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邊境火山爆發的原因

  板塊邊境火山爆發是一種常見的地理現象,那麼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大洋殼本身相對於地幔岩石主要由輕物質組成。既密度小的。大洋殼與地幔岩石共同構成岩石圈。被迫擠壓在下面,向軟流層深入,逐漸被熔化,但依然有部分穿過軟流層,這些穿過軟流層的基本上是輕物質。最後這些穿過的物質全部被熔化或分離,那些難熔的。輕物質會上浮,並在上面的岩石圈上固結成巖,這樣長期下去,會在上面的岩石圈上形成向下突出的固體帶。

  這個向下突出的固體帶會隔離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岩漿區。這個相對封閉的岩漿區中的岩漿中的放射性元素,放出的熱量加熱著這個區域的岩漿,或者下面的被熔化的輕物質上浮到這裡,這兩個因素導致著這裡的岩漿相對高溫化,其他地方的高溫岩漿,都被擠壓到大洋中脊下面,而這裡的高溫岩漿被隔離。

  這裡的相對的高溫岩漿,溫度會越來越高,不能流走,只能上浸,上面的岩石逐漸被熔化,熔化是不均勻的。上面的岩石圈岩石某些地方已被侵蝕的很嚴重了,這些岩漿上侵的越範圍大,上下熱裡對流運動越發達,在加上如果下面有足夠的高溫岩漿供應區,岩漿上侵會更嚴重,岩漿上侵區所產生的面向四周的強大壓力及本身的高溫,廝開並熔化上面的岩石。產生火山爆發,岩漿堆積形成火山堆,長時間的往復噴發,火山堆越來越大,長出海面,成為火山島。這樣在碰撞處會形成大量的類似的火山爆發,當然會形成大量的火山島。大量的火山島相連在海里會形成島弧,同理在陸地上會形成火山鏈。從總體上看,會在板塊碰撞處形成火山帶。我們所知道的火山帶也許就是這樣形成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碰撞處形成的火山帶下面的高溫岩漿區域,範圍是較小的,要比大洋中脊下面的高溫岩漿區域小的多。因為這裡的高溫岩漿來源區域較小,而大洋中脊下面的高溫岩漿是幾乎來自全球各地的軟流層中的。因此這裡是形不成大洋中脊處的岩漿湧出帶的,只能形成一些火山。

  火山帶形成的必要條件有,火山帶處的板塊是處在擠壓上面的那個板塊,這個是不消失熔化的板塊,這個板塊也會移動,但火山帶下面的高溫岩漿也會跟著移動,這樣能使它們已有的各種狀況保持下去,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在被壓的板塊一邊是形不成這樣的火山帶的。因為這個板塊的被壓部分是會被熔化的。是會消失的,是不穩定的,當然不會產生火山帶了。

  還有一個原因,也許是,火山帶處在被抬升的板塊上面,火山帶下面的岩漿壓強較底,這些相對高溫岩漿難以被壓走。這也是這裡聚集了較多的高溫岩漿的原因之一吧。為什麼火山帶下面的岩漿壓強較底呢,原因是這個被抬升的板塊,下面的被壓的板塊給它了向上的力。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邏輯,在這個火山帶下面的高溫岩漿,下面或一個側面是正在熔化的深入軟流層中的岩石圈的岩石,這會使附近區域溫度較底。如果上面溫度高,下面溫度底,是形不成熱力對流的,這樣有利於上面的高溫岩漿保持高溫或減少熱量損失.

  板塊邊境火山爆發的危害

  影響氣候:火山爆發時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氣體,對氣候造成極大的影響,火山噴發的有毒氣體中含有硫磺和氯氣,形成酸雨,昏暗的白晝和狂風暴雨,甚至泥漿雨都會困擾當地居民長達數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氣體被噴到高空中去,它們就會隨風散佈到很遠的地方。這些火山物質會遮住陽光,導致氣溫下降,農作物減產,嚴重的將導致物種滅絕。

  破壞環境:火山爆發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結合形成泥石流能沖毀道路、橋樑,淹沒附近的鄉村和城市,使得無數人無家可歸。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漿可象洪水一般淹沒了整座城市。

  影響生活:火山噴發的火山灰不同於菸灰,它是堅硬的小顆粒,不溶於水。吸入火山灰會導致人和動物的呼吸道和肺部受損,導致呼吸疾病。火山灰對機械裝置會產生影響,使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