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拉拉魚飼養方法介紹

  玻璃拉拉魚是熱帶魚中獨具特色的品種,受到很多魚友的歡迎與喜愛,那麼玻璃拉拉魚怎麼飼養呢?下面是網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玻璃拉拉魚飼養方法的內容,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玻璃拉拉魚飼養方法: 對玻璃拉拉魚的瞭解

  全身透明如水晶,能清晰的看到內臟、骨骼和血脈,故又戲稱其為X光魚。身長3-4釐米,身體側扁,成橢圓形,眼大。背鰭分離成2個,前鰭三角形,後背鰭一直延伸到尾柄末。臀鰭鰭基長,寬大而長,尾鰭呈叉形。雄魚淡金黃色,背臀鰭有青藍色邊,在水中顏色很不起眼,體色呈淺黃色,各鰭均透明,臀鰭和背鰭邊緣有蘭色鑲邊,雌魚的色澤更暗淡,近似銀白色,通身發出金屬光澤,各鰭透明,臀鰭和背鰭沒有蘭色鑲邊。剛孵出的仔魚極小,體色透明,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看到。

  純種的玻璃拉拉魚,全身應該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魚刺,只有脊背上是五顏六色的.。在陽光照射下,魚體完全透明,就連內臟的輪廓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在觀賞魚市場見到的玻璃拉拉魚,有桃紅色、粉紅色、天藍色、嫩綠色和金黃色,等等,五彩繽紛。這是有人採用鐳射將顏色打到魚體上,因而產生了許多不同顏色的玻璃拉拉魚,在燈光照射下,其色彩異樣悅目。但這種著色並不持久,也影響到它的壽命。

  習性

  玻璃拉拉魚的適應性較強,無論在軟水或硬水中都能生活的很好,性情溫和,可與其它的熱帶魚混養。最適宜的水溫為23~25攝氏度,比較耐寒,甚至能忍受 8 ℃ 的超低水溫。 對水質沒有苛求,飼水要求清澈透明。可以養在水草缸裡,用陳舊的老水。

  該魚喜群居,常在水族箱的中下層活動,躲在草叢中嬉戲,並樂於在水域上層覓食活動,若在水中新增少量食鹽,對它生長更為有利。玻璃拉拉魚喜愛光照,每天應有不低於 10 小時的光照才行。

  繁殖

  該魚為草上卵生魚類, 5 月齡性腺發育成熟。性別區分除顏色外,雌體體型圓而短,而雄體腹部中間有一銀色圓斑。玻璃拉

  拉魚是“領地”觀念很強的魚種,繁殖前,雄魚之間會發生爭奪領地的爭鬥,但這種廝打不會造成傷亡,只要性比得當,繁殖缸較大,讓各有各的地盤和夥伴,問題就解決了,2~3天內就會平靜下來。

  親魚性成熟年齡為6~8個月。幼魚期的雌雄極難鑑別。成年後的雄魚淡黃色,較雌魚體色略深,腹部中間似有銀色圓塊;雌魚體較雄魚大。繁殖力很強,產卵量很高。人工繁殖也較容易,由於此種魚喜在水草中追逐,所以取一些水草,捆成束置於水底,再放些漂浮性水草,用以附卵。水溫在26~27度,PH7~7.5,每箱可放一對或數對親魚。每尾雌魚產卵100~150 餘粒,其卵非常小。產卵時間較長,產卵過程要2~4天不等。受精卵經24小時孵出仔魚。

  如果親魚性腺發育正常,一般在第三天在繁殖缸中就可見到密密麻麻的仔魚,聚浮在近水面或伏在水草中。這時將親魚撈出,48小時後仔魚開始吃食。玻璃拉拉魚孵出的幼魚極小,僅 0.5 毫米大,只能看見眼睛一個黑點,周身透明。魚小嘴更小,開口餌料也應是很小的,一般可用200網目的網具,將蛋黃水蚤過濾篩選後,用吸管滴入仔魚缸中。仔魚不愛遊動,餌料應滴到仔魚附近才能被吃到。此外,仔魚生長極為緩慢,如果蛋黃水蚤沒被吃光,2~3天內蛋黃水蚤的生長速度比仔魚還快,且個體增大,使仔魚無法進食。所以,對仔魚的護理非常重要。仔魚的開口餌料用蛋黃水蚤的小個體投喂,時間約為7~10天,然後投喂普通的蛋黃水蚤,約2~3周後,才能投喂小型魚蟲。整個哺幼期燈光要通宵照明,並保持水質清新。這樣 10 天才能度過幼魚成活難關。

