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時如何逃生自救
人類使用火的歷史與同火災作鬥爭的歷史是相伴相生的,人們在用火的同時,不斷總結火災發生的規律,儘可能地減少火災及其對人類造成的危害。那麼,你知道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發生火災逃生自救的方法,以供參考。
火災時逃生自救的方法
1、如果身上的衣物,由於靜電的作用或吸菸不慎,引起火災時,應迅速將衣服脫下或撕下,或就地滾翻將火壓滅,但注意不要滾動太快。一定不要身穿著火衣服跑動。如果有水可迅速用水澆滅,但人體被火燒傷時,一定不能用水澆,以防感染。
2、如果寢室、教室、實驗室、賓館、飯店、浴池、超市等著火時,可採用以下方法逃生:
***1***毛巾、手帕捂鼻護嘴法因火場煙氣具有溫度高、毒性大、氧氣少、一氧化碳多的特點,人吸入後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或神經中樞中毒,因此在疏散過程中,應採用溼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與手帕不要超過六層厚***。注意:不要順風疏散,應迅速逃到上風處躲避煙火的侵害。由於著火時,煙氣太多聚集在上部空間,向上蔓延快、橫向蔓延慢的特點,因此在逃生時,不要直立行走,應彎腰或匍匐前進,但石油液化氣或城市煤氣火災時,不應採用匍匐前進方式。
***2***遮蓋護身法。將浸溼的棉大衣、棉被、門簾子、毛毯、麻袋等遮蓋在身上,確定逃生路線後,以最快的速度直接衝出火場,到達安全地點,但注意,捂鼻護口,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封隔法。如果走廊或對門、隔壁的火勢比較大,無法疏散,可退入一個房間內,可將門縫用毛巾、毛毯、棉被、褥子或其它織物封死,防止受熱,可不斷往上澆水進行冷卻。防止外部火焰及煙氣侵入,從而達到抑制火勢蔓延速度、延長時間的目的。
***4***衛生間避難法。發生火災時,實在無路可逃時,可利用衛生間進行避難。因為衛生間溼度大,溫度低,可用水潑在門上、地上,進行降溫,水也可從門縫處向門外噴射,達到降溫或控制火勢蔓延的目的。
***5***多層樓著火逃生法。如果多層樓著火,因樓梯的煙氣火勢特別猛烈時,可利用房屋的陽臺、水溜子、雨蓬逃生,也可採用繩索、消防水帶,也可用床單撕成條連線代替,但一端要緊拴在牢固採暖系統的管道或散熱氣片的鉤子上***暖氣片的鉤子***及門窗或其它重物上,再順著繩索滑下。
***6***被迫跳樓逃生法。如無條件採取上述自救辦法,而時間又十分緊迫,煙火威脅嚴重,被迫跳樓時,低層樓可採用此方法逃生,但首先向地面上拋下一些厚棉被、沙發墊子,以增加緩衝,然後手扶窗臺往下滑,以縮小跳樓高度,並保證雙腳首先落地。
3、火場求救方法當發生火災時,可在視窗、陽臺、陰臺、房頂、屋頂或避難層處,向外大聲呼叫,敲打金屬物件、投擲細軟物品、夜間可打手電筒、打火機等物品的聲響、光亮,發出求救訊號。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為逃生爭得時間。
火災防範措施
1.忌亂扔菸頭。家裡的可燃物多,特別要警惕吸菸引起火災。隨手扔菸頭是很多菸民的不良習慣,要知道“一支香菸頭,能毀萬丈樓。”
2.忌家用電器、電線“帶病工作”。家庭電器化已經普及,使用電爐、電熱毯、電熨斗和取暖裝置等,要做到用前檢查,用後保養,避免因線路老化、年久失修或經常搬運、碰破電線而引發火災事故。
3.忌隨地、隨意燃放煙花爆竹。
4.忌烤火取暖粗心大意。冬季烤火取暖嚴禁使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爐周圍不得堆放可燃物品;蒸氣管道和取暖器材切勿烘烤衣物,以免發生火災事故。另外,家庭不可用可燃材料搞裝飾,避免給火勢蔓延創造條件。
5.忌亂燒垃圾。家庭自行焚燒垃圾不安全,要知道垃圾含有很多可燃易爆品,如液化氣殘液、玻璃瓶、鞭炮、廢舊液體打火機等,一旦燃燒就有爆炸的可能。火苗亂飛,也很容易引起火災。
6.忌小孩玩火。
7.忌燃氣洩漏。家庭使用液化氣罐或煤氣管道時,要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並要經常檢查,發現有漏氣現象,切勿開燈、打電話,更不能動用明火,要勻速開啟門窗通風,排除火災隱患。
8.忌不備消防器材。欲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了做到有備無患,每個家庭都要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材,每位成員都要掌握使用方法,另外要定期檢查,做到警鐘長鳴,防患於未燃。
五大火災基本逃生知識
1、千萬不可鑽到床底下、衣櫥內、閣樓上躲避火焰或煙霧,這些都是火災現場最危險的地方,又不易被消防人員發現而獲救。
2、千萬不能利用一般電梯作為疏散通道,因為電梯井易產生煙囪效應或斷電停運,反而讓人處於更危險的境地。
3、逃生時可把毛巾浸溼疊起來捂住口鼻,無水時乾毛巾也可,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疊幾層使濾煙面積增大將口鼻捂嚴,防止火災中產生的一氧化碳讓人窒息死亡。
4、若住在二層樓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跳樓逃生。如果被困在三層以上千萬不要急於跳樓。只有在消防隊員準備好救生氣墊並指揮跳樓時,或非跳樓即燒死的情況下才可。跳樓也要講技巧,跳樓時應儘量往救生氣墊中部跳,或選擇有水池、軟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儘量抱些棉被、沙發墊等鬆軟物品或開啟大雨傘跳下以減緩衝擊力。跳樓雖可求生,但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5、事故發生之後不應好奇圍觀。一是可能會妨礙消防人員、醫務人員和警務人員處理事故現場。其次事故發生之後,建築或其它物體可能會發生變形或鬆動,很多不確定因素都存在著危險性,容易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