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膝關節痛的鍛鍊方法有哪些
膝關節痛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其主要症狀有關節腫脹、疼痛、僵硬等,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膝關節鍛鍊方法比較多,具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推薦老人膝關節痛的鍛鍊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老人膝關節痛的鍛鍊方法
股四頭肌負重鍛鍊
在直腿抬高鍛鍊的基礎上,用一個0.5-1公斤重的沙袋捆在踝部進行負重直腿抬高鍛鍊,先左腿後右腿,每次鍛鍊3-5分鐘。
膝關節屈伸運動
採取仰臥位,兩腿膝關節同時進行一屈一伸的運動,可提高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韌性以及關節的靈活性,並可消除膝部無菌性炎症、避免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每天堅持2-3次,每次3-5分鐘。
步行或慢跑
步行或慢跑可增強下肢肌力和韌帶的韌性以及膝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步行時每分鐘30-40步,逐步提高到60-70步,一次行程2000-3000米、每天1-2次。若慢跑、速度不宜快,以邊跑還可邊與他人交談為度,每次跑5-10分鐘,每天1-2次。
體操和打拳
動作柔和,能活動關節、鍛鍊筋骨,適於不能長距離步行或慢跑的老年人。每天早晚各練1次,每次練10-20分鐘。運動中可根據自己的健康情況,適當放低身體重心,增大膝關節運動幅度。
自我按摩
特別適用於老年體弱運動有困難者。取坐位,對腿部進行揉捏按摩,以促進膝部血液迴圈、改善區域性營養,鬆解筋腱粘連,達到“筋動骨活”的目的。
此外,在勞動和運動中要注意保持膝關節的平衡穩定,防止摔跌或扭傷。若膝關節損傷後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會造成膝關節長期疼痛。
引發膝關節炎的原因
1.年齡因素:膝關節在人體中負重大,隨年齡增大膝關節囊萎縮、變性和纖維化,關節變得僵硬而不靈活,滑液分泌異常,引起軟骨細胞營養不足,軟骨內水分的含量下降,軟骨的主要成分黏多糖也減少,關節軟骨缺乏彈性,則容易受到磨損而破碎。為了適應膝關節承受力的需要,關節軟骨邊緣有骨質增生,即老年人的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2.內分泌因素:內分泌疾病患者,膝關節長期受到輕微的不容易注意的外傷,過度的不適當運動等,皆是造成膝關節載荷、傳導的紊亂,引起膝關節軟骨退行性變,繼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3.肥胖因素:本病與體重超負荷相關,更年期婦女體重增加可促使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4.創傷:膝關節內骨折、脫位、半月板或韌帶損傷皆可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是繼發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原因。
5.炎症:膝關節化膿性關節炎及結核、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即使炎症消退,關節軟骨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關節仍保持相當的活動度,多繼發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炎的診斷方法
1.反覆勞損或創傷史。
2.膝關節疼痛和發僵,早晨起床時較明顯,活動後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症狀緩解。
3.後期疼痛持續,關節活動明顯受限,股四頭肌萎縮,關節積液,甚至出現畸形和關節內遊離體。
4.膝關節屈伸活動時可捫及摩擦音。
5.膝關節正、側位X照片,顯示髕骨、股骨髁、脛骨平臺關節緣呈脣樣骨質增生,脛骨髁間隆突變尖,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質緻密,有時可見關節內遊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