂每一個問題,作業及時完成,追求質量和速度,回家做好預習、複習工作。早晚多聽讀外語,多積累一些單詞,提高英語各方面的水平。從良好的基礎上向著更高的目標出發。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科學安排時間,沒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計劃也會付之東流。所以,在新學期裡,最要學會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學習、娛樂、休息的時間,要把每一點一滴寶貴的時間都抓緊。

  新學期,新打算,也為新的目標努力。

  之數學

  1.先看筆記後做作業。有的高一學生感到,老師講過的,自己已經聽得明明白白了。但是,為什麼自己一做題就困難重重了呢?其原因在於,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的理解,還沒能達到教師所要求的層次。因此,每天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把課本的有關內容和當天的課堂筆記先看一看。能否堅持如此,常常是好學生與差學生的最大區別。尤其練習題不太配套時,作業中往往沒有老師剛剛講過的題目型別,因此不能對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對此落實,天長日久,就會造成極大損失。

  2.做題之後加強反思。學生一定要明確,現在正做著的題,一定不是考試的題目。而是要運用現在正做著的題目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過的每道題加以反思,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穫。要總結出:這是一道什麼內容的題,用的是什麼方法。做到知識成片,問題成串。日久天長,構建起一個內容與方法的科學的網路系統。俗話說:“有錢難買回頭看”。我們認為,做完作業,回頭細看,價值極大。這個回頭看,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要看看自己做對了沒有;還有什麼別的解法;題目處於知識體系中的什麼位置;解法的本質什麼;題目中的已知與所求能否互換,能否進行適當增刪改進。有了以上五個回頭看,學生的解題能力才能與日俱增。投入的時間雖少,效果卻很大。可稱為事半功倍。用專業的語言說,就是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化能力,使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遠距離遷移。

  之英語

  第一,加強聽說。高考要進行聽說考試,但很多同學的英語都是“啞巴”英語,單詞不會讀或讀不好,一部分同學甚至永遠是“看”單詞而不是讀單詞,導致開不了口、不敢開口、一開口就很緊張。所以,請注意大聲朗讀英文單詞,同時記好單詞拼寫和意思***規劃好時間,可用零碎時間、片段時間來記單詞***。同時,對於要求背誦的課文段落和《新概念英語》中的篇章,請一定要大聲朗讀,熟讀並背誦。

  第二,夯實語法。學一個點就要爭取懂一個點,一知半解只會給之後的學習帶來更大的困惑。比如,如果高一上學期對定語從句一知半解,那麼下學期學習名詞性從句的難度必定會加大,4類連詞混合起來就更加摸清頭腦了。所以,請務必做到認真聽課、清晰記錄課堂精華筆記、課後整理筆記、鞏固知識點之後應用技巧進行鍼對性練習。

  第三,加強題後分析與總結。高中要做題,但不能盲目地多做題,否則費時心累之餘,還得不到提高,尤其是閱讀類題型。針對這類題型,做題時請務必按照技巧和步驟來,做完後將疑題標出,對答案後將疑題錯題弄明白,然後把影響得分、影響理解、高頻出現的一些生詞的意思查出來,記錄到單詞本上。做了一定量的題後,請總結常錯題屬於哪一類。

  第四,重視寫作積累、練筆。高中寫作最重要的是學會積累,還有學以致用。想要拿到滿意的分數,在對的基礎上,要升級詞彙、句型。若總用初中的知識,那麼既無法完全消化新學的知識,又沒法突破寫作成績。所以,平常要多閱讀,如TEENS或國外公益網站如kindspring.org,豐富、積累高階句型、地道詞彙;同時,平時也要多寫句子,多練寫作。

  之歷史

  學歷史是對過去的一種追求,對靈魂的一次塑造。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學好歷史呢?是否也需一點技巧呢?以下給大家一些建議,僅作參考。

  I、先粗讀。***1***先讀目錄與大事年表,對本冊教材的輪廓就有個大致印象。***2***再瞭解一般內容。粗讀課文的“量“與速度要因人爾異。對其中的歷史人物瞭解的,故“量”可多一些,速度可快一些。陌生的則要讀少一些,慢一些。

  II、後細讀。 ***1***瞭解教的“點”、“線”、“面”,比如《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其革命程序的主要線索是

  1、議會鬥爭***1640-1642*** 2、英國內戰***1642-1649***

  3、處死查理一世及共和國的建立***1649,4月-5月*** 4、克倫威爾獨裁統治***1653-1660***

  5、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1660-1688*** 6、光榮革命***1688***

  7、《權利法案》的通過——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689***

  ***2***批註教材。如在“共產國際”旁邊註上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成立的時間地點和創立者。在閱讀“德國十一月革命”時,可在“斯巴達克”旁註上“斯巴達——古希臘奴隸制國家之一”、“斯巴達克——古代羅馬共和國時奴隸起義的領導者”等。