  玻璃拉拉魚飼養方法:病毒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魚體出現出血點,各鰭由鮮紅充血變成蒼白而爛掉,腮絲也由紅變白,部分爛掉。解剖內臟有出血點。常併發腸炎。發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停食4~5天,全缸投青黴素***90×45×60cm魚缸***80萬單位,上、下午各1支,連續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4~5天可治癒。②在病魚缸內投放呋喃西林粉劑***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癒。③把病魚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靈的藥液或2%~3%的鹽水中浸泡10~15分鐘後,隔天1次。④嚴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 100萬單位的卡那黴素或8~16萬單位的慶大黴素,病魚水浴靜養2~3小時。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2、痘瘡病

  發病初期,體表或尾鰭上出現乳白色小斑點,覆蓋著很薄的一層白色粘液。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塊石蠟狀的“增生物”,這些“增生物”長到一定大小和厚度,會自動脫落,在原處又重新長出新的“增生物”。病魚消瘦,遊動遲緩,食慾較差,常沉在水底,陸續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紅黴素10ppm濃度浸洗病魚50~60分鐘,對預防和早期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②用紅黴素0.4~1.0ppm濃度全缸遍灑,10天后再施用藥一次,有一定的療效。③用紅黴素10ppm濃度浸洗病魚後,再用呋喃西林0.5~1.0ppm濃度全缸遍灑,10天后再用同樣濃度全池遍灑,有一定的療效。

  玻璃拉拉魚飼養方法:細菌性疾病

  1、爛鰓病

  病魚鰓絲腐爛處帶有汙泥。鰓蓋骨內表皮充血,有時被腐蝕成圓形的透明區,俗稱 “開天窗”。有時鰓絲尖端組織腐爛,造成鰓絲殘缺不全。因鰓絲破壞造成病魚呼吸困難,在水面呈浮頭狀。病魚食慾減退,反應遲鈍,體質消瘦。

  防治方法:①用5~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魚體15分鐘。②在水體中潑灑利凡諾,使水體中藥物終濃度達到1.0~1.5毫克/升。③用2毫克/升的紅黴素浸泡魚體15 分鐘。④養魚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滅菌。

  2、腸炎病

  主要是吃了不清潔的食物或攝食過飽、腸道脹飽、排洩受阻,最後由細菌感染腸道引發腸炎。病魚常常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突出,魚體呈呆滯,停在魚缸角落不動,體肌作短時間的抽搐,不進食,糞便白色。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僅部分腸道出現紅色,嚴重時全腸呈紫紅色,腸內無食物,有淡黃色 的粘液和血膿。

  防治方法:①忌喂腐敗變質的飼料,注意保持水質清潔。②在5千克水中放呋喃西林或痢特靈0.1~0.2克,然後將病魚浸浴20~30分鐘,每天1次。③用呋喃西林或痢特靈藥液潑灑全缸,藥量每50千克水放0.1克。④按每1千克魚體重用0.1克的痢特靈拌在飼料中***粒狀或片狀均可***投喂病魚,每天1次,連喂3~4天。

  3、白皮病***白尾病***

  由於水質不潔,特別是魚缸中的糞便沒有及時清除,或因捕撈運輸、放養、移缸時操作不慎,使魚體受傷,導致病原菌感染。發病開始時,只在魚的背鰭基部或尾柄處出現一小白點,隨即迅速擴大,從魚體背鰭向後蔓延,以致背鰭與臀鰭間的體表至尾鰭全部發白。隨著病情加劇,病魚游泳能力明顯減弱,體軀平衡失控,頭部朝上,尾鰭朝上,與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動和掙扎,不久即死亡。每年5~8月間為此病流行季節,魚發病後2~3天即死亡,死亡率極高。

