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是怎麼形成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相信朋友們都知道硫磺這種東西,我們在化學課上會經常聽老師說到,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它的形成原因。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硫磺形成的原因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硫磺的形成原因

  硫與氧結合生成二氧化硫,遇水後會變成亞硫酸。亞硫酸進入食品,不僅破壞食品中的維生素B1,還能使鈣形成不溶性物質,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遊離的亞硫酸對人的胃腸還有刺激作用。如果燻蒸食品使用的是工業用硫,人食用後還會發生更嚴重的中毒。

  因此,對於看上去比較可疑的食品,消費者儘量不要購買食用,或者在食用前用清水多次浸泡,這樣可以降低食品中亞硫酸鹽的殘留量。

  加工者因為接觸硫磺較多,發生中毒的機會更多,也會更嚴重。輕者會出現眼紅、眼痛、流淚、失眠等症狀,重者可能會出現反射性聲門痙攣,表現為說話能力下降、吞嚥困難、憋氣等。

  硫磺的物化性質

  元素符號S,原子序數16,原子量32.06,外圍電子排布3S23p4,位於第三週期第ⅥA族,主要氧化數-2、0、+2、+4、+6。原子共價半徑104皮米,離子半徑S-2184皮米,S+630皮米,第一電離能1000kJ/mol,電負性2.5。

  單質硫俗稱硫磺,塊狀硫磺為淡黃色塊狀結晶體,粉末為淡黃色粉末,有特殊臭味,能溶於二硫化碳,不溶於水。工業硫磺呈黃色或淡黃色,有塊狀、粉狀、粒狀或片狀等。有多種同素異形體,斜方硫又叫菱形硫或α-硫,在95.5℃以下最穩定,密度2.1g/cm3,熔點112.8℃,沸點445℃,質脆,不易傳熱導電;單斜硫又稱β-硫,在95.5°以上時穩定,密度1.96g/cm3;彈性硫又稱γ-硫是無定形的,不穩定,易轉變為α-硫。斜方硫和單斜硫都是由S8環狀分子組成,液態時為鏈狀分子組成,蒸氣中有S8、S4、S2 等分子,1000℃以上時蒸氣由S2組成。

  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跟氧、氫、鹵素***除碘外***、金屬等大多數元素化合,生成離子型化合物或共價型化合物。硫單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如硫跟鐵共熱生成硫化亞鐵,跟碳在高溫下生成二硫化碳,常溫下跟氟化合生成六氟化硫,加熱時跟氯化合生成S2Cl2。硫在工業上主要用於制硫酸、硫化橡膠、黑火藥、火柴、硫化物等。農業上用作殺蟲劑,如石灰硫磺合劑,還用於制醫藥,如硫磺軟膏。古代人已認識了天然硫。硫以遊離態和化合態存在於自然界中,化合態主要有硫化物和硫酸鹽。在地殼中的丰度為0.048%。從天然硫礦製得,或將黃鐵礦和焦炭混和在有限空氣中燃燒製得。

  硫磺在空氣中燃燒,燃燒時發生藍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粉末於空氣或氧化劑混合易發生燃燒,甚至爆炸。

  3FeS2 +12C+8O2 =Fe3O4 +12CO+6S

  硫磺的主要用途

  1、 用於防治病蟲害,常加工成膠懸劑,它對人、畜安全,不易使作物產生藥害。

  硫磺屬多功能藥劑,除有殺菌作用外,還能殺蟎和殺蟲。用於防治各種作物的白粉病和葉螬等,持效期可達半月左右。 蔬菜使用硫磺膠懸劑主要用於防治瓜類白粉病,如黃瓜、甜瓜***香瓜***、南瓜等,使用時將50%硫磺膠懸劑稀釋成200-4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左右噴灑1次,一般發病輕的用藥2次,發病重者用藥3次。

  2、 硫磺是一種礦物質,它性酸、溫、有毒,歸腎和大腸經

  功效是外用能殺蟲止癢。可用於疥癬、溼疹、面板瘙癢。也有人用其燒煙燻,治男陰囊或是女子外陰的瘙癢;也可研粉外撒。現在認為它與面板接觸後產生硫化氫和五硫磺酸,能殺疥蟲,殺黴菌,還能脫毛。

  隨著運輸業的發展,子午線輪胎將逐步取代斜膠胎。由此,不溶性硫磺作為生產子午線輪胎的主要硫化劑更加引人注目。

  3、消毒殺菌作用

  昇華硫磺又稱為硫華,與面板及組織接觸,在其分泌物的作用下生成硫化物,有使面板軟化及殺菌作用。沉降硫磺又稱為硫乳,與面板接觸在其分泌物的作用下可產生硫化氫及五硫磺酸,有殺菌、殺疥的作用。

  4、緩瀉作用

  硫磺本身作用不活潑,內服後變成硫化物及硫化氫,刺激胃腸粘膜,使之興奮蠕動,導致下瀉。此過程需要有鹼性環境、大腸桿菌,特別是脂肪分解酶的存在。腸內容中,脂肪性物質較多時,易產生大量的硫化氫而致瀉。空氣中硫化氫濃度過高,可以直接麻痺中樞神經細胞而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