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_安全的總則是什麼

  安全是維繫千萬家庭的條件,安全不僅是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家人社會負責。下面給大家分析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原因,歡迎大家來閱讀。

  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認識上有偏差,重生產,輕安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違背了“安全第一”的方針,不能正確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存在著重生產,輕安全的傾向,生產安全管理混亂。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領導人,沒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重產值、利潤,輕生產安全,甚至還大搞地方保護主義,支援、縱容或包庇生產安全的違法行為,對不具備生產安全條件的專案強行上馬,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形同虛設,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二***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安全管理薄弱。具體表現在:一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生產安全重視不夠,職責不清。分析近期以來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表明,與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生產安全重視不夠、職責不清、管理不嚴等有很大關係。單位主要負責人職責不清,放鬆了單位的生產安全管理,規章制度鬆弛,導致了事故的發生。二是從業人員的生產安全素質不高。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從業人員的數量增多,特別是礦山、建築、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等危險性大的單位,大量使用未經培訓的農民工。這些人生產安全意識淡薄,不具備必要的生產安全知識,缺乏生產安全的操作技能和防範事故的能力,往往是造成事故的直接責任者和受害者。據統計,現有的60%以上的事故是由於缺乏安全意識,“三違”即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造成的。三是生產安全責任制不健全、不落實。許多生產經營單位沒有建立、健全生產安全責任制,職責不清,賞罰不明;有的雖然建立了,但生產安全責任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據統計,當前我國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90%以上屬於責任事故。四是生產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術措施不到位。許多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投入嚴重不足,欠帳太多,裝置老化、落後,甚至帶病運轉,工藝技術達不到要求,安全防禦能力下降等。據統計,目前僅國有重點煤礦“一通三防”欠帳就高達40多億元。非公有制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問題更加突出,一些私企老闆為了追求暴利,見利忘義,要錢不要命,對生產安全投入不足,甚至沒有投入,對一些必要的安全設施能省則省、能簡則簡,導致事故頻頻發生。據統計,2007年全國發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特大事故的80%發生在集體、私營或個人承包企業。

  ***三***生產安全監督管理體制尚未理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我國的生產安全監督管理體制也發生了重大變化。1995年,為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國家確立了“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群眾監督、勞動者遵章守紀”的生產安全監督管理體制。目前我國實行的是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的,負責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的專職部門綜合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在其職責範圍內監督的、多部門同時對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監督管理的模式。這種模式往往會造成職責不清、職能交叉,容易導致有利爭著管、無利互相推諉的局面,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政府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職能的客觀要求。

  ***四***生產安全監督管理不到位,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目前我國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職責不明、審批不嚴和監督不力。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難以適應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尤其是對非公有制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安全,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導致事故頻頻發生。實踐中,負責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對涉及生產安全的事項進行審查時把關不嚴,使一些不具備生產安全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進入生產領域。生產安全監督檢查流於形式,走過場。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非法生產活動猖獗,安全管理混亂,卻不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辦事。甚至有極少數人徇私舞弊、貪贓枉法、搞權錢交易,對事故責任者追究查處不嚴厲、不徹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當一個時期以來重大事故時有發生,主要並不是無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在處置當事人和領導者責任時,往往那些審批簽過字的人卻逍遙法外。

  ***五***現行有關生產安全的立法滯後,多數對生產安全違法行為處罰太輕,難以適應當前加強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的需要。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生產安全工作,建國後在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為使生產和建設有序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生產安全的法律、法規和規章。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快了生產安全法制建設的步伐,為扭轉事故多發局面,推動生產安全狀況的穩定好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的支援。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元化、勞動用工、組織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使生產安全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導致部分法律、法規的滯後性十分突出。而且現行的法律法規,多數對生產安全違法行為處罰太輕。對一些非公有制生產經營單位而言,經濟上的處罰遠比生產安全的投入支出更低,即使出了事故成本也很低,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寧可以身試法,經濟上收點處罰,也不願意增加生產安全的投入,導致了事故的發生。所有這些,都不能抵補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不足以震懾生產安全的違法犯罪分子,難以適應當前加強生產安全監督管理的需要。

  安全的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公司生產工作的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進公司事業的發展,根據有關勞動保護的法令、法規等有關規定,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制訂本規定。

  第二條

  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貫徹執行總經理***法定代表人***負責制,各級領導要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生產要服從安全的需要,實現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

  第三條

  對在安全生產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團體和個人要給予獎勵,對違反安全生產製度和操作規程造成事故的責任者,要給予嚴肅處理,觸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機關論處。

  安全機構職責

  第一條

  設安全環保部為本公司安全生產的管理機構,任命分管安全、環保、職業健康經理進行監管,安全?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庇扇〉孟喙刈矢裰な櫚淖ㄖ?或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全面負責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研究制訂安全生產技術措施、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安全生產事故管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勞動保護計劃,實施安全生產檢查和監督,調查處理事故等工作。[1]

  第二條

  公司必須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負責對本單位的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制訂安全生產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實施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確保生產安全。安全生產小組組長由本單位的領導提任,並按規定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安全教育知識

  安全,是人類的本能慾望。中國人一向以安心、安身為基本人生觀,並以居安思危的態度促其實現。因而視安全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由於社會的進步,人類生活方式愈趨複雜,可能危害身體生命安全的情況隨之增加。因此,國際君友會呼籲各級學校加強實施安全教育,並增設課程,而與各有關課程及課外活動配合實施。其目標為:

  一、控制、預防、排除及避免意外傷害事件,以維護身體生命安全。

  二、提高警覺心態,養成良好習慣,以確保生活的安全,及工作的順利。

  三、由個人身體、生命,與生活之安全,進而達到團體活動、社會運作、國家生存之安全。

  其要項則為:

  一、生活安全教育:包括衣、食、住、行、工作、運動、急救、護理、防病、防傷、防毒、防水、防火、防風、防電、防震等。

  二、交通安全教育:由於道路交通頻繁,特別加強作專案推行,以防止行路、乘車之意外事件。

  三、培養應變避難、防空疏散等知識與技能。安全教育實施方式,則以教學活動為主,行政措施為輔。行政措施在提供安全之裝置與環境;教學則心理態度之涵泳、習慣行為之陶冶與知識技能之培養相輔並重。其預期教育效果,則寄望於個人安全、團體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的統整而遠大目標之體現。

  >>>下一頁更多精彩“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