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

  寶寶抵抗力弱,隨著氣溫降低,感冒發燒在所難免,令媽媽們疑惑的是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小孩發燒手腳冰涼怎麼辦?

  孩子發燒手腳冰涼的病因:

  發燒卻手腳冰涼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3歲以下嬰幼兒尤為多見。主要是因為寶寶***特別是嬰幼兒***四肢血量少於內臟,由於四肢的供血不足,因而較成年人容易發涼。此外,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尚未完善,負責管理血管舒張、收縮的自主神經易發生紊亂,導致高熱初發時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性收縮狀態而發涼。

  有家長髮現,寶寶發燒時常常會手腳冰涼,於是擔心孩子被凍著,趕緊加衣服加被子,殊不知,這樣反而不利寶寶散熱。專家表示,孩子發燒手腳冰涼是正常現象,千萬不能因此給孩子穿厚厚的衣服,而應該注意監測孩子體溫,並採用適當方式進行降溫。人體的體溫是受下丘腦的體溫中樞控制的,如果體內有炎症,體溫中樞會調高體溫設定點,目的是提高免疫能力,抑制致病菌。要達到更高的體溫,身體需要肌肉顫動來產生熱量,同時收縮體表血管減少熱量丟失,所以孩子手腳摸起來發涼。

  很多家長在孩子發燒時還會採用“捂汗”的方式,以為只要寶寶悟出一身汗就可以退燒了。兒科醫生指出,這種做法要不得。發高熱的寶寶往往肢體迴圈會變差,摸上去手腳冰涼,家長誤以為孩子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繼而給孩子捂得厚實些,加之兒童汗腺不發達,發燒捂汗,往往越捂越熱,容易造成“捂熱綜合症”,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孩子發燒手腳冰涼的治療方法:

  1、正確使用退燒藥。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5度,一般不需要用退燒藥物,但應該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若小兒體溫達到39度時,為防止發生熱痙攣,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適當的退熱藥治療,或採用物理降溫,如溫水擦腋下、腹股溝、手心、腳心等血流量豐富的部位。

  2、在治療的同時要多喝開水,既補充體內液體量的不足,同時也利於退熱。也可泡泡熱水澡有利於降溫。要注意飲食,葷菜最好不要多吃。還要經常給孩子搓搓手、腳,促進血液迴圈。

  在寶寶發燒時一定要注意監測寶寶的體溫,分發熱不同階段進行對應的處理。在體溫上升期,發熱寶寶感覺冷,此時不宜用冷水擦身,要多喝水,用退熱貼或冰敷頭部,手腳涼的寶寶給予手腳保暖,改善末梢迴圈;在持續高熱期,寶寶感覺很熱,可採取冰敷頭部或溫水擦浴,多喝水排尿、排汗,溫水洗浴等;體溫超過38.5度,可口服小孩適用安全的退燒藥;在退熱期,寶寶出汗多,要注意補充水分,及時換汗溼的內衣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