  防治方法:①保持 水質清潔衛生,供給豐富的天然飼料。②用2%~3%食鹽水將魚藥浴20~30分鐘。③用1ppm漂白粉溶液藥浴。 ④用0.05~0.1ppm紅黴素溶液藥浴。

  4、白頭白嘴病***爛嘴病***

  發病時,病魚的頜部和嘴部周圍 的細胞壞死,色素消失而表現白色,病變部位發生潰爛,有時帶有灰白色絨毛狀物,因而呈現“白頭白嘴” 症狀。嚴重的病魚,病灶部位發生潰爛,個別病魚頭部出現充血現象,有時還表現白皮、白尾、爛尾、爛鰓或全身多粘液等病變反應。病魚一般體瘦、發黑,呼吸加快,食慾不振,游泳緩慢,不斷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該病特別容易感染那些頭部易受傷的魚。

  防治方法:①防止此病的發生,關鍵在於平時要注意水的清潔。一旦發病,則傳染很快,所以一定要及時發現此病。②對於患病的魚可用1:10000的呋喃西林溶液侵洗病魚10~20分鐘,且多次重複用藥,直至病癒。③將金黴素5mg溶於5升水中連續浸洗病魚2~3天,病魚即可康復。④用1ppm漂白粉溶液對魚缸作消毒處理。

  5、赤皮瘟***赤皮病、敗血症***

  病魚體表區域性或大部充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及腹部最明顯。背鰭、尾鰭等鰭條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或感染水黴。有時病魚的上下頜及鰓蓋也充血發炎。當冬季水溫極低時,魚體面板也會因凍傷而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①在飼養管理中,操作一定要謹慎,儘量避免魚體受傷。②可用1%食鹽水,或5ppm的呋喃唑酮,或2ppm的高錳酸鉀,或2ppm的漂白粉浸浴魚體。③每升水用10毫克呋喃類藥物浸洗魚體。

  6、豎鱗病***立鱗病、鬆鱗病、鬆皮病***

  病魚體表粗糙,部分或全部鱗片豎起似松果狀。鱗基水腫,其內部積存著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時,就會有液體從鱗基噴射出來,有的病魚伴有鰭基充血,面板輕度充血,眼球外突。病魚離群緩遊,嚴重時呼吸困難,反應遲鈍,浮於水面。金魚、錦鯉、攀鱸科、鬥魚科和鱂魚科魚等常患此病。此病難以治癒,即使治癒後,色彩、光澤、體態都不如以前好看。

  防治方法:①可將病魚浸入濃度為五萬分之一的四環素溶液中藥浴1小時;②用2%的食鹽溶液與3%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浸浴魚體10分鐘;或用氯黴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黴素溶液浸洗,還可用上述藥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潑灑,堅持數日均可見效。③採用1%的鹽水浴配合氯黴素進行治療效果不錯。

  7、癤瘡病

  病魚 皮下肌肉組織發炎,有相似潰瘍的膿瘡,用手摸之有浮腫感覺。膿瘡裡面充滿膿汁、血液和大量細菌。魚鰭基部充血、鰭條裂開,嚴重時腸亦充血。熱帶魚中有幾種易染此病魚,如二年的虎皮、一年以上的小桃核、紅桃核、蔓龍。這類魚特別易患此病而死亡。

  防治方法:①預防此病應保持水質清潔,防止魚外傷。②待膿瘡成熟後開刀排膿,再用呋喃西林水沖洗乾淨,塗呋喃西林乾粉或抗生素粉劑均可收到較佳效果。嚴重者立即淘汰,發現身上有鼓皰者撈出單獨治療。③大型魚可肌肉注射青黴素4~8萬單位或用藥液沖洗瘡面。