  有的同學可能對自己的記憶力沒有自信,看過一段時間就忘,那麼我們不僅要按遺忘規律適時鞏固,也要有好的方法,不妨讓我介紹幾種:

  ***1***點式記憶法。即把浩瀚的內容濃縮成一點,再從這一點出發生出去。一般適於記地方、人名以及一些戰役的先後順序等,比如美國獨立戰爭中三次重大戰役,美軍的戰果可記為:“紐***約***一敗,薩***拉託加***一勝。約***克鎮***——結***束裡英軍在北美殖民地的軍事力量***。”

  ***2***歌訣記憶法。即把難記的政策、措施、條約等編為歌詞。我們不妨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記為“工業歸國有、餘糧收集制、自由貿易禁、統一配給制、勞動有飯吃。”

  以上是本人在學歷史過程中的一點小心得,希望於、與大家分享能幫助大家讓“討厭歷史”成為歷史。

  之政治

  1.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像很複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對於高一政治第一課第一框中的重點名詞商品***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辦法,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幹成分:商品是勞動產品。簡單地說,商品就是勞動產品。這種化繁為簡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商品這個經濟學名詞概念的要義。***2***第一修飾詞:交換的。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也就是說,商品是有條件的,並不是任何勞動產品都是商品,只有那些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這樣,我們就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商品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內涵。

  2.區分易混詞──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俗話說:一字值千金,所以讀書須仔細。這些年高考的選擇題和辨析題,有些題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詞上做文章,用來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準確地掌握。

  例如,隨著我國信用卡使用的快速增加,信用卡領域的違法犯罪也隨之增多。我國信用卡使用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2008年江蘇學業水平考試考題***

  A.使用信用卡能夠節省交易費用 B、信用卡的功能全面,收款手續簡便

  C、個人和社會信用體系的加強 D、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這是一道十分簡單的單項選擇題,正確答案是D。但是,據當時的統計,仍然有32%的學生做錯。其做錯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沒有區分清楚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間接原因之間的關係。

  比如我們書上還有諸如:

  決定與影響、根據與條件、主要與全部、原則與政策等,他們都屬於易混詞。課本在知識敘述上,常使用這些詞把知識點準確地加以界定。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時常注意課本上的這些易混詞,區分易混詞、準確地把握知識點。

  3.抓住近義詞──培養資訊轉換能力

  資訊轉換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都有一些材料題,要求閱讀後完成一定的題目。這種題就屬於檢測資訊轉換能力的題目。在這種題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詞語,其實就對應著我們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與哲學》課本中的名詞概念。重點、中心、關鍵、首要,這四個名詞與主要矛盾就是近義詞;主流、大局、方向,這三個名詞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義詞在教學中,對於這些近義詞,我們可以在課本上做好旁批,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例如:2008年到我們回首已經加入WTO五週年之際。我們回顧過去,15年艱難談判中最大的困難是中美談判。中國需要WTO,WTO也需要中國。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始終堅持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只能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從而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令人滿意的雙贏結局。加入WTO,有機遇,也有挑戰,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利大於弊。請問,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2008年某市高三二模統考題***

  對於上述題目,運用咬文嚼字的辦法,把材料中的詞句轉換成政治術語,就能比較好地作答。材料中,①成為了→發展→發展的觀點;②艱難→

  曲折→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觀點;③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觀點;④也→聯絡→聯絡的觀點;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⑤雙贏 →共存

  →對立統一的觀點。⑥利、弊→一分為二→全面看問題的觀點;⑦利大於弊→兩點之中有重點的觀點。

  4.注意對應詞──學得靈活

  主要對應次要、現象對應本質、物質對應意識、主觀對應客觀、正確對應錯誤我們首先就應該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對應詞,在課本上做好批註。這樣,就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的目的。

  例如,高一政治課本第二課寫到: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主要是依*市場調節實現的。因為主要對應次要,所以,課本上那句話的言下之意是,市場調劑不是資源配置的唯一實現方式。那麼,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思考:另外還有什麼其它的實現方式呢?──國家的巨集觀調控。這樣,就初步地、靈活地把握了市場調劑和巨集觀調控的辯證關係。

  之物理

  一.三個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所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匯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時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等等。

  二.獨立做題

  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

  三.物理過程

  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做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跑神或儘量少跑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也越多。

  五.筆記本***錯題本***

  上可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得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做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做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學經常看。

  六.學習資料

  學習資料要儲存好,做好分類工作,還要做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對練習題,一般題不做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做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

  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如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的回憶,這樣重複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裡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

  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九.知識結構

  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到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