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自然資源
丹霞山境內有大小石峰、石牆、石柱、天生橋共計680多座,那是什麼原因導致丹霞山的形成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丹霞山怎麼形成的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丹霞山的形成
構造背景
丹霞山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在距今7000年前後,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發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也就是現在的丹霞山區。
發育模式
丹霞山發育在南嶺褶皺帶中央的構造盆地中,具有單體型別的多樣性和地貌景觀的珍奇性,是中國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及主要型別和基本特徵的模式地,是發育到壯年中晚期簇群式峰叢峰林型丹霞的代表。在系列提名中熱帶物種成分最多,溝谷雨林特徵最突出;是丹霞生物譜系、丹霞“孤島效應”與“熱島效應”研究的模式區域。
丹霞山境內有大小石峰、石牆、石柱、天生橋共計680多座;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最為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
丹霞山的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在植物資源上,具有明顯的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過渡的特徵,丹霞山全部植物共216科、891屬、1916種。其中丹霞山植物區系共有1706種,隸屬於206科778屬;丹霞山各類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3種;IUCN紅色名錄收錄的5種;中國物種紅色名錄1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13種;丹霞山中國特有種97科204屬347種;其中丹霞山本地特有種中,丹霞梧桐、丹霞南燭、丹霞小花苣苔最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1999年***記載的13種,其中中華水韭為Ⅰ級重點保護。
動物資源
在動物資源上,儲存著野生動物良好的生態環境。丹霞山有哺乳動物88種、鳥類288種、爬行類86種、兩棲類37種***或亞種***、魚類100種或亞種,昆蟲1023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動物59種,列入IUCN紅色名錄的動物73種,列入CITES的動物66種;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4種,其中Ⅰ級保護動物7種,Ⅱ級保護47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5中,其中一級保護動物9種,二級保護動物66種。
遺蹟資源
丹霞盆地西南緣還有著名的馬壩人***尼爾德特人***頭骨化石遺蹟,是研究早期智人的重要線索。同時在獅子巖的石峽文化遺址,是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類文化遺存。
丹霞山的人文歷史
北宋徽宗崇寧年***1102-1106年***,法雲居士雲遊至丹霞夢覺關,見奇洞勝景,山石“色如渥丹、燦若明霞”,頓覺醒悟,發出“半生都在夢中,今日始覺清虛”的感嘆,遂題“夢覺關”,並在此建庵宇18間,供奉觀音菩薩。
明代崇禎末年***1644年***,江西贛州巡撫李永茂抗清未遂,攜家眷隱居於丹霞山“長老寨”,築舍開田,邀朋聚友。其弟李充茂於後將此山施予寺廟。
清康熙元年***1662年***,廣州海幢寺澹歸禪師,來丹霞山開闢道場,營建別傳寺。先後修建大雄寶殿、彌勒殿、觀音閣、藏經閣、方丈樓、禪房、客堂等,建成一座頗具規模的半山寺院,取佛教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教義中“別傳”二字為寺名,稱“別傳禪寺”。
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廣州海幢寺另一僧人古健在丹霞山半寨和洪巖兩處建有庵堂,並於康熙五十年***1714年***重塑十八羅漢。丹霞山香火日益旺盛,參拜活動絡繹不絕。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南韶僱員李璜遊覽丹霞,在別傳寺藏經樓發現澹歸禪師文稿《偏行堂集》,有反清之嫌,便上呈高宗,僧徒遭大肆殺戮,別傳寺首遭大劫。
民國十四年***1925年***,國民黨軍隊隔錦江炮擊黃耀祥等百餘土匪,別傳寺所有珍貴法器被遁逃頑匪橫掃一空,使別傳寺遭到第二次劫難。
民國十五年***1926年***,國內戰亂頻繁,地方秩序異常混亂,仁化縣立中學移至別傳寺避劫難,不慎失火燒山,大雄寶殿,韋馱殿等大型建築物皆化為灰燼。別傳寺遭第三次浩劫。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廣東西北區綏靖委員李漢魂率軍駐紮韶關,重修丹霞精舍、丹霞下院等,並作《重修丹霞記》。
解放後的1963年,仁化縣建立丹霞山林場。1980年本煥法師募捐千萬元重修別傳寺,並陸續重修錦石巖等景點。
1984年,別傳寺佛像開光,國內外佛教徒千餘人前來祝賀,盛況空前。從此,別傳寺和錦石巖以其繁盛的宗教活動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佛門弟子和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前來進香遊覽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