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靜脈血栓治療方法

  靜脈血栓是指在靜脈血流遲緩,血液高凝狀態及血管內膜損傷條件下,靜脈發生急性非化膿性炎症,那麼,老年靜脈血栓要怎麼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老年靜脈血栓病因

  1.血流緩慢

  首先,老年人體力較差,活動較少而且臥床的機會多,從而減弱了靜脈迴流的肌肉彈力作用。此外,老年人患心臟病的較多心臟功能較差,心搏出量明顯減少,造成體迴圈淤血再有,老年人腹部腫瘤發生率增加,平臥時腹腔臟器和腫瘤均可壓迫靜脈,同時在解剖學上兩下肢靜脈在某些部位受到肌腱、韌帶及神經壓迫而阻礙靜脈血迴流老年人易患靜脈曲張症,靜脈迂曲擴張,彈性減退,大多數伴有靜脈瓣及交通支受損造成下肢靜脈血流淤滯。

  2.凝血機制亢進

  表現為血液凝固性增高、纖維蛋白原活性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減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加這些老化改變均有利於血栓形成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折、外傷手術組織損傷造成大量凝血活酶進入血液迴圈;紅細胞增多症脫水、血漿蛋白異常和大靜脈插管輸注高滲營養液均可造成血液濃縮;胰腺、肺、卵巢惡性腫瘤以及白血病本身促使血小板破壞釋放凝血因子均可促使血栓形成。

  3.靜脈內膜變化靜脈老化

  表現為內膜粗糙,靜脈瓣萎縮,容易在瓣膜下方靜脈竇處發生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靜脈起搏導管和電極也可造成靜脈內膜損傷。

  老年靜脈血栓檢查方法

  1.實驗室檢查

  凝血機制檢查:據報告測定血漿中存在於凝集的血小板中的血栓球蛋白可以診斷深靜脈血栓形成。測定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優球蛋白溶解時間、纖維蛋白降解物和血清纖維蛋白有關抗原***有助於判斷凝血亢進狀態但不能直接判定血栓的存在。

  2.其他輔助檢查

  ***1***Ⅰ或Ⅰ纖維蛋白原掃描檢查靜脈注射Ⅰ或Ⅰ纖維蛋白原該物質參與凝血,故聚集於靜脈血栓處如果用計數器從體表測得放射劑量超過該點原測量或對側相應部位放射劑量的20%以上者為陽性,據報道,此法敏感且便於臨床追蹤觀察。

  ***2***超聲多普勒血流計檢查和阻抗容積描記術前者根據超聲波遇到運動目標***靜脈血流中的血球***而反射時發生頻率變化且與運動速度成比例的特性;後者根據正常狀態下,肢體血容量隨呼吸時靜脈壓力的改變而變化的特性;用電阻抗技術查知這些微小的容量變化引起的電壓變化在主要血管阻塞時,肢體容積不隨呼吸而變化,因而沒有電壓變化這兩種方法簡便,無創傷,可以反映靜脈的機能狀態但準確性較差尚不能檢查出小血栓和閉塞的靜脈以及側支迴圈豐富部位的血栓。

  ***3***紅外線顯像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無創傷檢查法,該法輔以容積描記與靜脈造影相比可以發現深靜脈血栓形成達95%紅外線顯像與靜脈造影的符合率達85%。

  ***4***靜脈造影經足背皮靜脈或於跟骨髂腔內入造影劑然後對下肢攝片該法能檢出約90%的小腿靜脈血栓能確定血栓的部位和範圍動態靜脈造影可以推測靜脈瓣功能。

  

  1.治療目的

  為防止血栓進行性蔓延、消除水腫、預防肺栓塞發生。方法是臥床,抬高患肢並避免患肢活動,應用溼熱敷,待疼痛消失及體溫脈搏恢復正常後2周左右即可下床活動。用彈力繃帶纏肢3~6個月,能有效減輕下肢水腫。

  2.抗凝治療

  肝素和雙香豆素類藥物在治療及預防上都有價值,不僅能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增長,而且能阻止身體其他部位新的血栓形成。應用抗凝劑時,必須定期監測凝血時間和血中凝血酶原含量,評估療效,防止出血。在發病10天內,可應用人纖維蛋白酶原啟用物,同時結合抗凝劑,促使血栓溶解。

  3.其他

  對於股青腫、股白腫等病情較重及病史不超過7天的患者,可考慮手術取栓,減輕血栓後導致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等綜合徵。對於有抗凝禁忌證無法規律抗凝,或規律抗凝下仍復發血栓,在此基礎上發生肺栓塞風險大的患者可考慮下腔靜脈植入濾器來防止致命性肺栓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