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食是什麼原因

  厭食是較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那麼,呢?

  1、飲食無規律,無固定進食時間,進食時間延長或縮短,正常的胃腸消化規律被打亂;

  2、片面追求高營養,肉蛋奶無節制地填喂,損傷胃腸,引起消化不良;

  3、零食不斷,嘴不停,胃不閒,導致胃腸道蠕動和分泌紊亂;

  4 、飲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熱量,使血糖總是處於較高水平而不覺飢餓;

  5、 進食環境差,邊吃邊玩,或進食時家長逗弄、訓斥,使大腦皮層的食物中樞不能形成優勢的興奮灶;

  6、家長過分關注孩子進食,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進而以拒食作為提條件的籌碼;

  7、運動不足,代謝減少,胃腸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強化;

  8、服藥太多或濫用保健補品,增加胃腸消化吸收的負擔;

  其它:生活不規律、睡眠欠充足、過度疲勞、便祕、身體不適等,也是厭食不可忽視的原因。

  如何預防小兒厭食:

  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如有慢性疾病和營養不良,須及早治癒。

  對孩子厭食的心理矯治,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給孩子做出好榜樣。事實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則孩子多半也是個厭食者。

  2.注意引導。當孩子不願吃某種食物時,大人應當有意識有步驟地去引導他們品嚐這種食物,既不無原則遷就,也不過分勉強。

  3.創造好的吃飯氣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攝食。

  4.不要使用補藥和補品去彌補孩子營養的不足,而要耐心講解各種食品的味道及其營養價值。

  消除孩子厭食的心理因素

  1.就餐環境要舒適、清潔優美、空氣新鮮,餐室、餐桌要潔淨,餐具要衛生。有人做試驗,紅色的餐具可促進幼兒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時可以聽點輕音樂,但不可邊吃邊看電視。

  2.餐前氣氛應輕鬆、愉快、積極,準備飯菜時,可與孩子一起去市場買菜,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剝豆子、摘菜等。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擺放小碗、小湯匙,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使孩子覺得自己做的飯菜更有味道,提高進餐的積極性。

  3.父母情緒平靜、和氣,進餐時對孩子不要過分遷就,否則會加重其消極心理,對偏食、挑食起助長作用。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可採取訓斥、恐嚇、懲罰等強制性手段,否則會使孩子產生畏懼逆反心理,甚至拒絕吃飯。

  4.提高烹調水平,變換花色品種,輔以恰當的評價。幼兒對色、香、味俱佳的新品種飯菜十分敏感,初次接觸某種食物時,成人的正確評價可起到“嚮導”作用。如成人說“這種菜吃了能長高”,“這種菜吃了有勁”,孩子會樂於接受的。

  5.當幼兒不願吃某種食物或不願進餐時,不要消極打罵,可以讓其暫時離開餐桌,飯後再慢慢講道理。這樣可滿足幼兒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從而使孩子能順利進餐。

  6.順其自然,不強迫孩子。在孩子食慾不振時少吃一頓並無多大妨礙,反而可藉此讓已疲勞的消化腺有一個休整機會。對兒童消化功能恢復有益。多數孩子餓了自然會產生食慾,自然會吃。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強迫孩子多吃,並嚴厲訓斥、非吃不可,這對孩子的機體和個性都是一種可怕的壓制,使孩子認為進食是極不愉快的事,逐漸形成頑固性厭食。

  此外,每個家庭都應有就餐的固定房間、餐桌,每人有固定的坐位,養成好的習慣,可以增加食慾,切忌捧著飯碗邊走邊吃邊玩。

  7.及時補充微量元素

  孩子偏食有時候時微量元素在搗亂,只有找到了孩子偏食的根本原因才能正確面對。建議:帶孩子去醫院做正規檢查,若是因為缺乏微量元素而出現的偏食現象,就要及時補充。一般,缺乏鋅會導致孩子出現偏食現象,可及時為孩子吃伊分子鋅硒寶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使孩子保持均衡的飲食習慣,缺鋅時可以多吃含鋅的食物如魷魚,牡蠣、瘦肉、蛋類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