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發燒原因是什麼

  產婦生小孩失血耗氣,容易導致正氣虧損,分娩後要是不注意保暖等很容易會感染很多的疾病,產後發燒就是其中一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產後發燒的原因,一起來看看。

  產後發燒的原因

  一般是由於致病細菌侵襲產後子宮內的創面並擴散到生殖器官或盆腔其他部位,引起的炎症反應。妊娠後期性生活,不注意衛生,胎膜早破,分娩前或分娩時多次陰道操作,產道損傷以及健康狀況差,如營養不良、貧血等都易造成這種炎症反應而引起發燒的現象。

  當會陰、外陰、陰道、宮頸等部門由於裂傷未進行縫合者, 必然招致區域性感染。個別縫合者也可發生感染,使傷口呈現紅、腫,甚至化膿、裂開,嚴重者整個外陰呈現水腫。患者常於產後數天內出現發熱、下腹疼、惡露增多、味臭、下腹壓痛。

  另外,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腹膜炎、腹栓塞性靜脈炎、急性輸 卵管炎都可引起產後發熱的現象。特別是感染性靜脈炎累及 股靜脈者,患者的患肢腫脹、變粗、皮膚髮白、下肢疼痛明顯,也就是人們稱謂的“股白腫”。

  產後發熱的另一個常見原因是產婦乳汁過多,嬰兒吃不了或乳汁過濃流出不暢,在乳腺管內鬱積成塊;或因嬰兒吸吮時損傷了乳頭,以致病菌侵進,在乳腺部位生長繁殖,引起急性乳腺炎。得了乳腺炎的婦女可發熱到39℃以上,患側乳房疼痛,發炎部位紅腫變硬並有觸痛,以後形成膿腫,時光愈久則乳腺小葉的損壞就愈多。未經及時治療的乳房膿腫,最後穿破面板而流膿,有時也流乳汁,因此創口經久不愈,會給產婦帶來苦楚,也不利於對新生兒的哺養。

  產婦分娩期,尤其是產程延伸時,因胎先露的壓迫,膀胱粘膜充血、水腫,如牽涉到三角區,可使排尿艱苦。尿瀦留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除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外,也常有高燒、冷戰、頭痛等表現。

  產後發燒怎麼辦

  哺乳期媽媽發燒***測量體溫在38~40℃***,應在家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便於體力恢復;多吃富含營養的流汁如牛奶、稀飯、麵條等,少吃多餐,發高燒時禁吃雞蛋;同時多喝溫開水,每日飲水量不少於500毫升。

  不要逢熱就退,因為一定限度的發熱***體溫低於38.5℃***對機體有保護作用。高燒期間可暫停母乳餵養1~2日,停止餵養期間,還要常把乳房乳汁吸出,以保持以後的繼續母乳餵養。

  常見的退燒飲食療法如下:

  糯米蔥粥:糯米100克洗淘後,加水適量煮粥,將熟時,加入蔥白數根煮至熟,空腹食用。

  梨棗雞蛋湯:梨1個洗淨切塊,紅棗、生薑、冰糖適量,然後加水煮沸,最後再打個雞蛋下去。早、晚各1次,服後休息。

  白菜蘿蔔湯:白菜心250克,白蘿蔔60克,加水適量,煎好後放入紅糖15克左右,趁熱喝湯吃菜。

  橘皮生薑紅糖茶:橘皮、生薑各10克切細絲,加水煎至半碗,服用時加入紅糖適量,趁熱服用。服後蓋被睡覺,有助於退燒,緩解頭痛。