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是什麼形成的
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霧的出現以春季二至四月間較多。不過霧是怎麼形成的,一起看看吧。
各種霧的分類及形成原因:
陸地上最常見的是輻射霧:
這種霧是空氣因輻射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主要發生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這時,天空無雲阻擋,地面熱量迅速向外輻射出去,近地面層的空氣溫度迅速下降。如果空氣中水汽較多,就會很快達到過飽和而凝結成霧。
另外,風速對輻射霧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如果沒有風,就不會使上下層空氣發生交換,輻射冷卻效應只發生在貼近地面的氣層中,只能生成一層薄薄的淺霧。如風太大,上下層空氣交換很快,流動也大,氣溫不易降低很多,則難於達到過飽和狀態。只有在l一3米/秒的微風時,有適當強度的交流,既能使冷卻作用伸展到一定高度,又不影響下層空氣的充分冷卻,因而最利於輻射霧的形成。
輻射霧出現在晴朗無雲的夜間或早晨,太陽一升高,隨著地面溫度上升,空氣又回覆到未飽和狀態,霧滴也就立即蒸發消散。因此早晨出現輻射霧,常預示著當天有個好天氣。"早晨地罩霧,儘管晒稻穀"、"十霧九晴"就是指的這種輻射霧。
第二種霧為平流霧:
當溫暖潮溼的空氣流經冷的海面或陸面時,空氣的低層因接觸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凝結成的霧就是平流霧。
只要有適當的風向、風速,霧一旦形成,就常持續很久,如果沒有風,或者風向轉變,暖溼空氣來源中斷,霧也會立刻消散。
第三種霧為蒸汽霧:
如果水面是暖的,而空氣是冷的,當它們溫差較大的時候,水汽便源源不斷地從水面蒸發出來,闖進冷空氣,然後又從冷空氣裡凝結出來成為蒸氣霧。
一般在南方的暖洋流進到極地區域時,極地的冷空氣覆蓋在暖水面上而形成蒸汽霧。例如北大西洋上就有一股強大的墨西哥灣流的暖洋流,經常突入北極的海洋上,造成北極洋麵上大規模的蒸汽霧。有時候,北極的冷空氣停留在冰面上,在冰面裂開的地方,冰下較暖的水就露出來,形成區域性的蒸汽霧,蒸汽霧大都出現在高緯度的北極地區,所以人們常稱它為"北極煙霧"。
除了極地區域外,冷空氣覆蓋暖水面的情形還常出現在內陸湖濱地區。夜間湖水面比陸面暖,當夜間陸風吹到暖的湖面上時,在湖面上就會形成一層比較淺薄的蒸汽霧。秋、冬季節,每當冷空氣南下以後,在天睛風小的早晨,暖水面還來不及冷卻時,就瀰漫著這種蒸汽霧。
第四種霧為上坡霧:
這是潮溼空氣沿著山坡上升,絕熱冷卻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產生的霧。這種潮溼空氣必須穩定,山坡坡度必須較小,否則形成對流,霧就難以形成。
第五種霧為鋒面霧:
經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的鋒面附近。鋒前鋒後均有,但以暖鋒附近居多。鋒前霧是由於鋒面上面暖空氣雲層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氣內,經蒸發,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凝結形成;而鋒後霧,則由暖溼空氣移至原來被暖鋒前冷空氣佔據過的地區,經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因為鋒面附近的霧常跟隨著鋒面一道移動,軍事上就常常利用這種鋒面霧來掩護部隊,向敵人進行突然襲擊。
其他霧: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又增添了許多新霧。比如:工業排放廢氣形成的廢氣形成的光化學煙霧,鍋爐、窯爐和生活小煤爐排放的黑色煙霧等。
霧的影響:
霧是對人類交通活動影響最大的天氣之一。由於有霧時的能見度大大降低,很多交通公具都無法使用,如飛機等;或使用效率降低,如汽車、輪船等。
霧其實是空氣中的小水珠附在空氣中的灰塵形成的,所以霧一多就表示空氣中灰塵變多***例如“霧都”倫敦***,這樣是危害人的健康的。
有些人鍛鍊身體很有毅力,不論什麼天氣,從不間斷。其實,有毅力是好事,但天天堅持也未必正確,比如霧天鍛鍊就有些得不償失。霧天,汙染物與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將變得不易擴散與沉降,這使得汙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們經常活動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質與水汽結合,會變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變成硫酸或亞硫化物,氯氣水解為氯化氫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為氟化氫。因此,霧天空氣的汙染比平時要嚴重的多。 還有一個原因也需要強調一下,那就是組成霧核的顆粒很容易被人吸入,並容易在人體內滯留,而鍛鍊身體時吸入空氣的量比平時多很多,霧天鍛鍊身體吸入的顆粒會很多,這更加加劇了有害物質對人體的損害程度。
如長時間滯留在這種環境中,人體會吸入有害物質,消耗營養,造成機體內損,極易誘發或加重疾病。尤其是一些患有對環境敏感的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會出現正常的血液迴圈阻礙,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等。
專家提醒,大霧天氣人們要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在戶外時戴上圍巾、口罩,保護好面板、咽喉、關節等部位,中老年、兒童、身體虛弱的人更應重點防護。
總之,霧天鍛鍊身體,對身體造成的損傷遠比鍛鍊的好處大。因此,霧天不宜鍛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