  8、列印病***腐皮病***

  病魚通常在肛門附近的兩側或尾柄部位***極少數在身體前部***、面板、肌肉開始發炎,出現紅斑,有時似膿皰狀。隨著病情發展,該部位的鱗片脫落,肌肉逐漸腐爛,形成邊緣充血發紅、呈圓形或橢圓形病灶,好象打上一個紅色印記,故稱之為“列印病”。病魚身體瘦弱,游泳遲鈍;發病嚴重時,可陸續出現死亡。當水質不清潔或魚體受損傷時,常會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①在發病季節,1ppm的漂白粉全缸潑灑,消毒水體,可防止此病發生。②每升水用20毫克呋喃唑酮浸洗魚體。③每立方水體用復消淨0.3~0.4克,全池潑灑。

  9、水黴病***膚黴病、白毛病 ***

  主要是撈捕、運輸觀賞魚時,稍為不慎,使魚體面板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面板,黴菌侵入傷口,受黴菌感染的魚體,通常面板佈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從而失去魚體應有的光澤。隨後活動遲鈍,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黴菌蔓延,患處肌肉腐爛,食慾減退,最終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①投入適量甲基藍藥水,或將患病的魚放在1%的食鹽水、盤尼西林水溶液藥浴15 ~20分鐘。②用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l%食鹽浸泡20~30分鐘,或用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分鐘。③用0.0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魚缸內,以抑制黴菌的孳生。④可將病魚撈出,把外傷處的白毛用鑷子撥下,在患處塗些呋喃西林乾粉,也有一定療效。

  10、鰓黴病

  此病只 有撬開腮蓋或解剖後,才能確診。病魚腮絲由鮮紅變成蒼白,由外緣開始糜爛,脫落。腮蓋骨內充血,中心骨壞死脫落。腮絲之間粘膜增多,呼吸困難,輕者浮水面,重者沉箱底很快死亡。有的魚併發腸炎,解剖腸出血,亦有潰爛的斑點。尤其是從魚店購買的魚易得此病,不易根治。

  防治方法:①用紅汞治療, 其用量以使水變色即可,能保持3~4天,②撒呋喃西林粉劑,濃度為1~2ppm。③用抗生素***青黴素、金黴素、紅黴素***。90×45×60***cm***的魚缸1次用80萬單位,上、下午各1支,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2個療程即愈。

  玻璃拉拉魚飼養管理技巧

  一、 投餌

  1、 玻璃拉拉魚的飼養水溫一般是控制在24—28℃之間,在 這以溫度範圍內,玻璃拉拉魚的食慾旺 盛,生長迅速,它不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

  2、 玻璃拉拉魚的餌料有魚蟲、水蚯 蚓、纖蟲、黃粉蟲、小活魚、顆粒飼料等。

  3、 玻璃拉拉魚品種繁多,大小懸殊,因此不同品種玻璃拉拉魚的餌料選擇也不同。對於體長在3—12釐米的玻璃拉拉魚,其餌料主要以龜蟲為主,以水蚯蚓、紅蟲、黃粉蟲為輔。對於體長在12釐米以上的玻璃拉拉魚,龜蟲個體小,適口性差,應選擇個體略大的餌料,主要有紅蟲、水蚯蚓、黃粉蟲、小活魚等。玻璃拉拉魚多數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小型品種也可馴化為以顆粒飼料為主,而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魚類很少。

  二、 投餌次數

  1、 投餌量應根據魚體大小和數量多少來決定。家庭飼養玻璃拉拉魚,一般每天只需投餌 1—2次,其投餌量以5—10分鐘內吃完為宜。大批量飼養玻璃拉拉魚時,每天需要投餌2—3次。

  2、 繁殖時期的種魚,—般每天投餌3~4次。

  三、 餌量

  1、 由於玻璃拉拉魚體型較小,食量有限,每次投餌量以7—8成飽為宜,增加投餌次數叮促使龜類生長迅速, 其投餌量控制在l0—30分鐘內吃完。

  2、 當餌料以水蚯蚓為主時,其投餌量控制在5—10分鐘內吃完,每人投餌 2—3次,投喂的水蚯蚓要漂洗乾淨。

  3、 當餌料以小魚蝦為主時,原則上應多餐少喂,玻璃拉拉魚更換新餌料時,投餌量要由少逐漸增多。玻璃拉拉魚如需運輸到其他地方則在運輸前,要停餌1~2天。

  以上是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玻璃拉拉魚飼養方法的全部內容,覺得有用處就趕快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