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長不胖

  人們都知道,多吃少動會變胖,但是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候竟然會使我們發胖,但是,?

  腸道菌群影響機體的新陳代謝

  200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Jeffrey Gordon教授通過實驗表明,相比對於腸道內無菌的小鼠來說,具有正常菌群的小鼠吃的較少,但可累積更多脂肪;而將正常小鼠的腸道菌群匯入無菌小鼠***無菌動物:在體內外未能檢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動物。須藉助特殊方法和隔離系統進行培育和飼養。***腸內後,原本“吃得多還不胖”的無菌小鼠在有菌後也一反常態的“喝水還長膘”了。這一結果表明,腸道菌群的確可影響機體的能力攝入和代謝水平。究竟是腸道菌群的哪些成員導致了小鼠代謝***新陳代謝:生物體從環境攝取營養物轉變為自身物質,同時將自身原有組成轉變為廢物排出到環境中的不斷更新的過程。***情況的改變,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陰溝腸桿菌很可能影響人的肥胖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趙立平踏上了尋找導致代謝改變的“幕後黑手”的征程。他找到了一位體重達175公斤,BMI高達58.78的肥胖症患者***正常男性的標準BMI一般為24[3]***,並對其進行飲食干預和藥物處理來降低其體重。在降低體重的同時,定期檢測其腸道菌群的組成情況。通過23周的干預治療,該患者體重下降了近52公斤,並且伴隨肥胖的高胰島素、高血糖、高血壓等症狀也有明顯改善。同時對患者腸道菌群的檢測顯示,在初始時佔到菌群總量30%的一種細菌——陰溝腸桿菌,在干預治療後,幾乎在腸道菌群內檢測不到了。這一顯著的變化讓人意識到,陰溝腸桿菌很可能和這位患者的肥胖症有著重要的聯絡。

  於是,趙立平和課題組其他成員從這位患者腸內分離得到了陰溝腸桿菌,並匯入到無菌小鼠腸內,然後將這些小鼠分為兩組:一組飼餵普通飼料,另一組飼餵高脂高糖飼料,並分別用未匯入細菌的無菌小鼠作為對照。結果顯示,引入了陰溝腸桿菌、並使用高脂高糖飼料的小鼠,相對於其他3組小鼠,體重迅速增加,體內多個器官累積更多的脂肪,並出現了胰島素抵抗等肥胖症相關的症狀。這些現象表明,陰溝腸桿菌很可能是導致小鼠產生肥胖和其他代謝異常的原因。

  從左至右分別是普通飼料餵養的無菌普通小鼠、普通飼料餵養並引入了陰溝腸桿菌的小鼠、高脂高糖飼料餵養的無菌普通小鼠、高脂高糖飼料餵養並引入了陰溝腸桿菌的小鼠。***原圖較複雜,此處僅擷取小鼠內臟脂肪狀況部分***

  為了進一步探究陰溝腸桿菌是如何使得小鼠肥胖的,趙立平和課題組成員對小鼠血漿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一類能結合細菌分泌的脂多糖類內毒素的蛋白含量,在引入陰溝腸桿菌並高脂高糖飼餵的小鼠血清中水平明顯高於其他三組小鼠,表明該組小鼠體內攝入了較多的內毒素。同時,該組小鼠血清內的澱粉樣蛋白水平顯著上升,脂連素水平顯著下降,這兩個指標表明,該組小鼠體的代謝情況的確產生異常,處於炎症狀態。由於陰溝腸桿菌是該組小鼠腸中唯一產生脂多糖類內毒素的細菌,而脂多糖類內毒素可引起機體的炎症反應,進而通過改變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等方式導致代謝問題的產生。由此可以看出,陰溝腸桿菌是引起小鼠代謝問題的直接原因,同理,趙教授治療的這位肥胖症患者的代謝問題,很大程度上也是腸道內異常增加的陰溝腸桿菌導致的。

  消滅陰溝腸桿菌可以減肥?

  這項研究成果是不是讓為減肥奮鬥的你看到了一條成功的捷徑呢?是不是通過殺滅腸道中的陰溝腸桿菌就能順利達到減肥的目的呢?且慢,事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儘管陰溝腸桿菌是引起肥胖症的重要因素,但如果像一些媒體所宣傳的是“發現了肥胖元凶”,從此找到了解決肥胖的方法,則會讓我們抓了芝麻掉了西瓜。因為,人們找到的陰溝腸桿菌,實際上只是“幫凶”之一,而真正的“主謀”,正是缺乏運動、飲食不合理的自己。因此,想要減肥的朋友,還有身體狀況正常,僅僅是想更苗條的MM們,可不要將希望完全寄託在“殺菌減肥”上,而依然要合理飲食,多加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